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6764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电池包括箱体、盖体、电池单体以及承载组件,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开口,盖体盖合于开口,与箱体固定连接,多个电池单体设置于箱体内,电池单体的顶盖板朝向开口倒置于箱体设置,承载组件设置于电池单体与盖体之间,以支撑承载电池单体。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升电池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以及安全性。以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0001]相关申请
[0002]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22年06月27日提交的名称为“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的国际申请PCT/CN2022/101517的优先权。


[0003]本申请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4]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动力电池作为一种可充电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0005]在现有技术中,电池的能量密度不高,导致空间浪费,进而影响用电装置的性能;并且,现有的电池刚性较差,导致电池在碰撞容易发生热失控,影响用电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装置,能够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
[0007]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箱体底部设置有开口;盖体盖合于开口,盖体与箱体固定连接;多个电池单体设置于箱体内,电池单体的顶盖板朝向开口倒置于箱体设置;承载组件设置于电池单体与盖体之间,以支撑承载电池单体。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开口设置于箱体的底部,电池单体设置于箱体内,顶盖板朝向开口设置,盖体盖合于开口,在电池单体与盖体之间设置承载组件以支撑电池单体,能够增强电池整体的刚度,减少其在碰撞中发生损坏的概率,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包括主板以及连接于主板的承载条,主板抵接于盖体,承载条抵接于电池单体。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承载条能够起到支撑承载电池单体的作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条设置有多个承载组件,多个承载条在第一方向上沿主板间隔设置,并在主板上沿第二方向延伸。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承载组件支撑多个电池单体,提升电池结构的稳定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板包括功能区和两个肩部,功能区设置有电极端子,两个肩部沿第一方向位于功能区两侧,电池单体通过两个肩部抵接于承载条。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使得设置有电极端子的功能区位于肩部之间,可以令肩部对电极端子实现一定保护效果。使得电池单体通过肩部搭接于承载条,能够避免功能区由于受力发生损坏,提升电池单体的寿命。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在主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承载条之间,且电极端子与盖体间隔设置。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使得电极端子不与盖体接触,以便于电极端子实现功能。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主板的厚度方向上,承载条的厚度大于电极端子凸出于顶盖板部分的延伸高度。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使得电极端子悬架于承载条之间。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肩部共同抵接于同一个承载条上。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使得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电池单体共用同一承载条,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承载条的数量,便于承载组件的制造。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承载条的宽度D1与肩部的延伸宽度D2满足:0.5D2≤D1≤2D2。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避免承载条由于偏置而只能承载一侧的电池单体,并且使得承载条仅与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的肩部接触,而避免与功能区接触影响电池单体的功能。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区还设置有泄压机构,泄压机构与盖体间隔设置,在第一方向上,电极端子设置于泄压机构两侧。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泄压机构以均悬架于承载条之间,能够为泄压机构提供更大的泄压空间,减少排放物排出带来的风险,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通过汇流部件电连接,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承载条中一折的延伸长度小于另一者的延伸长度,以形成避让缺口,避让缺口用于避让汇流部件。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使得承载组件更好地适配于电池的结构,便于电池单体实现彼此串联、并联以及混联。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条与主板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承载组件的制造或根据电池单体的排布调整承载条的位置。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与盖体固定连接,以增加电池的结构牢固性。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由绝缘材质构成,或者承载组件的表面包覆有绝缘材质。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主板的厚度方向上,承载条的厚度为第一尺寸H1,第一尺寸H1满足5mm≤H1≤30mm。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尺寸H1与单个电池单体的重量M之比H1/M满足0.5mm/Kg≤H1/M≤50mm/Kg。
[0032]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如以上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用于提供电能。
[0033]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将开口设置于箱体的底部,电池单体倒置于箱体内,顶盖板朝向开口设置,盖体盖合于开口,在电池单体与盖体之间设置承载组件,以支撑电池单体,能够增强电池整体的刚度,减少其在碰撞中发生损坏的概率,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并且,通过调整承载组件的厚度与电池单体重量之比,能够在保证电池的能量密度的同时对电池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行调整,进一步提升电池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34]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35]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爆炸示意图;
[0038]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承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6为图2所示的电池的剖视示意图;
[0041]图7为图6在圆框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42]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对电池进行碰撞测试的碰撞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5]附图标记:
[0046]1000、车辆;100、电池;200、控制器;300、马达;1、箱体;101、顶部;102、底部;103、开口;11、支撑板;12、侧板;2、盖体;21、主体部;22、配合部;3、电池单体;301、功能区;302、肩部;31、顶盖板;311、电极端子;312、泄压机构;32、壳体;33、电极组件;34、汇流部件;4、承载组件;41、主板;42、承载条;43、避让缺口;
[0047]A、碰撞测试装置;A1、冲击头;A2、发射装置;A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开口;盖体,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盖体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多个电池单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池单体的顶盖板朝向所述开口倒置于所述箱体设置;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单体与所述盖体之间,以支撑承载所述电池单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包括主板以及连接于主板承载条,所述主板抵接于所述盖体,所述承载条抵接于所述电池单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承载条在第一方向上沿所述主板间隔设置,并在所述主板上沿第二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包括功能区和两个肩部,所述功能区设置有电极端子,两个所述肩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功能区两侧,所述电池单体通过两个所述肩部抵接于所述承载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在所述主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承载条之间,且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盖体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承载条的厚度大于所述电极端子凸出于所述顶盖板部分的延伸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所述肩部共同抵接于同一个所述承载条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承载条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地龙超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