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生态污染水体修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30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体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林生态污染水体修复设备。技术问题是:园林护工通常需要驾船多人合作对水面垃圾进行打捞,同时需要对浮萍进行打捞,对水草进行割除,但在船上操作不便。技术方案是:一种园林生态污染水体修复设备,包括有梳齿板和挤压组件等;梳齿板上连接有用于排出开口被扎住的塑料袋内部的水的挤压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时实现了通过固定杆从上往下逐渐挤压塑料袋,将其中的水挤出,进而通过安装壳体内壁的排水槽排出,同时由于L形板顶面设置为倾斜状态,水顺着L形板顶面流动同时,将L形板上的塑料袋带向右部,避免塑料袋堆积在L形板左部,避免影响打捞船持续作业时长和对垃圾的后续处理。作业时长和对垃圾的后续处理。作业时长和对垃圾的后续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生态污染水体修复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体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林生态污染水体修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人们在游览园林过程中,随手乱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园林湖泊中漂浮大量塑料袋,而且存在塑料袋被人们对开口进行简单打结后再丢弃到园林湖泊中的现象,因为打得不是死结,存在结自动松开一个小口但不完全解开的现象,导致漂浮的塑料袋在水中进水并积累在塑料袋内,而且一次性会打捞大量的杂物,要将内部积累有水的塑料袋挑出,然后再主动将其解开、排出其中的水,处理步骤非常繁琐,并且因为开口打结的缘故,内部的水难以排出,残留大量的水严重影响后续对塑料袋的处理,直接打捞不进行处理又导致打捞船重量迅速增加,使得打捞船持续作业时间缩短。
[0003]部分塑料袋内部进满水浮力减小同时内部又存在重力相对较大的物体,导致而沉入水中,最终被水底的水草托住,同时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草生长过于密集,到达极限后,水草生长速度急剧下降,甚至停止生长,进而停止吸收水中的氮和磷,净化水质能力大大降低,同时水面大量繁殖的浮萍导致水草缺氧,进一步导致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生态污染水体修复设备,包括有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上安装有盖板(2);安装壳体(1)安装有密封板(3);其特征是:还包括有L形板(101);安装壳体(1)内壁固接有L形板(101),L形板(101)顶面设置为倾斜状态;L形板(101)固接有梳齿板(102);梳齿板(102)上连接有用于排出开口被扎住的塑料袋内部的水的挤压组件;安装壳体(1)内安装有第一电动辊(103),第一电动辊(103)上固接有若干个第一弧形杆(001);安装壳体(1)内安装有第二电动辊(104),第二电动辊(104)上固接有若干个第二弧形杆(002),每个第二弧形杆(002)上均设置有两个橡胶片(00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生态污染水体修复设备,其特征是:挤压组件包括有直线移动机构(105);梳齿板(102)上安装有多个直线移动机构(105);多个直线移动机构(105)之间共同固接有固定杆(106);梳齿板(102)上开有若干个的等距的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楔形块(108),每个楔形块(108)上均设置有一个用于扎破塑料袋的尖刺;每个楔形块(108)上各固接有一个复位弹簧(109),所有复位弹簧(109)均与梳齿板(102)固接;固定杆(106)上固接有与安装槽对应数量的挤压轮(107)。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生态污染水体修复设备,其特征是:第二电动辊(104)上的第二弧形杆(002)设置为宽间隔,用于针对塑料袋进行打捞,避免误捞浮萍并减少塑料袋与多个第二弧形杆(002)互相纠缠导致无法脱离的现象。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生态污染水体修复设备,其特征是:第二电动辊(104)上的第二弧形杆(002)与梳齿板(102)上的齿槽互相对应,且梳齿板(102)上的齿槽宽度大于第二弧形杆(002)的宽度。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林生态污染水体修复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浮萍打捞组件;浮萍打捞组件包括有防水罩(201);安装壳体(1)内固接有防水罩(201);防水罩(201)内固接有若干个第一电动推杆(202);所有第一电动推杆(202)伸缩端共同固接有推料架(203);安装壳体(1)内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阳李爱彬郝鑫符柏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泽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