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永军专利>正文

一种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663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采矿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该系统,包括抽液管、循环水泵、连接管、排液管、抽淤管、排淤水泵、排淤管;抽液管的进液口位于矿井水仓液面以下,抽液管通过循环水泵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与排液管连接,排液管固定于矿井内壁上、且管体位于水仓液面以上,排液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液孔;抽淤管位于矿井水仓液面以下,抽淤管通过排淤水泵与排淤管连接。本系统,通过抽液管和排液管的循环,形成水仓内液体的循环,结合排液管上排液孔对淤泥进行冲刷,有效避免淤泥发生沉积沉淀,再通过排淤管将浑浊水排出至地面,进而使水仓始终保持有效容积。进而使水仓始终保持有效容积。进而使水仓始终保持有效容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采矿工程
,涉及一种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矿井清仓技术常采用沉淀出淤泥、再将淤泥进行处理。然而,淤泥在井下并不好处理,如,采用矿车提升淤泥时,效率较低、占用运输线长,采用矿井用拉淤泥车时,一车3方左右、数量有限,针对容积不同的仓体,清理需要2~6个月,时间周期长、清理不彻底。如CN202122187936.8中公开了一种矿井水仓专用清泥装置,通过传动组件对水仓底部淤泥进行刮动,再通过送料腔送出,整个过程中淤泥刮动耗能高、淤泥输送效率低,无法保证水仓的有效容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采用动态循环的方式,使淤泥不沉淀,水仓始终保持有效容积,节约人工和设备。
[0004]本技术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包括抽液管、循环水泵、连接管、排液管、抽淤管、排淤水泵、排淤管;抽液管的进液口位于矿井水仓液面以下,抽液管的出液口通过循环水泵与连接管的进液口连接,连接管的出液口与排液管的进液口连接,排液管固定于矿井内壁上、且管体位于水仓液面以上,排液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液孔;抽淤管的进淤口位于矿井水仓液面以下,抽淤管的出淤口通过排淤水泵与排淤管的进淤口连接。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抽液管和排液管的循环,形成水仓内淤泥的循环,结合排液管上排液孔对淤泥的冲刷,有效避免淤泥发生沉积;同时,通过排淤管将浑浊水排出至地面,进而使水仓始终保持有效容积。
[0006]进一步地,该清淤系统,排液管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设置于矿井相对应的侧壁上。通过对称设置的排液管,可更加全面的对淤泥进行冲刷。
[0007]进一步地,该清淤系统,排液管的排液孔设置于远离矿井内壁一侧的中心线以下;通过限定排液孔的方向,使得冲刷效果更佳。
[0008]进一步地,该清淤系统,还包括过滤网;过滤网设置于抽淤管的进淤口处。通过设置过滤网,可避免大块杂物进入抽淤管。
[0009]进一步地,该清淤系统,还包括固定装置;排液管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矿井内壁上。
[0010]进一步地,该清淤系统,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杆、V型叉、固定环、U型件、扣环、限位球;连接杆和固定环均固定在矿井内壁上并呈上下布置,V型叉的底端固定于连接杆的末端,U型件的下端通过扣环铰接在固定环上,限位球设置于U型件的上端,U型件通过限位球扣在V型叉内侧的方式进行固定。该固定装置,通过限位球扣搭在V型叉与矿井内壁之间的方式固定U型件,进而固定排液管;该固定装置,可根据需要固定排液管,使用方便灵活。
[0011]进一步地,固定装置的数量为若干个、且依次并排扣接在排液管的管体上。
[0012]本技术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液体流动的动态循环原理进行工艺改进,通过抽液管和排液管的循环,形成水仓内液体的循环,结合排液管上排液孔对淤泥进行冲刷,有效避免淤泥发生沉积沉淀;同时,通过排淤管将浑浊水排出至地面,进而使水仓始终保持有效容积;该系统,使用成本低、装置安装便捷、节约人工,且安装后可长期使用和受益,更加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和图3均为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5为V型叉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抽液管;2、循环水泵;3、连接管;4、排液管;4

1、排液孔;5、抽淤管;6、排淤水泵;7、排淤管;8、固定装置;8

1、连接杆;8

2、V型叉;8

3、固定环;8

4、U型件;8

5、扣环;8

6、限位球;9、矿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包括抽液管1、循环水泵2、连接管3、排液管4、抽淤管5、排淤水泵6、排淤管7、过滤网。
[0020]抽液管1的进液口位于矿井9水仓液面以下,用于抽取水仓内的液体;抽液管1的出液口通过循环水泵2与连接管3的进液口连接,连接管3的出液口与排液管4的进液口连接,排液管4固定于矿井9内壁上、且管体位于水仓液面以上,具体的,排液管4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设置于矿井9相对应的侧壁上;排液管4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液孔4

1;因此,通过排液管4的排液孔4

1可将抽取的液体排出,同时对水仓底的淤泥进行冲刷,进而形成水仓内液体的动态循环,避免发生淤泥的沉淀。排液管4的排液孔4

1设置于远离矿井9内壁一侧的中心线以下,可起到更好的冲刷效果。另外,循环水泵2选择大排量、低扬程的水泵。
[0021]抽淤管5的进淤口位于矿井9水仓液面以下,抽淤管5的出淤口通过排淤水泵6与排淤管7的进淤口连接;通过排淤水泵6,可将水仓内的浑浊液体排出至地面,进而达到清淤的目的。另外,过滤网设置于抽淤管5的进淤口处,可对进入抽淤管5的液体进行初步过滤,避免大块杂物对抽淤管5造成堵塞。
[0022]利用传统的拉淤泥技术,清理一个容积3000m3的水仓,采用4辆拉淤车、1辆铲车、1名监护人员,按照3m3×
4车
×
2趟计算,每天24m3,连续清理125天,每天费用约5000元(仅包括车辆消耗以及人工工资,尚未包含如通风设备的使用等辅助工程),总费用为625000元。若采用本实施例的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则只需在水仓基建工程施工安装完后,增设循环水泵和相应的管道,其成本包括水泵等设施、人工工资以及安装费等,约60000元,远低于传统的清淤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该整套设备可长期使用、长期受益。
[0023]实施例2
[002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3至图5所示,该清淤系统,还包括固定装置
8;排液管4通过固定装置8固定于矿井9内壁上。
[0025]固定装置8包括连接杆8

1、V型叉8

2、固定环8

3、U型件8

4、扣环8

5、限位球8

6;连接杆8

1和固定环8

3均固定在矿井9内壁上并呈上下布置,V型叉8

2的底端固定于连接杆8

1的末端,U型件8

4的下端通过扣环8

5铰接在固定环8

3上,限位球8

6设置于U型件8

4的上端,U型件8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液管(1)、循环水泵(2)、连接管(3)、排液管(4)、抽淤管(5)、排淤水泵(6)、排淤管(7);所述抽液管(1)的进液口位于矿井水仓液面以下,所述抽液管(1)的出液口通过循环水泵(2)与连接管(3)的进液口连接,所述连接管(3)的出液口与排液管(4)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排液管(4)固定于矿井内壁上、且管体位于水仓液面以上,所述排液管(4)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液孔(4

1);所述抽淤管(5)的进淤口位于矿井水仓液面以下,所述抽淤管(5)的出淤口通过排淤水泵(6)与排淤管(7)的进淤口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4)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设置于矿井相对应的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4)的排液孔(4

1)设置于远离矿井内壁一侧的中心线以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抽淤管(5)的进淤口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水仓反冲洗循环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装置(8);所述排液管(4)通过固定装置(8)固定于矿井内壁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周永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