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京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激光隐身伪装纳米复合涂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75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隐身伪装纳米复合涂层,该涂层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吸收染料/聚合物层、吸收染料/纳米棒层/聚合物层、聚合物网络液晶层;所述吸收染料/聚合物层、吸收染料/纳米棒层/聚合物层与聚合物网络液晶层的厚度均为10~50μm;该涂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不仅能在激光波长是1.06μm的红外光下实现较好的隐身效果,还能在可见光下实现隐身,该涂层平均红外发射率为95.25%;在1.06μm处的平均反射率为2.44%,数值较低,具有较好的屏蔽效果和激光隐身;平均色差ΔE为3.72,数值较小,在可见光下的隐身效果较好;涂层耐磨性平均超过50000次,耐磨性能卓越。能卓越。能卓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隐身伪装纳米复合涂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隐身伪装纳米复合涂层。

技术介绍

[0002]如今,命中率高、捕获目标快、识别目标能力强的激光制导武器在军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激光制导武器利用激光作为跟踪和传输信息手段,信息经过导引头接收,再经过弹载计算机计算后,得出导弹偏离目标的角误差量,而后形成制导指令,使弹上控制系统适时修正导弹的飞行弹道,直至准确命中目标。目前,在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激光武器是钇铝石榴石激光器,钇铝石榴石激光器是目前性能最好的固体激光器之一,它能够连续运转,发出激光波长是1.06μm的红外光。
[0003]因此为了避免在战场上被激光制导武器发现,人们研制出了可以涂抹在武器表面的激光隐身涂料,激光隐身涂料的原理是利用涂料对激光的强吸收作用,使得激光装置无法有效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进而实现激光隐身。其中,能在激光波长是1.06μm的红外光下实现激光隐身的材料较多。但是现有的激光隐身材料存在适应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性强的激光隐身伪装纳米复合涂层。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激光隐身伪装纳米复合涂层包括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吸收染料/聚合物层、吸收染料/纳米棒层/聚合物层、聚合物网络液晶层;
[0006]所述吸收染料/聚合物层、吸收染料/纳米棒层/聚合物层与聚合物网络液晶层的厚度均为10~50μm;
[0007]所述吸收染料/聚合物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10份二

十六烷基二硫代磷酸修饰纳米铁粉、1~10份二

十六烷基二硫代磷酸修饰电解铁粉、5~20份溴化(正定烷基)双环氧基(4

环氧醚基)铵修饰的纳米铁镍合金粉、1~10份溴化(正定烷基)双环氧基(4

环氧醚基)铵修饰的超细磁性四氧化三铁纤维、4~20份第一高分子粘接剂、3~15份第一活性分散剂、3~15份第一固化剂、3~15份第一活性稀释剂;
[0008]所述的吸收染料/纳米棒层/聚合物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3~15份纳米棒、3~15份第二高分子粘接剂、2~10份第二活性分散剂、3~15份第二固化剂、3~15份第二活性稀释剂;
[0009]所述聚合物网络液晶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80~150份蓝相母体液晶、3~15份蓝相手性诱导剂、10~30份光可聚合单体形成的聚合物网络、18~55份单体胶水。
[0010]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高分子粘接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二烷基氨基二氨杂双环十一烯、1~5份1,8

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
‑7‑
烯、1~5份3

甲基
‑2‑
苯并噻唑酮腙盐酸盐、1~5份糠醇糠醛型呋喃树脂FS

90;
[0011]所述第一活性分散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乙烯基双硬脂酰胺、1~5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5份N

乙酰基己内酰胺;
[0012]所述第一固化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4,4'

亚甲基双(2

乙基)苯胺、1~5份1,4,5,6,7,7

六氯
‑5‑
降冰片烯

2,3

二甲酸酐、1~5份酚醛改性糠醇树脂;
[0013]所述第一活性稀释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2,5

呋喃二酮/乙烯基苯的聚合物、1~5份N

甲基

[(1

羟基环戊基)
‑1‑
(2

氯苯基)]甲亚胺、1~5份纤维素2

羟乙基2

(2

羟基
‑3‑
(三甲基铵)丙氧基)乙基2

羟基
‑3‑
(三甲基铵)丙基)醚氯化物共聚物。
[0014]进一步地,上述纳米棒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油溶性金纳米棒、1~5份二硫化钼纳米棒、1~5份二氧化钛纳米棒;
[0015]所述第二高分子粘接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环氧树脂、1~5份醇酸树脂、1~5份DL
‑2‑
羟基丁酸;
[0016]所述第二活性分散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羟基

