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抓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96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压水堆核电厂换料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抓具,包括:吊环、支架、气缸驱动机构、芯杆连接件、力矩传递套筒、弹簧、主支撑机构、芯杆、锁紧机构和若干个套筒连接杆;所述支架顶部螺接有吊环,所述支架内部设置有气缸驱动机构;所述支架底部通过若干个套筒连接杆与力矩传递套筒顶部连接;所述力矩传递套筒内设置有主支撑机构,所述主支撑机构外表面环套有弹簧,所述主支撑机构内部设置有芯杆,所述芯杆的顶端通过芯杆连接件设置在主支撑机构内部的顶端,主支撑机构的底部外壁与锁紧机构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核电机组换料大修过程中,堆芯压力容器开盖过程中的抓具卡涩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抓具


[0001]本技术属于压水堆核电厂换料检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抓具。

技术介绍

[0002]国内三代核电技术已将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插入式指套管改为反应堆堆顶集成式探测器组件,共计24组,提高了堆芯测量系统的安全性。该套堆芯测量系统从堆芯压力容器顶部引入中子

温度探测器组件,按照设计要求每个换料周期需进行探测器组件更换。原设备自带的探测器组件拆除工具,在换料周期进行探测器组件更换过程中存在抓具卡涩的现象,易对换料大修工期造成影响,同时在高放射性环境剂量下对操作人员的职业照射也造成影响。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改进型的用于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的抓具及其更换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核电机组换料大修堆芯压力容器开盖过程中的抓具卡涩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提出的一种用于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抓具,用于解决现有核电机组换料大修过程中,堆芯压力容器开盖过程中的抓具卡涩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抓具,包括:吊环、支架、气缸驱动机构、芯杆连接件、力矩传递套筒、弹簧、主支撑机构、芯杆、锁紧机构和若干个套筒连接杆;所述支架顶部螺接有吊环,所述支架内部设置有气缸驱动机构;所述支架底部通过若干个套筒连接杆与力矩传递套筒顶部连接;所述力矩传递套筒内设置有主支撑机构,所述主支撑机构外表面环套有弹簧,所述主支撑机构内部设置有芯杆,所述芯杆的顶端通过芯杆连接件设置在主支撑机构内部的顶端,主支撑机构的底部外壁与锁紧机构铰接。
[0007]所述的支架底部中心位置开有气缸驱动机构运动通孔,所述气缸驱动机构通过气缸驱动机构运动通孔在支架内部进行上下移动。
[0008]所述支架底部气缸驱动机构运动通孔的四周还开设有若干个套筒连接杆螺纹孔,用于套筒连接杆穿入固定;所述每根套筒连接杆的一端穿入套筒连接杆螺纹孔并螺接在支架底部,套筒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力矩传递套筒内部的主支撑机构。
[0009]所述主支撑机构整体为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力矩传递套筒通过气缸驱动机构沿着主支撑机构外壁进行上下移动,所述主支撑机构外壁底部上设置有沟槽。
[0010]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四个勾爪,所述四个勾爪的一端均匀固定在主支撑机构底部外壁上,所述力矩传递套筒沿着主支撑机构外壁向下移动时,锁紧机构上的勾爪收拢与探测器组件啮合;
[0011]所述力矩传递套筒沿着主支撑机构外壁向上移动时,弹簧向下进入沟槽,锁紧机
构上的勾爪松开,探测器组件处于松开状态。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设计的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的抓具主要由气缸驱动部件、力矩传递套筒、主支撑机构、锁紧机构组成,力矩传递套筒在主支撑机构外部并且在气缸驱动部件作用下能够上下窜动,继而驱动锁紧机构在“啮合”与“松开”状态之间相互转换。本装置结构更加简单,可靠性提高,降低了核电机组换料大修堆芯压力容器开盖过程中的抓具卡涩现象,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环境剂量对操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同时提高探测器组件的更换效率;本技术装置还可广泛应用于VVER/ACP1000等堆芯压力容器顶部装有探测器的核电站,用于将中子

温度探测器组件从压力容器顶盖引出反应堆。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设计的用于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抓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

