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隧道分段照明节能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6753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技术领域,针对现有利用自然光进行长隧道照明的控制过程中光照范围十分有限的问题,具体是涉及一种长隧道分段照明节能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一光导管和第二光导管和用以控制光线穿过量的控光器,第一光导管的进光口处于隧道外壁,第一光导管与第二光导管的进光口连接,第一光导管的进光口处设置有采光罩;第二光导管上设置有多个散射器,散射器分布于隧道顶壁,并且散射器与第二光导管的内部连通,散光器的进光口设置有控光器,散射器的出光口设置有照明灯具,本申请通过将隧道外部的自然光线引入隧道内部,完成了对隧道内部整体的节能照明,并且对隧道内不同区域实现了不同亮度的照明。现了不同亮度的照明。现了不同亮度的照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隧道分段照明节能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
,具体是涉及一种长隧道分段照明节能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路隧道是与外界半隔绝的特殊道路构造物,空间相对狭小、封闭性强,在隧道出入口处内外环境差异比较明显,很容易产生“黑洞”、“白洞”效应,隧道进出口照度的急剧变化的直接原因其实在于隧道内距进出口50m范围内部的照明情况,驾驶员瞳孔面积的变化速度可作为隧道进出口的行车安全评价指标,而急剧变化的照度会导致驾驶员瞳孔面积迅速变化,从而进一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0003]针对此问题,中国专利:CN202955617U公开了一种隧道口加强照明系统,所述入口段和出口段内设置有若干照明器,设置于所述入口段或出口段的所述照明器自隧道口向隧道内所设置的分布区域由密至疏分布设置,即所述照度自隧道口向隧道内依次递减。本专利的优点是:所述布置方案是通过现场搭建测试棚进行多方案数据分析比选得到,通过所述布置方案设置隧道出入口段的光导管,替代高强气体放电光源,实现隧道内外路面光照度的平缓过渡的同时,实现隧道加强照明零电能损耗。
[0004]但是此专利中提出的在隧道出入口处设置光导管的方法,仅仅可以对隧道出入口进行自然光补充,而长隧道在除去出入口位置后仍有很长一段的中部距离需要进行光照;可以发现现有技术所进行照明范围十分有限,并且起到的节能效果也十分有效,针对此问题需要提出一种长隧道分段照明节能控制装置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利用自然光进行长隧道照明的控制过程中光照范围十分有限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长隧道分段照明节能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一光导管和第二光导管和用以控制光线穿过量的控光器,第一光导管的进光口处于隧道外壁,第一光导管与第二光导管的进光口连接,第一光导管的进光口处设置有采光罩;
[0007]第二光导管上设置有多个散射器,散射器分布于隧道顶壁,并且散射器与第二光导管的内部连通,散光器的进光口设置有控光器,散射器的出光口设置有照明灯具。
[0008]优选的,还包括有第三光导管和第四光导管,第三光导管具有多个进光口和一个出光口,从第三光导管任意进光口方向进入的光线均不会进入其它进光口,第一光导管安装于进光口处;
[0009]第三光导管通过第四光导管与第二光导管连接。
[0010]优选的,第二光导管包括有三通段、引导段和出光段,三通段有两个,两个三通段沿隧道走向排列设置,三通段有一个进光口和两个出光口,两个出光口分别为分支出光口和主线出光口,三通段的进光口与分支出光口共轴线设置,主线出光口垂直于分支出光口,两个相邻三通段的进光口和主线出光口之间通过引导段连接,最靠近第四光导管出光口的
引导段通过三通段的进光口与其连接,最远离第四光导管的引导段的出光口与出光段连接,三通段的支线出光口和出光段的出光口均安装有散射器,三通段的分支出光口均安装有控光器。
[0011]优选的,控光器包括有底环架、顶环架、支撑杆和包覆膜,底环架设置于三通段的分支出光口,顶环架位于三通段的进光口和分支出光口之间,顶环架包括有弹性环箍和连接件,连接件环绕安装于弹性环箍上,连接件通过支撑杆与底环架连接,支撑杆环绕底环架设置,包覆膜将多根支撑杆环形包裹,包覆膜的一端与顶环架的连接件连接,包覆膜的另一端和底环架连接,包覆膜由不透光的柔性材料制成,并且由包覆膜顶端的内径大小决定进入散射器中的自然光量,底环架上设置有用以驱动顶环架扩张的驱动组件。
[0012]优选的,包覆膜的外表面满布设置有第一光学透镜,三通段上设置有第一输出灯具,第一输出灯具朝向三通段的主线出光口,第一光学透镜和第一输出灯具之间通过光纤连接。
[0013]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有套筒和推杆,套筒设置于底环架上并与其固定连接,推杆滑动安装于套筒内部,推杆的顶端通过多根连杆与连接件连接,推杆上设置有用以推动推杆上移的弹性元件,套筒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铁,推杆的底端为铁质材料,电磁铁用于吸引推杆下移。
[0014]优选的,散射器包括有第五光导管、玻璃和光线引导机构,第五光导管设置于三通段的分支出光口,玻璃安装于第五光导管的出光口,光线引导机构也安装于第五光导管的底端,并且光线引导机构位于玻璃的下方,照明灯具安装于玻璃和光线引导机构之间。
[0015]优选的,光线引导机构包括有覆板和第一旋转驱动器,覆板设置于第五光导管的出光口,第一旋转驱动器安装于第五光导管的外部,第一旋转驱动器用于控制覆板对第五光导管出光口的遮挡范围,覆板的上满布设置有第二光学透镜,覆板上还设置有转动筒,转动筒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输出灯具,第二光学透镜与第二输出灯具之间通过光纤连接,覆板还上设置有用以控制转动筒上第二输出灯具的照射角度的第二旋转驱动器。
[001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申请通过将隧道外部的自然光线引入隧道内部,完成了对隧道内部整体的节能照明,并且对隧道内不同区域实现了不同亮度的照明,解决了现有利用自然光进行长隧道照明的控制过程中光照范围十分有限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光导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三通段、散光器和控光器的主视图;
[0024]图7为图6的A

