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互花米草的化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6324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治互花米草的化学方法,属于生态防控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防治区域:在互花米草花期之前,选择长有互花米草的滩涂区域;(2)配制化学药剂:配制由25%咪唑烟酸和1000倍液大豆卵磷脂按照质量比3:1组成的化学药剂,对长有互花米草的滩涂每亩使用0.8L的化学药剂,兑水15~18kg稀释后进行喷施;(3)喷施化学药剂:晴天退潮后,对滩涂内的互花米草喷施稀释后的化学药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0.8L/亩的低剂量化学药剂防治互花米草,可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并最终杀死互花米草的同时,化学药剂在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残留时间短,对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影响小,达到低风险、低成本、高效能防治互花米草的效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互花米草的化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防控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互花米草的化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是全球性海岸入侵物种,隶属禾本科,是多年生盐生草本植物,具有生长能力强、二氧化碳利用率高、耐盐和耐淹能力强等特点,它们茎秆密集粗壮、根部发达,能够通过根茎分蘖进行无性繁殖,也可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生殖,种群密度高,群落生物量大,竞争性强。我国于1979年从北美大西洋沿岸引入互花米草用于减缓海岸线侵蚀,保滩护堤、促淤造陆,但由于互花米草极强的繁殖和定植能力,在1985~2021年间,互花米草快速持续扩张,其分布面积从2.6km2扩张到了615.7km2;在我国由南向北,从海南省到辽宁省的沿海各地均有分布。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宜林滩涂现已被大量互花米草占据,其中仅在北海市就有6000亩以上。互花米草入侵威胁本土盐沼和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致使其生态功能下降。
[0003]目前国内已有的互花米草治理方法以物理处理法为主,包括清除根茎、深翻填埋、焚烧、收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互花米草的化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防治区域:4月中旬,在互花米草花期之前,选择长有互花米草的滩涂区域;(2)配制化学药剂:配制由25%咪唑烟酸和1000倍液大豆卵磷脂按照质量比3:1组成的化学药剂,对长有互花米草的滩涂每亩使用0.8L的化学药剂,兑水15~18kg稀释后进行喷施;(3)喷施化学药剂:晴天退潮后,对滩涂内的互花米草喷施稀释后的化学药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互花米草的化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互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秀杨景竣戴洪涛田红灯李进华韦海航吴博覃杰韦杰张晓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绿冠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