吊环,2

支架,3

气缸驱动机构、4

芯杆连接件、5

力矩传递套筒、6

弹簧、7

主支撑机构、8

芯杆、9

锁紧机构、10

套筒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用于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抓具及其更换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0017]一种用于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抓具,包括:吊环1、支架2、气缸驱动机构3、芯杆连接件4、力矩传递套筒5、弹簧6、主支撑机构7、芯杆8、锁紧机构9和若干个套筒连接杆10;所述支架2顶部螺接有吊环1,所述支架2内部设置有气缸驱动机构3;所述支架2底部通过若干个套筒连接杆10与力矩传递套筒5顶部连接;所述力矩传递套筒5内设置有主支撑机构7,所述主支撑机构7外表面环套有弹簧6,所述主支撑机构7内部设置有芯杆8,所述芯杆8的顶端通过芯杆连接件4设置在主支撑机构7内部的顶端,主支撑机构7的底部外壁与锁紧机构9铰接。
[0018]所述的支架2底部中心位置开有气缸驱动机构运动通孔,所述气缸驱动机构3通过气缸驱动机构运动通孔在支架2内部进行上下移动。
[0019]所述支架2底部气缸驱动机构运动通孔的四周还开设有若干个套筒连接杆螺纹孔,用于套筒连接杆10穿入固定;所述每根套筒连接杆10的一端穿入套筒连接杆螺纹孔并螺接在支架2底部,套筒连接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力矩传递套筒5内部的主支撑机构7。
[0020]所述主支撑机构7整体为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力矩传递套筒5通过气缸驱动机构3沿着主支撑机构7外壁进行上下移动;所述主支撑机构7外壁底部上设置有沟槽。
[0021]所述锁紧机构9包括四个勾爪,所述四个勾爪的一端均匀固定在主支撑机构7底部外壁上,当气缸驱动部件上进气时,所述力矩传递套筒5沿着主支撑机构7外壁向下移动时,锁紧机构9上的勾爪收拢与探测器组件啮合;
[0022]当气缸驱动部件下进气时,所述力矩传递套筒5沿着主支撑机构7外壁向上移动时,弹簧6向下进入沟槽,锁紧机构9上的勾爪松开,探测器组件处于松开状态。
[0023]实施例:
[0024]本技术装置中气缸驱动机构3设置在主支撑机构7上方;气缸驱动机构3连接
有气源,采用双进气气缸结构。气缸驱动机构3连接有力矩传递套筒5,在气源动力作用下,力矩传递套筒5沿着主支撑机构外壁移动,锁紧机构随着力矩传递套筒的移动,能够实现“啮合”与“松开”状态之间相互转换。通过上述抓取方法,能够快速且精确地将探测器组件伸入到力矩传递套筒5内部并进行锁紧固定,其采用多层套筒结合弹簧锁紧机构的抓头抓取探测器组件,结构简单紧凑,适应小空间下对探测器组件进行操作。在全自动钢丝绳卷扬系统与气管卷扬系统配合下,远距离操作抓具对探测器组件进行高放射性水环境抓取、提升以及转运,减少了操作人员数量,降低操作人员所受的辐照剂量,同时提高探测器组件的更换效率,提高反应堆的经济性。
[0025]上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抓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环(1)、支架(2)、气缸驱动机构(3)、芯杆连接件(4)、力矩传递套筒(5)、弹簧(6)、主支撑机构(7)、芯杆(8)、锁紧机构(9)和若干个套筒连接杆(10);所述支架(2)顶部螺接有吊环(1),所述支架(2)内部设置有气缸驱动机构(3);所述支架(2)底部通过若干个套筒连接杆(10)与力矩传递套筒(5)顶部连接;所述力矩传递套筒(5)内设置有主支撑机构(7),所述主支撑机构(7)外表面环套有弹簧(6),所述主支撑机构(7)内部设置有芯杆(8),所述芯杆(8)的顶端通过芯杆连接件(4)设置在主支撑机构(7)内部的顶端,主支撑机构(7)的底部外壁与锁紧机构(9)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抓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2)底部中心位置开有气缸驱动机构运动通孔,所述气缸驱动机构(3)通过气缸驱动机构运动通孔在支架(2)内部进行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更换反应堆压力容器探测器抓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悦陈鑫王运喜詹瑜滨王永鹏崔运佳薛恩宠庄泽楠陈雪芹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