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黏沥青混合搅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搅拌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黏沥青混合搅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多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有沥青搅拌装置的专利文件,申请号为CN201821217403.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沥青搅拌装置,包括壳体、搅拌组件和封盖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设有与外界相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搅拌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搅拌组件贯穿所述空腔;所述封盖组件包括盖板、电磁铁和开关,所述盖板的一端转动式连接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黏沥青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搅拌桶(2),所述搅拌桶(2)可拆卸连接于安装座(1)上,所述搅拌桶(2)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8),所述搅拌桶(2)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顶盖(3),所述顶盖(3)上开设有进料口(4),所述顶盖(3)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挂环(7);通孔(9),所述通孔(9)开设于安装座(1)的底部,且通孔(9)与出料口(8)位置对应;进料斗(5),所述进料斗(5)设置于顶盖(3)上,所述进料斗(5)与顶盖(3)之间通过两个支撑腿(6)固定,且进料斗(5)的底部与进料口(4)相连通;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搅拌桶(2)内,所述搅拌机构与搅拌桶(2)相连;辅助排料机构,所述辅助排料机构设置于顶盖(3)上,所述辅助排料机构与进料斗(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黏沥青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搅拌组件均设置于搅拌桶(2)上,所述驱动组件和搅拌组件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黏沥青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第一转杆(17)、第一搅拌杆(18)、外壳(19)和第一锥形齿轮(20),所述外壳(19)固定连接于顶盖(3)的底部,所述第一转杆(17)转动连接于搅拌桶(2)内,且第一转杆(17)的上端活动贯穿搅拌桶(2),所述第一搅拌杆(18)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搅拌杆(18)均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17)的表面,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0)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17)的表面,且第一锥形齿轮(20)位于外壳(19)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黏沥青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转轴(21)、传动齿轮(22)、第二锥形齿轮(23)、转筒(24)和第二搅拌杆(25),所述转轴(21)和传动齿轮(22)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转轴(21)分别转动连接于外壳(19)的前后内壁,两个所述传动齿轮(22)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转轴(21)的表面,且两个传动齿轮(22)均与第一锥形齿轮(20)相啮合,所述转筒(24)活动插接于第一转杆(17)的表面,且转筒(24)活动贯穿外壳(19),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3)固定连接于转筒(24)的上端,且第二锥形齿轮(23)与第一转杆(17)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3)与两个传动齿轮(22)均相啮合,所述第二搅拌杆(25)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搅拌杆(25)均固定连接于转筒(24)的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黏沥青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轮(26)、第一支撑板(27)、蜗杆(28)和第二电机(29),所述蜗轮(26)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17)的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板(27)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27)均固定连接于顶盖(3)的上端,所述蜗杆(28)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板(27)之间,所述第二电机(29)安装于第一支撑板(27)的后端,所述第二电机(29)的输出端活动贯穿第一支撑板(27),且第二电机(29)的输出端与蜗杆(28)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黏沥青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排料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和辅助排料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和辅助排料组件均设置于顶盖(3)上,所述传动组件和辅助排料组件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黏沥青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排料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33)、滑孔(34)、第三转杆(35)、转轮(36)、推板(37)、推杆(38)、橡胶敲击
板(39)、定位板(40)和弹簧(41),所述第二支撑板(33)和滑孔(34)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33)均固定连接于进料斗(5)的底部,两个所述滑孔(34)分别开设于两个第二支撑板(33)上,所述第三转杆(35)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支撑板(33)之间,且第三转杆(35)的前端活动贯穿第二支撑板(33),所述转轮(36)固定连接于第三转杆(35)的表面,所述第三转杆(35)位于转轮(36)的偏心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彬,纪续,彭佳琳,黎德峰,毕炳祥,王风姣,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