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81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训练奶嘴以及包括该训练奶嘴的容器,所述训练奶嘴包括:奶嘴部(11),所述奶嘴部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薄壁元件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位于奶嘴部上方的吸管部(12),所述吸管部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薄壁元件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吸管元件在上方具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开口;中间元件(13),所述中间元件设置于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之间并在其上设置有开孔和/或切缝,用以连通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所述容器包括用于容纳液体的容器本体和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训练奶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训练奶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训练奶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婴儿汲取奶或水的方式根据口腔发育的推移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当口腔发育处于初期阶段,婴幼儿的喝奶方式以自然哺乳模式为主,在该种模式下,婴儿用其舌头裹住母亲的乳头,使其口腔内的也称为哺乳窝的凹部与母亲的乳头前端接触。然后,婴儿用舌头刺激母亲的乳头等,促使母乳分泌,同时,为了使母乳流向乳头的前端部分,婴儿的舌头从前端侧开始鼓起,并且该鼓起部分连续地朝着舌头的根部移动,舌头的这种运动被称为蠕动状运动。市场上的人工奶嘴多采用模拟这种自然哺乳模式、即适于婴儿舌头的蠕动运动的形状构造。
[0003]随着口腔发育的完善,传统的奶嘴不再适合作为婴儿喝奶喝水的方式,其中一个原因是继续使用传统奶嘴有造成龋齿等口腔缺陷的风险,此时较推荐的是以吸管的模式汲取奶或水。
[0004]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婴儿并不适应直接从奶嘴转换为吸管,因此亟需一种从传统奶嘴过渡到吸管的过渡性适应性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或改进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训练奶嘴及包含该训练奶嘴的容器,利用该训练奶嘴以及该容器可解决婴幼儿在口腔发育过程转变期的适应问题,训练婴儿口腔肌肉的发育,让婴儿能顺利快速地实现从奶嘴到吸管的过渡。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训练奶嘴,所述训练奶嘴包括:
[0007]奶嘴部,所述奶嘴部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薄壁元件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
[0008]位于奶嘴部上方的吸管部,所述吸管部为薄壁元件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吸管元件在上方具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开口;
[0009]中间元件,所述中间元件设置于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之间,其上设置有开孔和/或切缝,用以连通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所述开孔和/或切缝在中间元件发生弹性变形时能够打开并允许液体通过。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训练奶嘴通过在传统的奶嘴结构上增设吸管部以及中间元件,使得训练奶嘴的不同部位可对应于婴儿不同的吸吮方式,并能够使婴儿平缓地从奶嘴式吮吸模式过渡到吸管式吮吸模式,从而有利于婴儿的口腔发育并且避免造成龋齿的风险。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管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连接处的外径,从而在连接处形成阶梯形结构。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使婴儿的口唇停留在此处会有明显的异物感,从而婴儿会本能地避开含衔在此处,这样能引导婴儿顺利地从奶嘴式吮吸模式过渡到吸管式吮吸模式。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奶嘴部包括奶嘴本体,所述奶嘴本体构造为具有拱形表面的薄壁构件,并且所述奶嘴本体的直径从上向下逐渐变大。通过将奶嘴本体的外表面设计为稍微拱区的类锥面的形状,该形状类似于人类女性的乳房形状并能与婴儿的哺乳窝形状配合,可增加婴儿的吸吮兴趣。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奶嘴本体包括奶嘴上部和奶嘴下部,奶嘴本体从奶嘴上部向奶嘴下部延伸时直径逐渐变大。优选地,所述奶嘴上部的高度为奶嘴本体高度的1/4至1/2。当婴儿的含衔位置处于奶嘴下部区域、即含衔深度较深时,其吮吸模式为奶嘴式吮吸;当含衔位置处于奶嘴上部区域,此时含衔深度相比于在奶嘴下部区域时较浅,其吮吸模式为所谓的过渡式吮吸,是引导婴儿从奶嘴式吮吸转换为吸管式吮吸的中间模式。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期望实现的是:吸管部的含衔口感比奶嘴部、尤其是奶嘴上部要硬,换言之,吸管部的刚度大于奶嘴部的刚度,从而有利于婴儿吮吸模式的切换以及口唇的顺利闭合。在此,这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即,将吸管部的薄壁壁厚占直径的比例设计为比奶嘴部薄壁壁厚占其直径的比例更大。当然,也可以通过为吸管部选择硬度更大的材料或通过两种手段的结合来实现这一点。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管部、中间元件和奶嘴部由柔性材料一体成型地制成。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元件构造为柔性的隔膜,所述隔膜的厚度沿径向从中心到外周逐渐增大。