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杆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700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9
高尔夫球杆头的具有中空结构的头外壳具有使底部与面部连续的区域,在面部与底部之间形成前缘。为了容易制造具有耐久性且能够增大恢复弹系数的高尔夫球杆头,沿着前缘在底部设置凹状的开槽,该凹状的开槽在用面部击球时沿飞球方向挠曲,并以相对于开槽的挠曲赋予阻力的方式将纤维强化塑料的加强构件贴附于开槽内。开槽例如为0.8~1.3mm左右的壁厚,并具有呈抛物线的截面形状。加强构件的壁厚为开槽的飞球线方向上的宽度的10~20%左右。飞球线方向上的宽度的10~20%左右。飞球线方向上的宽度的10~20%左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尔夫球杆头


[0001]本公开涉及高尔夫球杆头。

技术介绍

[0002]不论技术水平如何,对于高尔夫球手而言提高飞行距离是永远的课题。与其他的号数不同,特别是长打棒的飞行距离性能的提高一直备受期待。
[0003]飞行距离性能的提高牵涉到各种因素。其代表因素之一是球杆头的恢复性能。恢复性能的高度与飞行距离性能密切相关。因此,为了得到更高的飞行距离性能,以往进行了提高击球的面部的恢复系数的研究。
[0004]为了提高面部的恢复系数而经常采用的是使面部周缘部的壁厚变薄的方法(例如参照日本的特开平10

155943号公报(以下,称为“文献1”)的段落【0004】【0009】等)。通过使面部周缘部的壁厚变薄,从而在面部产生弹簧床效应,增大对球的恢复系数。
[0005]另一方面,设于面部的薄壁区域的部分的强度下降,因此不能无限地薄壁化。因此,为了使局部施加的应力分散,还进行了使面部整体均匀地薄壁化,或者使面部局部地薄壁化的研究。但是,在使面部的强度下降这一方面,与文献1所记载的面部的薄壁化方法没有变化。
[0006]在日本的特开2005

137940号公报(以下,称为“文献2”)中介绍了不改变面部的壁厚而增大恢复系数的构成例。是在球杆头的冠部、跟部、底部及趾部中的至少两个部分使用纤维强化塑料等的方法。更详细地说,在沿着冠部和底部中的面部的一端的区域、或沿着跟部和趾部中的面部的一端的区域设置切口部,并用由纤维强化塑料构成的封闭构件封闭该切口部(参照段落【0018】)。关于前者的区域,参照文献2的说明书中的第【0016】【0017】段、图1(a)

(c)。关于后者的区域,参照文献2的说明书中的第【0022】段、图3(a)(b)。
[0007]文献2记述有:“与面部的弯曲刚性相比,能够降低设有纤维强化塑料等的部分的弯曲刚性,从而增大高尔夫球击打时的面部的变形,由此能够提高打出的高尔夫球的恢复系数来增大高尔夫球的飞行距离”(参照段落【0009】)。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在实施文献2所述的结构的情况下,切口部是贯通高尔夫球杆头的壁厚部的孔,因此需要用由纤维强化塑料等构成的封闭构件进行完全封闭。并且,由于需要从外部不知道封闭构件的存在,因此必须将封闭构件相对于球杆头的外表面部无高低差、无接缝地接合于杆头的外表面部,并通过涂装进行精加工。制造繁杂。
[0010]而且,即使传递击球时的冲击,也追求在杆头与封闭构件之间的涂装不产生裂纹那样的耐久性,因此制造上的难易度变高。
[0011]对于具有耐久性且能够增大恢复系数的高尔夫球杆头而言,制造的容易化成为课题。
[0012]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3]高尔夫球杆头的一方式包括:金属制的头外壳;设于所述头外壳的面部;和底部,以经由前缘与所述面部连续的方式设于所述头外壳,所述高尔夫球杆头的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凹状的开槽,以在用所述面部击球时沿飞球线方向挠曲的方式沿着所述前缘设置于所述底部;和纤维强化塑料的加强构件,贴附于所述开槽内,相对于所述开槽的挠曲赋予阻力。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高尔夫球杆头,该高尔夫球杆头具有耐久性且能够增大恢复系数,并且能够容易制造。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从冠部侧观察到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图。
[0017]图2是从底部侧观察到的高尔夫球杆头的立体图。
[0018]图3是从冠部侧观察到的外壳构件的立体图。
[0019]图4是从底部侧观察到的外壳构件的立体图。
[0020]图5是从底部侧观察到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分割立体图。
[0021]图6是开槽和加强构件的立体图。
[0022]图7是从外壳构件的内部侧观察到的开槽和加强构件的剖视图。
[0023]图8是从外壳构件的外侧观察到的开槽和加强构件的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1 高尔夫球杆头
[0026]21 头外壳
[0027]22 上部开口
[0028]22a 台阶部
[0029]23 下部开口
[0030]23a 台阶部
[0031]24 内部空間
[0032]31 面部
[0033]41 颈部
[0034]51 冠部
[0035]52 底部
[0036]53 跟部
[0037]54 趾部
[0038]55 前缘
[0039]56 第一凸台
[0040]57 第二凸台
[0041]58 杆身孔
[0042]59 凹坑
[0043]71 冠部构件
[0044]72 底部构件
[0045]81 开槽
[0046]82 加强构件
[0047]83 弯曲部
[0048]84 两侧部
[0049]91 配重
[0050]92 趾部配重
[0051]A 贯通区域
[0052]B 装配区域
[0053]C 配置区域
[0054]TD 飞球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5]基于附图来说明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对形成中空结构的金属制的高尔夫球杆头11(以下,简称为“杆头11”)的应用例。按照接下来的项目进行说明。
[0056]1.结构
[0057](1)基本结构
[0058](2)开槽和加强构件
[0059]2.作用效果
[0060](1)恢复性能的提高
[0061](2)对SLE规则的适应
[0062](3)开槽的强度的提高
[0063](4)冲击衰减作用
[0064](5)球杆性能的调整功能
[0065](6)加强构件的固定强度
[0066]3.变形例
[0067]1.结构
[0068](1)基本结构
[0069]如图1至图5所示,杆头11以形成中空结构的头外壳21为主体而构成。头外壳21在侧面配备未图示的球的击球面即面部31,在上表面端部配备与未图示的杆身的连结部分即颈部41。当握住插入并固定于颈部41的杆身时,从参与者观察时,面部31配置为位于头外壳21的左侧,并相对于飞球线方向TD(参照图1、图2)大致形成直角。飞球线方向TD与面部31之间的角度由设定好的面部角来决定。
[0070]作为头外壳21的材料,可以使用各种的金属。其中,优选使用比强度大的钛合金、铝合金或者镁合金等。
[0071]从摆好高尔夫球杆的参与者观察时,在可见正面的冠部51设有冠部构件71(参照图1),在冠部51的背面侧的底部52设有底部构件72(参照图2)。这些冠部构件71和底部构件72从跟部53设置到趾部54。
[0072]如图3至图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包括:金属制的头外壳;设于所述头外壳的面部;和底部,以经由前缘与所述面部连续的方式设于所述头外壳,所述高尔夫球杆头的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凹形状的开槽,以在用所述面部击球时沿飞球线方向挠曲的方式沿着所述前缘设置于所述底部;和纤维强化塑料的加强构件,贴附于所述开槽内,相对于所述开槽的挠曲赋予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开槽具有在连结跟部与趾部的方向长的槽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具有在连结跟部与趾部的方向长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开槽的截面形状的截面凹形状。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本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