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同频干扰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645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抑制同频干扰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时频图生成模块、像素聚类模块、干扰目标分割模块和同频干扰抑制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时频图;对时频图中的像素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生成热力图;根据标注有掩码信息的样本热力图进行训练,并对未标注有掩码信息的目标热力图进行干扰量识别,获得目标热力图的掩码信息;最后利用目标热力图的掩码信息对目标热力图对应的目标时频图进行干扰量去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时频图进行聚类获得热力图,并利用热力图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以此对目标时频图进行干扰量去除,在提高泛化性的同时减少了人工的介入,实现同频干扰的自动识别与抑制。实现同频干扰的自动识别与抑制。实现同频干扰的自动识别与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同频干扰的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通信
,尤其涉及到一种抑制同频干扰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不同类别的信号所使用的频段都是不同的,如5G NR为450MHz

6000MHz和24250MHz

52600MHz。信号侦收设备对信号进行监测的过程中,由于频段数量有限,两个或多个通信系统可能会在同一频段上发送数据,目标信号常被同频段杂波干扰,这种干扰可能对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数据传输率和数据完整性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导致通信失败、数据丢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下游任务(如卫星定位、信号分类)效果。因此,在进行信号接收的过程中需要对同频段的杂波进行抑制。
[0003]现有抑制算法主要包括括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时域处理算法、极化滤波算法和正交投影算法。虽然自适应频率选择技术可根据信号带宽实时换频从而主动避免同频干扰,但却难以找到足够带宽的干净频段。极化滤波类方法主要基于信号的垂直极化特征,并引入辅助天线估计同频干扰分量从而抑制同频干扰。这些方法都比较依赖人工介入,鲜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同频干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同频干扰的系统包括:时频图生成模块,用于将原始信号转换为时频图;像素聚类模块,用于对时频图中的像素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生成热力图;干扰目标分割模块,用于根据标注有掩码信息的样本热力图进行训练,并对未标注有掩码信息的目标热力图进行干扰量识别,获得目标热力图的掩码信息;同频干扰抑制模块,用于利用目标热力图的掩码信息对目标热力图对应的目标时频图进行干扰量去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同频干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原始信号转换为时频图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所述短时傅里叶变换的表达式,具体为:;其中,为输入信号,为输出信号,为复变函数,为无理数,为复变量,为信号频率,为窗口函数,和为时间变量,窗口函数的表达式,具体为:;其中,为常量,N为窗口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同频干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时频图中的像素进行聚类采用可能性C均值聚类法,所述可能性C均值聚类法的目标函数,具体为:;;其中,为第个样本,为第聚类中心,为聚类组数,为样本个数,存在约束,即聚类组数不能大于样本个数且不能小于两类,否则没有意义,为第个样本到第聚类中心的距离,为权重,为隶属度矩阵中第个样本点对第类的隶属度函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抑制同频干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确定各聚类中心和隶属度矩阵时,具体包括:获取聚类组数,权重、最大迭代次数和收敛阈值,随机选取聚类中心,初
始迭代次数为0;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初始化隶属矩阵,并迭代确定新的隶属度矩阵和各类聚类中心;判断两次迭代的聚类中心距离是否小于收敛阈值或迭代次数是否大于;若是,停止迭代,确定各聚类中心和隶属度矩阵;若否,继续迭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能钠智能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