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方型锂电池铝壳与盖板腐蚀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751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方型锂电池铝壳与盖板腐蚀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中的一种:(1)调整负极柱与负极连接片的超声焊接参数;(2)增大负极柱的面积;(3)在PFA结构与负极连接片之间增设一层铜片。(4)在铝壳内壁与盖板内壁分别均匀涂覆一层热塑性树脂。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从阻隔电子通路与离子通路的角度出发,解决PFA结构失效模型的问题,防止了方型铝壳电池在循环后期出现铝壳腐蚀漏液现象。蚀漏液现象。蚀漏液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方型锂电池铝壳与盖板腐蚀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方型锂电池铝壳与盖板腐蚀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近年来在电动交通工具领域更是大放异彩。铝壳及盖板在方型铝壳电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一旦其绝缘结构失效,在电池后期循环中则会发生一系列其它电化学反应,腐蚀结构件,最终导致整个电池密封失效。
[0003]PFA结构在盖板结构中起到关键绝缘作用,而PFA结构很容易在电池长期循环过程中被碳化(负极柱与负极连接片超声焊虚焊后会造成此处持续的发热,碳化失效)从而绝缘失效形成电子通路,铝壳内壁与盖板内壁直接与电解液接触形成离子通路,在上述结构失效后发生原电池反应最终腐蚀铝壳与盖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方型锂电池铝壳与盖板腐蚀的方法,解决方型铝壳电池在循环后期出现铝壳腐蚀漏液现象。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防止方型锂电池铝壳与盖板腐蚀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中的一种:
[0007](1)调整负极柱与负极连接片的超声焊接参数,提高焊接可靠性;
[0008](2)增大负极柱的面积,进一步提高焊接面积及焊接可靠性;
[0009](3)在PFA结构与负极连接片之间增设一层铜片,避免负极连接片的焊接凸起直接刺穿PFA,同时能够起到均匀散热的目的;
[0010](4)在铝壳内壁与盖板内壁分别均匀涂覆一层热塑性树脂,能够有效阻断离子通路。
[0011]在一优选示例中,所述负极柱的面积为42~52mm2。
[0012]在一优选示例中,所述铜片的厚度为0.2mm。
[0013]在一优选示例中,所述热塑性树脂的涂覆厚度为5~10μm。
[0014]在一优选示例中,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丙烯PP。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从阻隔电子通路与离子通路的角度出发,解决PFA结构失效模型的问题,防止了方型铝壳电池在循环后期出现铝壳腐蚀漏液现象。
附图说明
[0016]图1在PFA结构与负极连接片之间增设一层铜片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有必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目标仅为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下面结合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19]一种防止方型锂电池铝壳与盖板腐蚀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1)调整负极柱与负极连接片的超声焊接参数,提高焊接可靠性;
[0021]调整过程对应参数如下表1所示:
[0022]表1:
[0023][0024][0025](2)增大负极柱的面积,由3.14*3.5*3.5=38.465mm2,增大至3.14*4*4=50.24mm2,进一步提高焊接面积及焊接可靠性;
[0026](3)在PFA结构与负极连接片之间增设一层厚度为0.2mm的铜片,避免负极连接片的焊接凸起直接刺穿PFA,同时起到均匀散热的目的;
[0027](4)在铝壳内壁与盖板内壁分别均匀涂覆一层厚度8μm的聚丙烯PP材料,有效阻断离子通路。
[0028]经测试,本专利技术方法充分防止了方型铝壳电池在循环后期出现铝壳腐蚀漏液现象。
[0029]上述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优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饰、修改及替代变化,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方型锂电池铝壳与盖板腐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中的一种:(1)调整负极柱与负极连接片的超声焊接参数;(2)增大负极柱的面积;(3)在PFA结构与负极连接片之间增设一层铜片。(4)在铝壳内壁与盖板内壁分别均匀涂覆一层热塑性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方型锂电池铝壳与盖板腐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柱的面积为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亚晖陈富源邓晨伟徐小明白科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