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728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旋转载体、底座和压电陶瓷驱动组件;旋转载体的外周等间距设有多个支撑脚;底座的中部设有置物孔,围绕置物孔的外周设有多个凹槽;旋转载体置于置物孔内,支撑脚支撑于凹槽内,凹槽的数量与支撑脚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凹槽和支撑脚的侧壁均为同向倾斜的斜面;在凹槽和支撑脚侧壁的间隙内放置一颗滚珠;压电陶瓷驱动组件嵌合于底座内,压电陶瓷驱动组件中压电陶瓷的首端与旋转载体的滑动槽相顶触。本装置采用压电陶瓷来驱动旋转载体转动从而带动镜头实现对焦,推力大,响应快,内部结构简化易于组装,并且驱动器之间没有磁干扰,运行更稳定。运行更稳定。运行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摄像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摄像机或者照相机,通常会采用焦距可调或者自动对焦的镜头,而调节的过程则是改变镜头的位置,用于驱动镜头移动通常是用驱动马达。目前,手持式摄像装置—尤其是手机的摄像头的自动调焦基本全部使用音圈电机(Voice CoilMotor,VCM)来完成,音圈马达是一个由线圈和磁石组成的系统。通电后的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电磁力,由于电磁力的作用驱使绕线载体沿镜头光轴方向(即Z轴)作直线移动,绕线载体最终停留于环状线圈与驱动磁石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与上弹簧及下弹簧的弹性力的合力达到相均衡状态时的位置点。
[0003]虽然音圈电机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噪音低等优点,但是随着摄像装置对摄像要求的增加,音圈电机在存在磁干扰、推力不足、结构及性能不稳定的问题。例如:双摄马达被开发应用于各种中高端手机中,但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扰难点,特别是两颗双摄马达彼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磁干扰现象,影响双摄马达效果的正常发挥,音圈马达无法避免该缺陷,同时,各种改进方案都容易造成马达结构复杂,组装工艺难度的提升;音圈马达中各个部品之间的电气性导通和连接组装均通过焊接、热铆、点胶等方式实现,同时线圈通电需要通过上/下弹簧连通,导致线圈通电的通路较长,由于音圈马达部品数较多,需要焊接、热铆、点胶处较多,当手机一旦在受到跌落撞击等外力时,马达由于外力震荡容易导致内部焊接点或点胶处拉扯脱落等现象,最终马达内部的电气性能和组合结构受到破坏,影响马达正常性能的发挥,给拍摄效果带来不利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集成度高、稳定性高的透镜驱动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旋转载体、底座和压电陶瓷驱动组件;
[0006]所述旋转载体的外周等间距设有多个支撑脚;
[0007]所述底座的中部设有置物孔,围绕所述置物孔的外周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旋转载体置于所述置物孔内,所述支撑脚支撑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数量与所述支撑脚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0008]所述凹槽和所述支撑脚的侧壁均为同向倾斜的斜面;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脚的宽度,在所述凹槽和所述支撑脚侧壁的间隙内放置至少一颗滚珠;
[0009]所述压电陶瓷驱动组件嵌合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压电陶瓷驱动组件中压电陶瓷的首端与所述旋转载体的滑动槽相顶触。
[0010]进一步的,所述滚珠顶部均对应一块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底座的表面,至少部分遮挡于滚珠间隙的正上方,防止所述滚珠从凹槽内滑出。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环,所述底座表面围绕所述置物孔的一周设有多个连接柱;所述限位环固定于所述连接柱上;所述旋转载体朝向所述限位环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
[0012]进一步的,所述压电陶瓷驱动组件包括压电陶瓷、第一电路板和和弹性元件;
[0013]所述底座内部设有嵌合所述压电陶瓷、第一电路板和弹性元件的预制槽;所述压电陶瓷嵌合于所述预制槽后,所述压电陶瓷的首端与所述旋转载体的滑动槽相顶触;所述弹性元件置于所述压电陶瓷的尾端和预制槽的侧壁之间,为所述压电陶瓷和所述旋转载体之间的接触提供预紧力;
[0014]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压电陶瓷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引脚接收电流信号。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霍尔组件;
