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7511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的施工方法,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该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模具准备;二、埋件准备;三、钢筋准备步骤;四、混凝土制作步骤;五、钢筋及埋件入模;六、混凝土浇筑、养护以及现场安装,实现了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质量进行控制,避免了蜂窝、麻面、气泡、缺棱掉角等次要质量缺陷以及裂纹、强度不足、钢筋保护层问题等主要治疗缺陷,能够适应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能够适应人们对建筑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老百姓对居住条件越来越高,开发商对开发周期要求越来越短,质量监管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越来越符合人们居住的要求。
[0003]然而,在预制构件生产中,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质量、砂石料规格、施工工艺、蒸养工序、过程控制、运输方式等因素,易造成预制构件质量可控性较差,导致各种各样的质量通病,如蜂窝、麻面、气泡、缺棱掉角等这类质量通病对结构、建筑通常都没有很大影响,属于次要质量缺陷,但在外观要求较高的项目中,这类问题就会成为主要问题,平整度超差、构件几何尺寸偏差等这类质量问题不一定会造成结构缺陷,但可能影响建筑功能和施工效率;裂纹、强度不足、钢筋保护层问题等这类质量通病可能影响到结构安全,属于重要质量缺陷。因此,需要一种施工方法能够控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的施工方法,用于控制现有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模具准备: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模板预留预埋件定位孔并对模板进行清理,在清理完成后在模板表面涂抹脱模剂或缓凝剂并将其进行组装为模具;二、埋件准备:预埋件按照设计材质、大小、形状制作或者订购预埋件;三、钢筋准备步骤: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按照钢筋的形状计算出钢筋的尺寸,从而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的调整值(弯曲类型、弯曲处曲率半径、扳距、钢筋直径等),确定好尺寸之后对大批成型弯曲前先行试成型,做出样板,在调整好下料长度后,再批量加工,钢筋下料前,对原材料弯曲的进行调直处理,下料时控制好尺寸,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并制作为钢筋骨架;四、混凝土制作步骤:根据标注规范以及技术交底规定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同时制作混凝土试块确保混凝土强度质量,并检测坍落度;五、钢筋及埋件入模:钢筋骨架采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并在模具内安装预埋件,六、混凝土浇筑、养护以及现场安装:混凝土浇筑前,生产人员及质检人员共同对模具中预留孔洞规格尺寸、位置、数量及安装质量进行仔细检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严禁砸、压、踩踏和直接顶撬钢
筋,在浇筑完成并成型后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养护,保湿保温养护,在养护完成后对预制结构件进行储存、运输以及现场安装。
[0006]进一步地,步骤一中对钢模板内表面进行刨光处理,保证钢模板内表面的清洁。模板接缝处理要严密(贴密封条等措施),防止漏浆,板脱模剂应涂刷均匀,防止模板粘皮和脱模剂不均色差。
[0007]进一步地,步骤二中对预埋件进行镀锌处理或涂刷防锈漆处理。
[0008]进一步地,步骤三中钢筋下料后,丝头加工前,钢筋端面进行切头打磨,对端部不直的钢筋要预先调直,按规程要求,切口的端面应与轴线垂直,避免有马蹄形或挠曲。
[0009]进一步地,步骤三中钢筋下料前对钢筋进行品质监测,对表面生有老锈的钢筋禁止使用,钢筋表面生有生锈的在下料前先除锈,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渍及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
[0010]进一步地,步骤三中钢筋绑扎时,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并绑扎牢固,防止缺扣、松扣。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与传统的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在模具准备、埋件准备、钢筋准备步骤、混凝土制作步骤以及混凝土浇筑、养护以及现场安装六个步骤实现了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质量进行控制,避免了蜂窝、麻面、气泡、缺棱掉角等次要质量缺陷以及裂纹、强度不足、钢筋保护层问题等主要治疗缺陷,能够适应人们对建筑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14]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模具准备: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模板预留预埋件定位孔并对模板进行清理,模板每次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在清理完成后在模板表面涂抹脱模剂或缓凝剂并将其进行组装为模具,避免脱模时混凝土粘连在模板上,从而导致混凝土成型后有钢筋外漏的现象;二、埋件准备:预埋件按照设计材质、大小、形状制作或者定购预埋件,同时采用磁盒、夹具等固定预埋件,从而能够保证预埋件的中心线位置、埋设高度等在规范偏差值内;三、钢筋准备步骤: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按照钢筋的形状计算出钢筋的尺寸,从而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的调整值(弯曲类型、弯曲处曲率半径、扳距、钢筋直径等),确定好尺寸之后对大批成型弯曲前先行试成型,做出样板,在调整好下料长度后,再批量加工,钢筋下料前,对原材料弯曲的进行调直处理,下料时控制好尺寸,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并制作为钢筋骨架;四、混凝土制作步骤:根据标注规范以及技术交底规定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同时制作混凝土试块确保混凝土强度质量,并检测坍落度;五、钢筋及埋件入模:钢筋骨架采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
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并在模具内安装预埋件;六、混凝土浇筑、养护以及现场安装:混凝土浇筑前,生产人员及质检人员共同对预留孔洞规格尺寸、位置、数量及安装质量进行仔细检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严禁砸、压、踩踏和直接顶撬钢筋,在浇筑完成并成型后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养护,保湿保温,在养护完成后对预制结构件进行储存、运输以及现场安装。
[001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步骤一中对钢模板内表面进行刨光处理,保证钢模板内表面的清洁,避免脱模时混凝土粘连在所述模板上从而导致钢筋外漏,模板接缝处理要严密(贴密封条等措施)避免漏浆的现象,板脱模剂应涂刷均匀,使得脱模更加方便。
[0016]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步骤二中对预埋件进行镀锌处理或涂刷防锈漆处理,避免预制构件中线盒、线管、吊点、预埋铁件等预埋件锈蚀,从而使得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模具准备: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模板预留预埋件定位孔并对模板进行清理,在清理完成后在模板表面涂抹脱模剂或缓凝剂并将其进行组装为模具;二、埋件准备:预埋件按照设计材质、大小、形状制作或者定购预埋件;三、钢筋准备步骤: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按照钢筋的形状计算出钢筋的尺寸,从而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的调整值(弯曲类型、弯曲处曲率半径、扳距、钢筋直径等),确定好尺寸之后对大批成型弯曲前先行试成型,做出样板,在调整好下料长度后,再批量加工,钢筋下料前,对原材料弯曲的进行调直处理,下料时控制好尺寸,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并制作为钢筋骨架;四、混凝土制作步骤:根据标注规范以及技术交底规定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同时制作混凝土试块确保混凝土强度质量,并检测坍落度;五、钢筋及埋件入模:钢筋骨架采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意华建民伍任雄黄乐鹏李潇谢卓霖段文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