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传热管管板查漏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21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核电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传热管管板查漏工装,该查漏工装包括手柄组件、密封罩和堵头;手柄组件拧入密封罩中,堵头安装至手柄组件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合真空检漏仪,管板查漏工装可以分别验证传热管两端管板密封是否泄漏;查漏时间短,传热管及管板建立真空时间只需要10s左右,保持30s以上即可确认不漏,而根据壳侧容积确定,壳侧打压充水试验通常需要数小时以上;对比壳侧水压试验、氦气捡漏,利用本工具查漏人力物力耗费少;对比氦气捡漏定位精准,可以准确验证单根传热管两端管板焊缝,定位具体泄漏管板焊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易,只需一人即可完成查漏工作。漏工作。漏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站传热管管板查漏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核电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传热管管板查漏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管式热交换器管板密封性一般通过三种方式验证:第一种为管板焊缝渗透试验,使用显影剂检查管板焊缝是否有表面裂纹。此种方法只能初步判断焊缝是否有表面损伤,不能作为管板密封查漏的最终验证手段;第二种方式为壳侧水压试验,对管式换热器壳侧进行充水打压,然后观察管板侧是否有水渗出,此种方法直观有效,但核电厂很多管式热交换器不具备壳侧打压条件(如氢气冷却换热器),同时对于大型热交换器充水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第三种查漏方式为氦气捡漏,利用同位素标记法,使用氦气进行查漏,此种方法需要专业团队进行,使用成本较高,且定位不精准,无法准确定位泄漏传热管坐标,同时无法判断是传热管泄漏还是管板泄漏。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核电站传热管管板查漏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电站传热管管板查漏工装,在方便快捷的对管式热交换器进行管板查漏试验,且使用条件不受限制。
[0005]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核电站传热管管板查漏工装,该查漏工装包括手柄组件、密封罩和堵头;
[0007]手柄组件拧入密封罩中,堵头安装至手柄组件底部。
[0008]所述的密封罩与手柄组件之间设有手柄O型圈a,密封罩配合手柄O型圈a与手柄组件形成密封。
[0009]所述的堵头和手柄组件为销柱配合。
[0010]所述的密封罩罩住传热管一端。
[0011]所述的密封罩和传热管之间设有密封圈b,密封罩配合密封圈b与传热管板形成密封。
[0012]所述的手柄组件顶端开口处接真空捡漏仪。
[0013]所述的密封罩为圆柱形。
[0014]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配合真空检漏仪,管板查漏工装可以分别验证传热管两端管板密封是否泄漏;
[0016](2)本技术查漏时间短,传热管及管板建立真空时间只需要10s左右,保持30s以上即可确认不漏,而根据壳侧容积确定,壳侧打压充水试验通常需要数小时以上;
[0017](3)对比壳侧水压试验、氦气捡漏,利用本工具查漏人力物力耗费少;
[0018](4)本技术对比氦气捡漏定位精准,可以准确验证单根传热管两端管板焊缝,定位具体泄漏管板焊缝;
[0019](5)本技术操作简易,传热管查漏一般需要两人配合堵住传热管两端,第三个人配合对两头堵管进行确认,本技术查漏方法只需一人即可完成查漏工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核电站传热管管板查漏工装示意图;
[0021]图中:1

手柄组件;2

密封罩;3

管板密封位置;4

传热管;5

管板;6

O型圈a;7

堵头;8

密封圈b。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技术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内。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核电站传热管管板查漏工装,该查漏工装包括手柄组件1、密封罩2、管板密封位置3、O型圈a6、堵头7和密封圈b8。
[0024]预先将手柄组件1拧入密封罩2中,此时密封罩2配合O型圈a6与手柄组件1形成密封。
[0025]将堵头7安装至手柄组件1底部,两者为销柱配合。
[0026]密封罩2和传热管4之间设有密封圈b8。
[0027]一人使用密封罩2罩住传热管4一端,施加一定的压紧力,压缩密封圈b8,此时密封罩2配合密封圈b8与传热管板5形成密封。
[0028]拧入手柄组件1,直至无法手动转动手柄组件1,确保堵头7完全顶住传热管4一端,此时堵头7与传热管4形成密封。
[0029]手柄组件1顶端开口处接真空捡漏仪,使用真空捡漏仪抽真空,真空度保持30s以上则确认无泄漏,若真空度无法保持,则确认管板密封位置3泄漏,需对测试端管板泄漏进行修复处理。
[0030]换热器出现故障,根据分析判断为管板泄漏时使用此方法。
[0031]步骤一:预先将手柄组件1拧入密封罩2中,此时密封罩配合O型圈a6与手柄组件1形成密封,此步骤可采用真空硅脂进行润滑。
[0032]步骤二:将堵头7安装至手柄组件1底部,两者为销柱配合。
[0033]步骤三:一人使用密封罩2罩住传热管4一端,施加一定的压紧力,压缩密封圈b8,此时密封罩2配合密封圈b8与传热管板5形成密封。
[0034]步骤四:拧入手柄组件1,直至无法手动转动手柄组件1,确保堵头7完全顶住传热管4一端,此时堵头7与传热管4形成密封。
[0035]步骤五:手柄组件1顶端开口处接真空捡漏仪,然后使用真空捡漏仪抽真空,真空度保持30s以上则确认无泄漏,若真空度无法保持,则确认管板密封3泄漏,需对测试端管板泄漏进行修复处理。
[0036]本技术配合真空检漏仪,管板查漏工装可以分别验证传热管两端管板密封是
否泄漏;
[0037]本技术查漏时间短,传热管及管板建立真空时间只需要10s左右,保持30s以上即可确认不漏,而根据壳侧容积确定,壳侧打压充水试验通常需要数小时以上;对比壳侧水压试验、氦气捡漏,利用本工具查漏人力物力耗费少;对比氦气捡漏定位精准,可以准确验证单根传热管两端管板焊缝,定位具体泄漏管板焊缝;操作简易,传热管查漏一般需要两人配合堵住传热管两端,第三个人配合对两头堵管进行确认,本技术查漏方法只需一人即可完成查漏工作。
[0038]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技术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站传热管管板查漏工装,其特征在于:该查漏工装包括手柄组件(1)、密封罩(2)和堵头(7);手柄组件(1)拧入密封罩(2)中,堵头(7)安装至手柄组件(1)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传热管管板查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罩(2)与手柄组件(1)之间设有手柄O型圈a(6),密封罩(2)配合手柄O型圈a(6)与手柄组件(1)形成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电站传热管管板查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堵头(7)和手柄组件(1)为销柱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理政崔运佳王运喜张龙强陈挥扬蒋志龙詹瑜滨韩文悦王永鹏施卫华陆炜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