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695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具有底座、立柱和内置管,立柱竖直的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表面一侧,内置管呈横向布置固定安装在立柱上;内置管靠近立柱的一端密封,内置管远离立柱的一端设有排水口,内置管外表面设有和其内部相通的漏口,漏口开口朝向正上方;内置管外部转动安装有外套管,外套管的内壁紧贴于内置管的外表面,立柱的顶端处设有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可带动外套管绕着内置管转动;外套管外表面两端分别固定套接有限位盘,外套管外表面等距固定有四隔板。在不需要停机的情况下可持续的进行泥水分离,且可实现污泥杂质的自动清理,省时省力,提升了泥水分离的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高的实用性。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水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泥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我们日常生活长产中产生的污水内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或者杂质,为了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需要多对其进行处理净化,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污水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污水排入至沉淀池内,再向沉淀池内加入絮凝剂,帮助悬浮物或者杂质进行沉淀处理,而产生的沉淀物需要后期人工清理出。
[0003]公告号为CN2128942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泥水分离装置,通过将敞口网箱放置在敞口池的内部,配合挂环,利于将敞口网箱由敞口池的内部移出,以进行泥水分离。
[0004]上述装置通过将敞口网箱从敞口池的内部移出,沉淀物随敞口网箱移出,水体留在敞口池内,并对敞口网箱内的沉淀物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再次将敞口网箱放入敞口池内,如此往复实现了泥水分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由于频繁的将敞口网箱从敞口池内移出,过程耗费大量时间,且费时费力,在将敞口网箱移出时,意味着需要停止泥水分离工序,降低了泥水分离工序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型的泥水分离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具有底座、立柱和内置管,立柱竖直的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表面一侧,内置管呈横向布置固定安装在立柱上;内置管靠近立柱的一端密封,内置管远离立柱的一端设有排水口,内置管外表面设有和其内部相通的漏口,漏口开口朝向正上方;内置管外部转动安装有外套管,外套管的内壁紧贴于内置管的外表面,立柱的顶端处设有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可带动外套管绕着内置管转动;外套管外表面两端分别固定套接有限位盘,外套管外表面等距固定有四隔板,隔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限位盘内侧表面,相邻的两隔板和两限位盘之间形成用于接水的过滤区,外套管位于过滤区内的外表面分别贯通设有通槽;过滤区内分别安装有用于泥水分离的滤网,滤网的四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于隔板和过滤区;立柱的顶部还设有导水装置,通过导水装置可将沉淀池内的污水导致至对应的过滤区内。
[0008]由此可见,通过导水装置将沉淀池内已经混入泥水分离剂的污水导入至过滤区内,进入过滤区内的污水经滤网过滤后,水体穿过滤网流入至过滤区内位于滤网内侧的区域,并穿过通槽和漏口进入内置管内部,最终由排水口排出至外部,而污泥及杂质被滤网阻挡并滞留在过滤区内位于滤网外侧处,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外套管周期性转动,将滞留有污泥杂质的过滤区转动移位,下一个过滤区转动至工作位,重复进行泥水过滤分离,而当盛有
污泥杂质的过滤区随着逐次转动开口向下时,其内部的污泥杂质因重力作用掉落至下方,实现了过滤区内污泥杂质的自动清理效果,如此往复,在不需要停机的情况下可持续的进行泥水分离,且可实现污泥杂质的自动清理,省时省力,提升了泥水分离的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0009]进一步的,驱动机构包括贯穿固定在立柱上的驱动电机、同轴固定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主齿轮和固定套接在外套管外表面的从动齿环;从动齿环对应和主齿轮啮合;从动齿环的外径大于主齿轮的内径。