PEG

戊二酸活性酯、1~5份全氟聚醚基表面活性剂;
[0017]所述第二固化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当归酸酐、1~5份联苯酸酐、1~5份3

氰基丙醛二甲缩醛;
[0018]所述第二活性稀释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正丁醇、1~5份乙酸正丁酯、1~5份甲苯。
[0019]进一步地,上述蓝相手性诱导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R5011、1~5份R811、1~5份
[0020]所述光可聚合单体形成的聚合物网络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3~10份丁烷

1,4

二酰基(2Z,2'Z)

双(3

([1,1'

联苯]‑3‑
甲基)丙烯酸酯、4~10份N,N

二甲基丙烯酰乙二胺、3~10份2

乙基己基2

氰基

3,3,

二苯基丙烯酸酯;
[0021]所述单体胶水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1,6己二醇、1~10份环己基、1~5份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0~20份CB15、5~15份N

(异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为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在激光波长是1.06μm的红外光下实现较好的隐身效果,还能在可见光下实现隐身,且具有较好的隐身效果,因此可适用于多种场合。该涂料中具有胆甾相液晶,胆甾相液晶的平面织构可以反射特定波长的光,除了该波长的光,其余光都会透过或者吸收,根据这个原理,通过蓝相手性诱导剂调节液晶反射波长,从而可以同时实现红外和可见光的隐身。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每层都复合有吸收染料,能够大大提升光吸收的效率,且吸收染料/纳米棒层/聚合物层中含有纳米棒材料,吸收染料可吸附于纳米棒上,隔绝空气使得吸收染料具有更长寿命,且纳米棒所形成的纳米阵列规整度高,结构性能强,纳米棒的光学特性会使其吸收一定范围波长的光,从而达到激光隐身的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隐身效果较好。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较高的耐磨性,本专利技术拥有耐磨性能较好的聚合物层,涂层耐磨性平均超过50000次,具有较长的寿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隐身伪装纳米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吸收染料/聚合物层、吸收染料/纳米棒层/聚合物层、聚合物网络液晶层;所述吸收染料/聚合物层、吸收染料/纳米棒层/聚合物层与聚合物网络液晶层的厚度均为10~50μm;所述吸收染料/聚合物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10份二

十六烷基二硫代磷酸修饰纳米铁粉、1~10份二

十六烷基二硫代磷酸修饰电解铁粉、5~20份溴化(正定烷基)双环氧基(4

环氧醚基)铵修饰的纳米铁镍合金粉、1~10份溴化(正定烷基)双环氧基(4

环氧醚基)铵修饰的超细磁性四氧化三铁纤维、4~20份第一高分子粘接剂、3~15份第一活性分散剂、3~15份第一固化剂、3~15份第一活性稀释剂;所述的吸收染料/纳米棒层/聚合物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3~15份纳米棒、3~15份第二高分子粘接剂、2~10份第二活性分散剂、3~15份第二固化剂、3~15份第二活性稀释剂;所述聚合物网络液晶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80~150份蓝相母体液晶、3~15份蓝相手性诱导剂、10~30份光可聚合单体形成的聚合物网络、18~55份单体胶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隐身伪装纳米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粘接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二烷基氨基二氨杂双环十一烯、1~5份1,8

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
‑7‑
烯、1~5份3

甲基
‑2‑
苯并噻唑酮腙盐酸盐、1~5份糠醇糠醛型呋喃树脂FS

90;所述第一活性分散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乙烯基双硬脂酰胺、1~5份三硬脂酸甘油酯、1~5份N

乙酰基己内酰胺;所述第一固化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4,4'

亚甲基双(2

乙基)苯胺、1~5份1,4,5,6,7,7

六氯
‑5‑
降冰片烯

2,3

二甲酸酐、1~5份酚醛改性糠醇树脂;所述第一活性稀释剂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1~5份2,5

呋喃二酮/乙烯基苯的聚合物、1~5份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尹文博苗宗成赵玉真马强高建静
申请(专利权)人:西京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