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91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包括塔体,塔体内设置有两个冷凝消雾模块,两个冷凝消雾模块之间形成有风道,其特征在于:塔体内设置有多个横梁,横梁上设有风道门,风道门对应风道位于冷凝消雾模块的下方,多个横梁交错连接后形成多个矩形框,每个矩形框内可转动地安装有至少两个风道门,转动风道门,可使得风道门关闭或打开矩形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塔,将风道门安装在塔内原有的横梁上,相较于传统的冷却塔结构而言,在安装风道门时无需对横梁进行切割,便于安装操作。便于安装操作。便于安装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特别地,涉及一种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塔风筒出口的白雾是在冷却塔排放的饱和或接近饱和的湿热空气与塔外较冷空气相遇的过程中,混合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而形成的物理现象,秋冬季节运行时,冷却塔出风口的白雾现象格外明显。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于2022年3月26日申请了一件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7541551U,专利名称为“一种冷凝消雾模块与风门组合式冷却塔”),该方案中,在冷却液外壁的顶部安装了进风百叶窗,需要消雾时,打开进风百叶窗,塔外冷空气进入至塔内,从而使出塔空气变为不饱和状态,从而达到消雾目的,同时,在两个冷凝消雾模块之间设置风门组件,正常模式下,风门处于打开状态,消雾模式下,风门切换为关闭状态,避免了消雾时塔内部分饱和湿热空气无法得到充分混合冷凝的情况,保证了消雾效果,能够达到用户的消雾预期。上述风门组件为一个整体结构,风门是通过上下两端贯通且呈矩形框架结构的隔离挡板安装在塔内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申请人发现,对于塔内横梁较多的消雾冷却塔而言,由于横梁的干扰,很难将带有风门的隔离挡板安装在横梁之间,如需要安装,则需要对塔内安装风门组件部位的横梁做截断处理,这便给切割及安装带来了诸多麻烦,用户使用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在安装风门组件时需要切割塔内横梁,不便于安装操作,基于此,申请人对传统的冷却塔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设置有两个冷凝消雾模块,两个所述冷凝消雾模块之间形成有风道,所述塔体内设置有多个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风道门,所述风道门对应所述风道位于所述冷凝消雾模块的下方,多个所述横梁交错连接后形成多个矩形框,每个所述矩形框内可转动地安装有至少两个所述风道门,转动所述风道门,可使得所述风道门关闭或打开所述矩形框。
[0006]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框包括相互垂直的长边和短边,所述长边上可转动地安装有转轴,所述风道门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风道门上其中相对的两侧边均向外凸出形成有搭接部,所述风道门另外相对的两侧边均与所述长边相贴合,所述短边上连接有搭抵部件,转动所述风道门可使得相邻两个所述风道门上相互靠近的两个所述搭接部相互搭接,且所述风道门上的剩余搭接部与所述搭抵部件抵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搭抵部件为角钢,所述搭接部件的截面呈L形结构,所述搭抵部件
包括相互垂直的竖板和横板,所述竖板与所述短边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可与所述搭接部相互搭接。
[0009]进一步地,安装有所述风道门的所有矩形框共同构成风道密封框,所述风道密封框的外侧壁上沿所述风道密封框的四周竖直连接有多个挡板,多个所述挡板共同围设形成一个上下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上端延伸至所述风道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筒状结构内位于所述风道门的上方及下方均设置有收水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塔体内设置有配水管和填料,所述配水管位于所述填料的上方,所述风道门位于所述配水管的上方。
[0012]进一步地,所述塔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对应所述冷凝消雾模块均安装有进风百叶窗,所述塔体的两侧壁上位于所述填料的下方开设有进风口。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充分利用了冷却塔内部原有的横梁结构,将风道门直接可转动地安装在横梁上,通过转动风道门可关闭或打开横梁的矩形框,相较于传统的冷却塔结构而言,在安装风道门时无需对横梁进行切割,操作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中横梁与风道门连接结构的俯视图(风道门处于关闭状态);
[0017]图3是图2沿A

A的剖视图;
[0018]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5是图3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风道门处于打开状态)。
[0020]图中:1、塔体,11、横梁,12、进风口,110、矩形框,111、长边,112、短边,113、转轴,114、搭抵部件,1141、竖板,1142、横板,2、配水管,21、喷头,3、填料,4、冷凝消雾模块,41、风道,5、风道门,51、搭接部,6、进风百叶窗,7、挡板,8、收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2]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包括塔体1,塔体1内设置有配水管2和填料3,配水管2位于填料3的上方,塔体1内位于配水管2的上方安装有冷凝消雾模块4,本实施方式中,冷凝消雾模块4为间壁式换热器。冷凝消雾模块4具有两个,且两个冷凝消雾模块4分别固定安装在塔体1相对的内侧壁上,两个冷凝消雾模块4之间形成有风道41,塔体1内设置有横梁11,横梁11上可转动地安装有风道门5,风道门5对应风道41位于冷凝消雾模块4的下方,且风道门5位于配水管2的上方,塔体1相对的两侧壁上对应冷凝消雾模块4均安装有进风百叶窗6,塔体1的两侧壁上位于填料3的下方开设有进风口12。
[0023]使用时,待冷却的工业用水经由配水管2流入至塔体1内,并经由设于配水管2上的
喷头21以水雾的形式喷出,同时,外部干冷空气经由进风口12进入至塔内,然后向上穿过填料3后与羽雾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热水的冷却功能。在使用过程中,该冷却塔具有无需消雾和需要消雾两种工作模式,具体为:当冷却塔于夏季工作时,风道门5处于打开状态,与水雾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的湿热空气向上流动,一部分穿过风道41,另一部分穿过冷凝消雾模块4,混合后经由塔体1的顶部排出至冷却塔外部;当冷却塔于冬季工作时,风道门5处于关闭状态,湿热空气强制穿过冷凝消雾模块4,同时打开进风百叶窗6,使得塔外冷空气进入至冷凝消雾模块4内并与湿热空气进行间壁式热交换,如此,饱和湿热空气变为不饱和,而冷空气加热后变成热空气,两股气体流过冷凝消雾模块4后混合,最终通过塔体1的顶部流出至塔外,流出塔外的气体为不饱和的湿热空气,进而不会产生白雾。
[0024]请参阅图2

5,横梁11具有多个,多个横梁11交错连接后形成多个矩形框110,每个矩形框110内可转动地安装有至少两个风道门5,通过控制风道门5转动,可将风道门5转动至水平和竖直状态。当风道门5转动至水平状态时,矩形框110被风道门5关闭,此时,湿热空气无法向上通过矩形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设置有两个冷凝消雾模块,两个所述冷凝消雾模块之间形成有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内设置有多个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风道门,所述风道门对应所述风道位于所述冷凝消雾模块的下方,多个所述横梁交错连接后形成多个矩形框,每个所述矩形框内可转动地安装有至少两个所述风道门,转动所述风道门,可使得所述风道门关闭或打开所述矩形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包括相互垂直的长边和短边,所述长边上可转动地安装有转轴,所述风道门固定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门上其中相对的两侧边均向外凸出形成有搭接部,所述风道门另外相对的两侧边均与所述长边相贴合,所述短边上连接有搭抵部件,转动所述风道门可使得相邻两个所述风道门上相互靠近的两个所述搭接部相互搭接,且所述风道门上的剩余搭接部与所述搭抵部件抵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无框架风道门的冷却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鹤立谢林东李永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