[0010]通过驱动电机周期性工作并带动主齿轮转动,由于主齿轮和从动齿环的啮合连接关系,可啮合驱动从动齿环并带动外套管发生转动,为外套管的转动提供稳定的驱动效果,有助于本装置泥水分离工序的正常进行,同时从动齿环的外径大于主齿轮的内径,起到一定减速效果,避免外套管转速过快将过滤区内的污泥杂质和水体甩出而造成污染。
[0011]进一步的,导水装置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在立柱顶部的均流箱、设在均流箱内的稳流腔和连接在均流箱外表面并和稳流腔相通的注水管;稳流腔的一侧呈开口状,并对准过滤区;注水管通过泵机与沉淀池连通。
[0012]通过泵机工作,可将沉淀池内混入泥水分离剂的污水经注水管导入至稳流腔内,通过稳流腔使得混有污泥杂质的污水摊开在均流箱的内部,起到水体的减速稳流效果,使得污水平缓的流入过滤区内,提升过滤效果。
[0013]进一步的,稳流腔内部还等距固定有分流板,分流板的布置方向与内置管垂直。
[0014]污水在稳流腔内流动时,经分流板分隔导流起到很好的分流效果,使得污水能够均匀的落到过滤区内的滤网表面,有助于过滤。
[0015]进一步的,滤网的截面呈向外侧拱起的弧形状。
[0016]由于滤网呈弧面状,增大了过滤面积,进一步提升了对污水的过滤效果。
[0017]进一步的,底座上表面位于过滤区的下方放置有收集箱,用于收集掉落的污泥。
[0018]通过设置收集箱,在过滤区转动至开口向下的位置时,其内的污泥杂质将掉落到收集箱内,实现污泥杂质的收集效果,便于集中处理。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内置管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内置管和外套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的均流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底座;2、立柱;3、内置管;31、排水口;32、漏口;4、外套管;41、限位盘;42、隔板;43、通槽;44、滤网;5、过滤区;6、驱动电机;61、主齿轮;62、从动齿环;7、支架;71、均流箱;711、稳流腔;712、分流板;72、注水管;8、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具有底座1、立柱2和内置管3,立柱2竖直的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表面一侧,内置管3呈横向布置固定安装在立柱2上;内置管3靠近立柱2的一端密封,内置管3远离立柱2的一端设有排水口31,内置管3外表面设有和其内部相通的漏口32,漏口32开口朝向正上方;内置管3外部转动安装有外套管4,外套管4的内壁紧贴于内置管3的外表面,立柱2的顶端处设有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可带动外套管4绕着内置管3转动;外套管4外表面两端分别固定套接有限位盘41,外套管4外表面等距固定有四隔板42,隔板4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限位盘41内侧表面,相邻的两隔板42和两限位盘41之间形成用于接水的过滤区5,外套管4位于过滤区5内的外表面分别贯通设有通槽43;过滤区5内分别安装有用于泥水分离的滤网44,滤网44的四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于隔板42和过滤区5;立柱2的顶部还设有导水装置,通过导水装置可将沉淀池内的污水导致至对应的过滤区5内。
[0027]使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具有底座(1)、立柱(2)和内置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竖直的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表面一侧,所述内置管(3)呈横向布置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柱(2)上;所述内置管(3)靠近所述立柱(2)的一端密封,所述内置管(3)远离所述立柱(2)的一端设有排水口(31),所述内置管(3)外表面设有和其内部相通的漏口(32),所述漏口(32)开口朝向正上方;所述内置管(3)外部转动安装有外套管(4),所述外套管(4)的内壁紧贴于所述内置管(3)的外表面,所述立柱(2)的顶端处设有驱动机构,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可带动所述外套管(4)绕着所述内置管(3)转动;所述外套管(4)外表面两端分别固定套接有限位盘(41),所述外套管(4)外表面等距固定有四隔板(42),所述隔板(4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盘(41)内侧表面,相邻的两所述隔板(42)和两所述限位盘(41)之间形成用于接水的过滤区(5),所述外套管(4)位于所述过滤区(5)内的外表面分别贯通设有通槽(43);所述过滤区(5)内分别安装有用于泥水分离的滤网(44),所述滤网(44)的四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板(42)和所述过滤区(5);所述立柱(2)的顶部还设有导水装置,通过所述导水装置可将沉淀池内的污水导致至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根发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今古洲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