[0016]所述霍尔组件包括霍尔磁石、霍尔芯片以及第二电路板;所述霍尔磁石置于所述旋转载体的侧壁;所述霍尔芯片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霍尔芯片与所述霍尔磁石对向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引脚输出霍尔信号;所述第二电路板预埋于所述底座内。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外壳,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底座上,将部件集成于装置内。
[001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旋转载体和底座的中部同轴设有用于安装镜头的通孔。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之处在于:
[0020]1、本技术采用压电陶瓷来驱动旋转载体转动从而带动镜头实现对焦,推力大,响应快,并且驱动器之间没有磁干扰,运行更稳定。
[0021]2、本技术采用旋转载体转动实现Z轴方位的位置调整,相比于传统的电磁驱动,内部结构得到了有效的简化,易于组装,光轴稳定性好,不会出现镜头的偏移,对焦精度更高。
[0022]3、本技术的压电陶瓷驱动组件和霍尔组件之间的协同工作,有效实现闭环控制,控制压电陶瓷驱动旋转载体旋转调整的位置精度,有效提高镜头调焦质量。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透镜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透镜驱动装置去掉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透镜驱动装置去掉外壳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旋转载体1、底座2和压电陶瓷驱动组件;
[0028]旋转载体1的外周等间距设有多个支撑脚3;
[0029]底座2的中部设有置物孔4,围绕置物孔4的外周设有多个凹槽5;旋转载体1置于置物孔4内,支撑脚3支撑于凹槽5内,凹槽5的数量与支撑脚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0030]凹槽5和支撑脚3的侧壁均为同向倾斜的斜面;凹槽5的宽度大于支撑脚3的宽度,使得在凹槽5和支撑脚3侧壁的间隙内放置一颗滚珠6,滚珠6的装配效果如图3所示,凹槽5的侧壁和支撑脚3的侧壁也不能直接接触,避免影响旋转载体1的移动效果。
[0031]压电陶瓷驱动组件嵌合于底座2内,压电陶瓷驱动组件中压电陶瓷17的首端与旋转载体1的滑动槽相顶触。
[0032]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根据镜头16调整所需的Z轴位移大小,压电陶瓷驱动组件通电后驱动压电陶瓷17的端部产生规律性的伸缩变形,与压电陶瓷17粘性连接的摩擦片随压电陶瓷17振动,摩擦片拨动旋转载体1上对应滑动槽里的摩擦片使旋转载体1转动,在斜面和滚珠6的导向作用下,旋转载体1带动镜头实现Z轴方向的位移(Z轴方向如图1所示),最终实现调焦。
[0033]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颗滚珠顶部6均对应一块挡板7,挡板7固定在底座2的表面,遮挡于滚珠6间隙的正上方,防止滚珠6从凹槽5和支撑脚3的间隙内滑出。
[0034]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环8,底座2表面围绕置物孔4的一周设有多个连接柱9;限位环8固定于连接柱9上;支撑脚3朝向限位环8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16。连接柱9的高度决定了旋转载体1的Z轴位移量,当旋转载体1旋转到靠近限位环8的位置时,限位凸起16顶触到限位环8的表面,避免旋转载体1和限位环8直接碰触,同时也起到了防止旋转载体1位移过量和断电复位的作用,降低功耗。
[0035]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载体、底座和压电陶瓷驱动组件;所述旋转载体的外周等间距设有多个支撑脚;所述底座的中部设有置物孔,围绕所述置物孔的外周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旋转载体置于所述置物孔内,所述支撑脚支撑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数量与所述支撑脚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凹槽和所述支撑脚的侧壁均为同向倾斜的斜面;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脚的宽度,在所述凹槽和所述支撑脚侧壁的间隙内放置至少一颗滚珠;所述压电陶瓷驱动组件嵌合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压电陶瓷驱动组件中压电陶瓷的首端与所述旋转载体的滑动槽相顶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顶部均对应设置一块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底座的表面,至少部分遮挡于滚珠间隙的正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环,所述底座表面围绕所述置物孔的一周设有多个连接柱;所述限位环固定于所述连接柱上;所述旋转载体朝向所述限位环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孔令宏张晓良陈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