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19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操作机构,其特征是:包括自上而下可拆卸设置的上盖、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活动设有上转块,所述下壳体活动设有与上转块联动的下转块,所述上壳体内设有可促使上转块和下转块快速联动的手操结构。该智能接触器的合闸和分闸动作均由手操结构的储能弹簧所蓄的能量释放来完成,过程非常快,实现了触头的快分快合,并无关人力操作,使合闸和分闸产生的电弧很小,触头受电弧的灼烧损伤大大减小,进而大大增加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触器的使用寿命。触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操作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操作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接触器大都配备有手动操作机构,例如申请号为202220991409.4的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接触器手动操作机构,包括开关主体,开关主体上设有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导向杆、手动操作轴和蓄能弹簧,第二滑动板设在第一滑动板的下方,导向杆有两个,第一滑动板、第二滑动板和两个导向杆共同合围成一个不稳定的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一滑动板可在垂直方向移动,第二滑动板可在水平方向移动;第二滑动板上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插接在第二传动组件内;开关主体上设有触头支持件操作轴,第二传动组件与触头支持件操作轴固定连接。
[0003]现有的接触器,尤其是一拖二接触器的手动操作机构能实现合闸的无关人力操作,但分闸由于接触器反力弹簧和动触头触点弹簧共同作用,使机构预留出来的空行程没有发挥作用,也就是当人操作手动操作结构手柄压缩弹簧蓄能的同时,接触器动触点也会随之分开,这样分闸速度很慢,动触头产生的电弧会很大,该电弧会灼烧触头,大大缩短了接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合闸、分闸且使用寿命更长的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操作机构。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操作机构,其特征是:包括自上而下可拆卸设置的上盖、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活动设有上转块,所述下壳体活动设有与上转块联动的下转块,所述上壳体内设有可促使上转块和下转块快速联动的手操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手操结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且可联动的旋转轴和曲柄,曲柄可与上转块联动,且曲柄两侧均活动设有与之联动的滑块,滑块和上壳体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储能弹簧。
[0008]进一步的,所述曲柄上端两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旋转轴上端穿出上盖,且旋转轴下端设有可在两第一凸台之间活动的第一凸块,所述上转块上端两侧设有第二凸台,所述曲柄下端两侧设有可在第二凸台之间活动的第二凸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曲柄两侧均插设有销,销上套设有导杆,所述滑块通过铆钉与导杆活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转块下端中心设有定位轴、下端两侧设有第一圆弧凸台,所述下转块设有容定位轴插入且转动的第一圆孔,且下转块上端设有插入两第一圆弧凸台之间且与之贴合的第二圆弧凸台,所述第一圆弧凸台一侧设有第一斜坡,所述第二圆弧凸台设有与第一斜坡配合的第二斜坡,所述下转块具有方块部,且方形块和下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弹
簧,所述下壳体设有容方块部上下移动的方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底部设有容上转块活动穿设的第二圆孔,所述上转块上部设有抵在第二圆孔周边的上壳体上的圆盘,所述第二凸台设于圆盘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上端前后两侧设有限位杆,所述上壳体内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设有容限位杆插入且活动的水平滑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和上壳体设有相对的限位槽,所述储能弹簧设于两限位槽之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和上壳体通过多个螺钉固定,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多个螺钉固定,所述下壳体通过多个螺钉可拆卸连接有基座,基座内活动设有与下转块联动的触发杆,触发杆配备有第二弹簧。
[0015]进一步的,所述触发杆两侧均设有多个触头支持,触头支持设有容触发杆抵接的台阶,所述基座内设有定位件,定位件设有第三圆孔,所述触发杆下端设有活动穿设于第三圆孔的立柱,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定位件和触发杆之间的立柱上。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合闸和分闸动作均由手操结构的储能弹簧所蓄的能量释放来完成,过程非常快,实现了触头的快分快合,并无关人力操作,使合闸和分闸产生的电弧很小,触头受电弧的灼烧损伤大大减小,进而大大增加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有如下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手操结构蓄能弹簧压缩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手操结构上转块达到死点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手操结构蓄能弹簧释放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与一拖二接触器配合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上盖;2、上壳体;3、下壳体;4、上转块;5、下转块;6、旋转轴;7、曲柄;8、滑块;9、储能弹簧;10、第一凸台;11、第一凸块;12、第二凸台;13、第二凸块;14、销;15、导杆;16、铆钉;17、定位轴;18、第一圆弧凸台;20、第二圆弧凸台;21、第一斜坡;22、第二斜坡;23、方块部;24、第一弹簧;25、方孔;26、圆盘;27、限位杆;28、定位板;29、水平滑槽;31、触发杆;32、第二弹簧;33、触头支持;34、台阶;35、定位件;36、第三圆孔;37、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5]参照上述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操作机构包括自上而下可拆卸设置的上盖1、上壳体2和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2活动设有上转块4,所述下壳体3活动设有与上转块4联动的下转块5,所述上壳体2内设有可促使上转块4和下转块5快速联动的手操结构,所述手操结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且可联动的旋转轴6和曲柄7,曲柄7可与上转块4联动,且曲柄7两侧均活动设有与之联动的滑块8,滑块8和上壳体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储能弹簧9,所述曲柄7上端两侧设有第一凸台10,所述旋转轴6上端穿出上盖1,且旋转轴6下端
设有可在两第一凸台10之间活动的第一凸块11,所述上转块4上端两侧设有第二凸台12,所述曲柄7下端两侧设有可在第二凸台12之间活动的第二凸块13,所述曲柄7两侧均插设有销14,销14上套设有导杆15,所述滑块8通过铆钉16与导杆15活动连接,所述上转块4下端中心设有定位轴17、下端两侧设有第一圆弧凸台18,所述下转块5设有容定位轴17插入且转动的第一圆孔,且下转块5上端设有插入两第一圆弧凸台18之间且与之贴合的第二圆弧凸台20,所述第一圆弧凸台18一侧设有第一斜坡21,所述第二圆弧凸台20设有与第一斜坡21配合的第二斜坡22,所述下转块5具有方块部23,且方形块和下壳体3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4,所述下壳体3设有容方块部23上下移动的方孔25,所述上壳体2底部设有容上转块4活动穿设的第二圆孔,所述上转块4上部设有抵在第二圆孔周边的上壳体2上的圆盘26,所述第二凸台12设于圆盘26上,所述滑块8上端前后两侧设有限位杆27,所述上壳体2内设有定位板28,定位板28上设有容限位杆27插入且活动的水平滑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操作机构,其特征是:包括自上而下可拆卸设置的上盖、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活动设有上转块,所述下壳体活动设有与上转块联动的下转块,所述上壳体内设有可促使上转块和下转块快速联动的手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操作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手操结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且可联动的旋转轴和曲柄,曲柄可与上转块联动,且曲柄两侧均活动设有与之联动的滑块,滑块和上壳体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储能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操作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曲柄上端两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旋转轴上端穿出上盖,且旋转轴下端设有可在两第一凸台之间活动的第一凸块,所述上转块上端两侧设有第二凸台,所述曲柄下端两侧设有可在第二凸台之间活动的第二凸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操作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曲柄两侧均插设有销,销上套设有导杆,所述滑块通过铆钉与导杆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智能接触器的手动操作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上转块下端中心设有定位轴、下端两侧设有第一圆弧凸台,所述下转块设有容定位轴插入且转动的第一圆孔,且下转块上端设有插入两第一圆弧凸台之间且与之贴合的第二圆弧凸台,所述第一圆弧凸台一侧设有第一斜坡,所述第二圆弧凸台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伟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智昇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