A方向剖视图;
[0025]图8为图7的B处放大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三通段、散光器和控光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图9的C处放大图;
[0028]图11为散射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光线引导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标号为:
[0031]1‑
第一光导管;1a

采光罩;
[0032]2‑
第二光导管;2a

三通段;2a1

分支出光口;2a2

主线出光口;2b

引导段;2c

出光段;
[0033]3‑
散射器;3a

第五光导管;3b

玻璃;3c

光线引导机构;3c1

覆板;3c2

第一旋转驱动器;3c3

第二光学透镜;3c4

转动筒;3c5

第二输出灯具;3c6

第二旋转驱动器;
[0034]4‑
控光器;4a

底环架;4b

顶环架;4b1

弹性环箍;4b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隧道分段照明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光导管(1)和第二光导管(2)和用以控制光线穿过量的控光器(4),第一光导管(1)的进光口处于隧道外壁,第一光导管(1)与第二光导管(2)的进光口连接,第一光导管(1)的进光口处设置有采光罩(1a);第二光导管(2)上设置有多个散射器(3),散射器(3)分布于隧道顶壁,并且散射器(3)与第二光导管(2)的内部连通,散光器的进光口设置有控光器(4),散射器(3)的出光口设置有照明灯具(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隧道分段照明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三光导管(6)和第四光导管(7),第三光导管(6)具有多个进光口和一个出光口,从第三光导管(6)任意进光口方向进入的光线均不会进入其它进光口,第一光导管(1)安装于进光口处;第三光导管(6)通过第四光导管(7)与第二光导管(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隧道分段照明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光导管(2)包括有三通段(2a)、引导段(2b)和出光段(2c),三通段(2a)有两个,两个三通段(2a)沿隧道走向排列设置,三通段(2a)有一个进光口和两个出光口,两个出光口分别为分支出光口(2a1)和主线出光口(2a2),三通段(2a)的进光口与分支出光口(2a1)共轴线设置,主线出光口(2a2)垂直于分支出光口(2a1),两个相邻三通段(2a)的进光口和主线出光口(2a2)之间通过引导段(2b)连接,最靠近第四光导管(7)出光口的引导段(2b)通过三通段(2a)的进光口与其连接,最远离第四光导管(7)的引导段(2b)的出光口与出光段(2c)连接,三通段(2a)的支线出光口和出光段(2c)的出光口均安装有散射器(3),三通段(2a)的分支出光口(2a1)均安装有控光器(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长隧道分段照明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光器(4)包括有底环架(4a)、顶环架(4b)、支撑杆(4c)和包覆膜(4d),底环架(4a)设置于三通段(2a)的分支出光口(2a1),顶环架(4b)位于三通段(2a)的进光口和分支出光口(2a1)之间,顶环架(4b)包括有弹性环箍(4b1)和连接件(4b2),连接件(4b2)环绕安装于弹性环箍(4b1)上,连接件(4b2)通过支撑杆(4c)与底环架(4a)连接,支撑杆(4c)环绕底环架(4a)设置,包覆膜(4d)将多根支撑杆(4c)环形包裹,包覆膜(4d)的一端与顶环架(4b)的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敏闫俊伢原晋喜张辉芦冏耀吴量叶博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