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7294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湿污泥池、管道装置、清水池和干污泥池;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第一管道、脱水网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安装在所述湿污泥池的底部,所述脱水网安装在所述第一管道内部,所述湿污泥池的底部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清水池和所述干污泥池,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清水池的一侧顶端,所述第二管道安装在所述清水池和所述干污泥池的顶端,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脱水网,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干污泥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附着有纳米针和水凝胶的脱水网能够对污泥高效脱水,提供了一种绿色低成本依靠重力驱动的脱水设备与方法。备与方法。备与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量也随之上升,污泥产量随之不断增加。到2020年底,我国的污泥产量突破7288.3万吨(含水率80%)。但无论这些污泥最终选取哪种处置方式,其前提都是要对剩余污泥进行脱水处理。传统活性污泥脱水的处理方法主要为:自然干化、造粒脱水法、机械脱水法、热力脱水技术等,其中自然干化场地占地面积大、耗时长、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高;机械脱水法污泥脱水不完全,泥饼不能形成,含水率高,缺乏均匀性和稳定性,设备堵塞不良,造成污泥处理场污泥喷淋,工作环境差;造粒脱水法钢材消耗量大,混凝剂消耗量大,污泥泥丸紧密行性差;热力脱水技术法投资大,能耗高,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使脱水网附着纳米针和水凝胶,对污泥高效脱水,依靠重力驱动,减少了能源的使用,绿色环保。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包括:湿污泥池、管道装置、清水池和干污泥池;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第一管道、脱水网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安装在所述湿污泥池的底部,所述脱水网安装在所述第一管道内部,所述湿污泥池的底部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清水池和所述干污泥池,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清水池的一侧顶端,所述第二管道安装在所述清水池和所述干污泥池的顶端,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脱水网,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干污泥中。
[0006]进一步地,所述脱水网为圆筒状,所述脱水网顺着所述第一管道布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脱水网的表面附着于纳米针和水凝胶。
[0008]进一步地,所述管道装置还包括多通管,所述多通管输入端安装在所述湿污泥池的底部,多个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在所述多通管的输出端,多个所述多通管内部均安装有所述脱水网,且多个脱水网的末端均连接所述第二管道。
[0009]一种污泥脱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切割制作成多个脱水网,将其卷成圆筒,用无水乙醇溶液浸没,超声处理一定时间,接着用纯水超声处理一定时间;
[0011]S2、使用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铵制作纳米针生成反应液,并将脱水网浸泡在新配制的过硫酸铵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并搅拌;
[0012]S3、制备海藻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将浸泡过纳米针生成反应液的脱水网先后浸泡在海藻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中;
[0013]S4、将脱水网安装到第一管道中,湿污泥池中放置待处理污泥,污泥水受重力原因
流入第一管道中,澄清水溶液透过脱水网进入第一管道流入到清水池,干污泥顺着第二管道进入干污泥池中。
[0014]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脱水网分别无水乙醇溶液超声处理和纯水超声处理一定时间后,重复两次。
[0015]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过硫酸铵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的温度控制在10
±
0.001℃。
[0016]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脱水网在过硫酸铵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的浸泡时间为60min
±
10s。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专利技术湿污泥池的高度高于清水池和干污泥池,污泥经重力驱动进入第一管道中,污泥中的水经过脱水网进入第一管道流入到清水池中,污泥经过第二管道进入干污泥池中,脱水网表面附着有纳米针和水凝胶,能够对污泥高效脱水,节省了能源的使用,绿色环保高效;利用多通管连接第一管道,而不将多个第一管道直接安装在湿污泥池的底部,是为了增大第一管道管中污泥流动的驱动力,同时经过多个第一管道及脱水网,相当于增大了污泥与脱水网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脱水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的俯视图。
[0021]图2是实施例2的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的正视图。
[0022]图3是实施例2的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的俯视图。
[0023]其中,图中:
[0024]10

湿污泥池、20

管道装置、21

第一管道、22

脱水网、23

第二管道、24

多通管、30

清水池、40

干污泥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0026]参照附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包括:湿污泥池10、管道装置20、清水池30和干污泥池40;管道装置20包括第一管道21、脱水网22和第二管道23,第一管道21安装在湿污泥池10的底部,脱水网22安装在第一管道21内部,湿污泥池10的底部水平高度高于清水池30和干污泥池40,第一管道21的另一端安装在清水池30的一侧顶端,第二管道23安装在清水池30和干污泥池40的顶端,第二管道23的一端连通脱水网22,第二管道23的另一端伸入到干污泥中,湿污泥池10中的污泥受重力驱动进入第一管道21中,污泥中的水经过脱水网22进入到第一管道21中,然后流入到清水池30中,处理后的污泥由脱水网22经第二管道23进入干污泥池40中。
[0027]脱水网22为圆筒状,脱水网22顺着第一管道21布置,湿污泥在脱水网22中流动,圆
筒状的脱水网22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脱水的效率,其中脱水网22既可以是不锈钢网也可以是镍网。
[0028]脱水网22的表面附着于纳米针和水凝胶,采用接触角分析系统(JC2000D1,中国)测量发现,海藻酸钙水凝胶涂层网格的水的接触角(WCA)为0~10.69℃显示其超强的亲水性。与此同时,海藻酸钙水凝胶涂层形成了较强的水合屏障,具有良好的低水下油附着力,具有自清洗能力。而经实验精细调控的纳米针显著增加了表面的粗糙度、增大了表面张力,有效地保护了水膜。
[0029]实施例2
[0030]参照附图1和3所示,管道装置20还包括多通管24,多通管24输入端安装在湿污泥池10的底部,多个第一管道21连接在多通管24的输出端,多个多通管24内部均安装有脱水网22,且多个脱水网22的末端均连接第二管道23,利用多通管24连接第一管道21,而不将多个第一管道21直接安装在湿污泥池10的底部,是为了增大第一管道21管中污泥流动的驱动力,同时经过多个第一管道21及脱水网22,相当于增大了污泥与脱水网22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脱水的效率。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湿污泥池、管道装置、清水池和干污泥池;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第一管道、脱水网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安装在所述湿污泥池的底部,所述脱水网安装在所述第一管道内部,所述湿污泥池的底部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清水池和所述干污泥池,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清水池的一侧顶端,所述第二管道安装在所述清水池和所述干污泥池的顶端,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脱水网,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干污泥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网为圆筒状,所述脱水网顺着所述第一管道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网的表面附着于纳米针和水凝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装置还包括多通管,所述多通管输入端安装在所述湿污泥池的底部,多个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在所述多通管的输出端,多个所述多通管内部均安装有所述脱水网,且多个脱水网的末端均连接所述第二管道。5.一种污泥脱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切割制作成多个脱水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在银廖艳娟谭秀娘周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