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缩管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05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缩管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热缩管加热器,其包括:一热源;一热风输送管,所述热风输送管与所述热源连通;及一加热部,其与所述热风输送管连接,且所述加热部内部与所述热风输送管连通,所述加热部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一弧形壁面,所述弧形壁面上开设有多个加热孔,所述加热孔的一侧且靠近所述弧形壁面的末端处开设有一敞口,所述敞口用于一待加热工件进入所述加热部,便于借由所述热缩管加热器经所述热源连通,及所述弧形壁面与所述加热孔的设置方式,使所述待加热工件中热缩管进行加热处理,受热效果佳,克服造成所述待加热工件过厚或过薄的技术问题,操作方便,快捷和实用性佳。快捷和实用性佳。快捷和实用性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缩管加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热缩管加工设备的
,特别是指一种热缩管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热缩管使用过程中,大多数需要对热缩管进行加热处理,其处理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操作员使用电热风枪或者电吹风机将热缩管加热收缩后紧紧包裹着线缆,其中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单方向加热,也可以从中间向两头加热,操作简单。但这种方法不易让热缩管受热均匀,易造成热缩管局部过厚或者过薄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缩管加热器,便于使待加热工件均匀受热,适用范围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热缩管加热器,其包括:一热源;一热风输送管,所述热风输送管与所述热源连通;及一加热部,其与所述热风输送管连接,且所述加热部内部与所述热风输送管连通,所述加热部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一弧形壁面,所述弧形壁面上开设有多个加热孔,所述加热孔的一侧且靠近所述弧形壁面的末端处开设有一敞口,所述敞口用于一待加热工件进入所述加热部。
[0005]优选地,所述弧形壁面内形成一加热区,所述加热区的两侧均匀设置多个所述加热孔,所述加热区与所述敞口相连通。
[0006]优选地,所述热风输送管内形成一与所述热源连通的进风区,所述进风区与所述加热部内部相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热风输送管和所述加热部均由耐高温材质制成。
[0008]优选地,所述热风输送管沿所述加热部的径向方向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热源为电吹风机。<br/>[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提供一种热缩管加热器,其借由所述热源与所述热风输送管相连通,所述加热部与所述热风输送管连接,且所述加热部内部与所述热风输送管相连通,所述待加热工件从所述敞口进入至所述加热部,使所述热源的热风经所述热风输送管进入至所述加热部内部,借由所述弧形壁面与所述加热孔的设置方式,使所述热源的热风从所述加热孔流出至置于所述加热部内部的待加热工件,以此来确保所述待加热工件中热缩管的加热效率,克服了因受热不均引发过厚或过薄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使用方便,快捷好实用性佳。
【附图说明】
[0011]本技术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12]图1是本技术中热缩管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说明图1中所述热缩管加热器沿E

E线剖开后的剖面示意图;
[0014]图3是说明图1中所述热缩管加热器沿F

F线剖开后的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及
[0015]图4是说明图1中所述热缩管加热器沿F

F线剖开后的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17]请参阅图1

4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缩管加热器100,便于使一待加热工件C均匀受热,其中,所述待加热工件C是指已经安装好热缩管的电线元件,具体是两根不同的一线束A、一线束B,将线束A与线束B需要连接在一起的地方进行剥皮并绞接缠绕,再将热缩管套设在线束A与线束B绞接缠绕处,借由热缩管加热器100使所述待加热工件C中热缩管紧密收缩包覆着线束A与线束B绞接缠绕处,从而使对热缩管的加热更加均匀。热缩管加热器100包括:一热源(图未示);一热风输送管110,所述热风输送管110与所述热源连通;及一加热部120,其与所述热风输送管110连接,且所述加热部120内部与所述热风输送管110连通,所述加热部120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一弧形壁面121,所述弧形壁面121上开设有多个加热孔124,所述加热孔124的一侧且靠近所述弧形壁面121的末端处开设有一敞口126,所述敞口126用于所述待加热工件C进入所述加热部120。详细来说,先使所述热源与所述热风输送管110连通,再使加热部120与热风输送管110连接,且加热部120内部与热风输送管110连通,所述待加热工件C从敞口126进入至加热部120,由上可知,所述热源的热风经热风输送管110进入至加热部120内部,便于对待所述加热工件C中热缩管的加热,借由弧形壁面121与所述加热孔124的设置方式,使所述热源的热风从所述加热孔124流出至置于所述加热部120内部的待加热工件C,从而使所述待加热工件C中热缩管的加热更加均匀,加热效果更佳,以此来确保待所述待加热工件C的加热效率,克服了因受热不均引发过厚或过薄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使用方便,快捷好实用性佳。
[0018]其中,为了进一步的描述本实施例中热缩管加热器100与所述待加热工件C之间的加热关系,接下来会在使用热缩管加热器100加热所述待加热工件C上从剖面角度做详细说明,可参阅图1

图4。当所述热源与热风输送管110连通时,所述热源的热风沿着D1的方向进入至热风输送管110,借由热风输送管110与加热部120内部相连通,使所述热源的热风沿着D1的方向充满至加热部120内部,所述加热部120向内凹陷形成弧形壁面121,借由所述弧形壁面121与所述加热孔124,使所述热源的热风沿着D1的方向充满至加热部120内部并经所述加热孔124沿着D2的方向流出至加热区122,其中,所述待加热工件C经由敞口126进入至加热部120,借由上述弧形壁面121与所述加热孔124的设置方式,使所述待加热工件C中热缩管进行加热处理并使热缩管加热更加均匀,确保所述待加热工件C中热缩管紧紧收缩包裹着需要连接处之间,以此来满足所述待加热工件C的加热需求。
[0019]使用时,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来确定具体的关于热缩管加热器100的操作步骤,例如:当需要将线束与端子连接处套上热缩管时,首先将线束进行剥离处理,将裸露出线芯的线束与端子连接在一起,并将热缩管套设在裸露出线芯的线束与端子之间的连接处上,并使其成为所述待加热工件C,借由与热缩管加热器100连通的所述热源,及借由弧形壁面
121与所述加热孔124的设置方式,使所述热源经热缩管加热器100对置于所述加热部120内的待加热工件C进行加热收缩处理,从而保证所述待加热工件C中热缩管紧紧收缩包裹着线束与端子之间的连接处,但不以此为限。
[002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本热缩管加热器100还可以用于两段线束之间,例如:先将线束A和线束B需要连接处的线缆进行剥皮处理,再将分别裸露出线芯的线束A和线束B连接在一起,并将线束A和线束B的连接处套设上热缩管,并使其成为所述待加热工件C,使所述待加热工件C从敞口126进入至加热部120内,借由与热缩管加热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缩管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热源;一热风输送管,所述热风输送管与所述热源连通;及一加热部,其与所述热风输送管连接,且所述加热部内部与所述热风输送管连通,所述加热部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一弧形壁面,所述弧形壁面上开设有多个加热孔,所述加热孔的一侧且靠近所述弧形壁面的末端处开设有一敞口,所述敞口用于一待加热工件进入所述加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缩管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壁面内形成一加热区,所述加热区的两侧均匀设置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世法
申请(专利权)人:玺达信息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