此时,隔膜的横截面大致呈X形,即在隔膜中心点的位置处隔膜的厚度最小,而向两边延伸时隔膜的厚度逐渐变大。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无论婴儿的含衔位置是在隔膜上方的吸管部还是在隔膜下方的奶嘴部,隔膜中的开孔和/或切缝都能容易地打开,以便于婴儿汲取奶液。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元件的开孔和/或切缝设计为中心的开孔加上从中心的开孔向外延伸的切缝的形式。更加优选地,所述中心的开孔为圆形孔,所述从中心的开孔向外延伸的切缝为圆形孔周边的Y形切缝。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中心的开孔可保证稳定的流量,而在开孔周边向外延伸的切缝能实现根据含衔位置和含衔力度来调整流量。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训练奶嘴具有设置在奶嘴本体下方的底座。该底座具有用于将训练奶嘴连接至容器的环形凸缘。所述底座可以自身连接到与训练奶嘴配套的容器上,也可以连接到相应的用于将训练奶嘴固定到容器上的连接元件上,这将在后文中详细解释。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奶嘴部内部的空腔分为位于上方的第一空腔和位于下方的第二空腔,其中,所述第一空腔的直径小于第二空腔的直径。优选地,在奶嘴内部的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交界处形成阶梯部。优选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交界处在高度方向、即竖直方向上对应于奶嘴上部与奶嘴下部的交界处。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周边形成有环形突起,该环形突起用于与例如重力吸管部件等配件配合连接。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容器,该容器包括:
[0021]用于容纳液体的容器本体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训练奶嘴。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还包括用于将训练奶嘴连接至容器本体的连接元件。优选地,所述连接元件构造成上下均设有开口的环形盖的形式,所述环形盖内部设有螺纹,该螺纹能与容器本体颈部的螺纹配合并螺纹连接到容器本体上。通过设置连接元件能
够更容易地将训练奶嘴固定到容器本体上,并能更便捷地拆开清洁各个部件。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训练奶嘴能通过其底座上的环形凸缘可拆地连接至所述连接元件。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还包括盖部件,所述盖部件能固定在容器本体上并与训练奶嘴的吸管部形成密封连接,从而防止容器在倾倒时导致液体的泄漏。优选地,盖部件可包括与吸管部形状配合的限位壁,在安装状态下,该限位壁可包围训练奶嘴的吸管部,从而防止吸嘴部发生晃动。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还包括把手,该把手具有开口以及两个用于抓握的把手元件,并能通过所述开口套设到容器本体的颈部上。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还包括重力吸管部件,所述重力吸管部件包括中空的连接管,在该连接管上方形成有用于与训练奶嘴的奶嘴部的空腔连接的环形连接部,在该连接管下方连接有重力构件,该重力构件在容器的竖直放置状态下位于容器的底部区域。该重力构件可以使重力吸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奶嘴包括:奶嘴部(11),所述奶嘴部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薄壁元件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位于奶嘴部上方的吸管部(12),所述吸管部为薄壁元件并在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吸管元件在上方具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开口;中间元件(13),所述中间元件设置于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之间,其上设置有开孔和/或切缝,用以连通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奶嘴部与吸管部连接处的外径,从而在连接处形成阶梯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奶嘴部包括奶嘴本体(110),所述奶嘴本体构造为具有拱形表面的薄壁构件,并且所述奶嘴本体的外径从上向下逐渐变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奶嘴本体包括奶嘴上部(111)和奶嘴下部(11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奶嘴上部的高度为奶嘴本体高度的1/4至1/2。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部的刚度大于奶嘴部的刚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部的壁厚占其直径的比例大于所述奶嘴部的壁厚占其直径的比例。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构造为柔性的隔膜,所述隔膜的厚度沿径向从中心到外周逐渐增大。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的开孔和/或切缝设计为中心的开孔加上从中心的开孔向外延伸的切缝的形式。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的开孔为圆形孔,所述从中心的开孔向外延伸的切缝为圆形孔周边的Y形切缝。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奶嘴具有设置在奶嘴本体下方的底座(113),该底座具有用于将训练奶嘴连接至容器的环形凸缘。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训练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奶嘴部内部的空腔分为位于上方的第一空腔(14)和位于下方的第二空腔(15),其中,所述第一空腔的直径小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红健何少华黑河正司贺来健
申请(专利权)人:贝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