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田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兼病害预警装置,其第一支架平台上设置有网箱,网箱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通过金属网板连接,并围合成箱体,网箱上设置有风向标,风向标通转轴贯穿所述顶板并延伸至底板,并通过对应的转动轴承座与所述顶板和底板转动连接,网箱内于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导风筒,转轴贯穿所述导风筒并固定连接,导风筒内设置有用于捕捉孢子的载玻片。其风向标随风调整孢子捕捉方向,通过在网箱内的风向标转轴上设置导风筒,并在导风筒内布设用于捕捉孢子的载玻片,从而实现导风筒随风向标转动,使孢子顺风进入导风筒与孢子捕捉载玻片接触,提高孢子捕捉效果。提高孢子捕捉效果。提高孢子捕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兼病害预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田监测设备
,具体为一种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兼病害预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农业生产和科研的过程中,农田小气候的监测,对农田技术措施评定和改进、病虫害发生滋长的预测和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孢子捕捉是收集随空气流动、传染的病害病原菌孢子及花粉尘粒,用于检测病害孢子存量及其扩散动态,为预测和预防病害流行、传染提供可靠数据。
[0003]现有技术中,农田气象监测站和孢子捕捉仪是用于农田小气候监测和病害预警的装置,但通常都是单独的设备,需要各自分别安置,占地面积大且不易管理维护。因此,具有将农田气象监测站和孢子捕捉仪一体融合的必要。2018年5月8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8007497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远程监控型害虫防控监测多功能智能植保装置,其通过在基座上开设三个开口,并对应设置三个孢子捕捉仪,以提高防控效率,但是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设置了三个开口,其开口位置固定,在有风的情况下,风向变换会影响孢子的采集效果,并且三个孢子采集的孢子会差别较大,不具有可对比分析性,并且仅靠进风窄口进风,通风面积小,孢子捕捉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兼病害预警装置,将气象信息采集与孢子捕捉一体融合,并且实现孢子捕捉时,随风而动,使孢子顺风而入孢子捕捉采集机构,孢子捕捉效果好,为作为种植和病害防治提高可靠依据。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兼病害预警装置,包括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站,该采集站包括一立柱,立柱顶端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平台,第一支架平台上设置有网箱,网箱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通过金属网板连接,并围合成箱体,金属网板上设置有开关门,网箱上设置有风向标,风向标通转轴贯穿所述顶板并延伸至底板,并通过对应的转动轴承座与所述顶板和底板转动连接,网箱内,于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导风筒,转轴贯穿所述导风筒并固定连接,导风筒内设置有用于捕捉孢子的载玻片。
[0007]优选的,所述导风筒上布设有载玻片插孔,导风筒内对应插孔于转轴上布设有插槽,导风筒外对应插孔处设置有限位防脱机构。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防脱机构为对应插孔设置有盖帽或弹性带。
[0009]所述立柱与第一支架平台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平台,第二平台高度低于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风速传感器、雨量计和温湿度传感器。
[0010]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柜体,柜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有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控制器设置于第一仓室内,第二仓室内设置有量筒,第二仓室顶面设置有集雨筒,集雨筒底部通
过连通管延伸至量筒内,量筒内设置有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液位传感器。
[0011]所述量筒上部设置有溢流孔,溢流孔通过溢流管延伸至柜体外。
[0012]所述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均设置有观察窗。
[0013]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无线收发器。
[0014]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包括设置在风速传感器柱杆上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用以测量作物上部空气的温湿度,设置在立柱下部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用以测量作物根部近地面的温湿度,以及设置在地下土壤中的第三温湿度传感器,用以测量土壤内的温湿度。
[0015]本技术通过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站的立柱顶端设置第一支架平台,并通过网箱与风向标相配合,网箱实现四周透风的同时还可以阻挡毛絮等杂物,避免对载玻片上捕捉的孢子造成破坏,风向标随风调整孢子捕捉方向,通过在网箱内的风向标转轴上设置导风筒,并在导风筒内布设用于捕捉孢子的载玻片,从而实现导风筒随风向标转动,使孢子顺风进入导风筒与孢子捕捉载玻片接触,提高孢子捕捉效果。
[0016]优选的,载玻片通过导风筒上插孔、限位防脱机构和转轴上的插槽相配合,可以实现载玻片的稳定可靠固定,并且取换方便。第二平台高度低于第一平台,可有效避免对孢子捕捉造成阻挡,小气候信息采用通过采用隔板分隔出不同仓室的柜体,可有效避免雨量计对控制器造成潮湿影响,保持控制器仓室的干燥和运行稳定性。集雨筒与量筒上下对应设置,便于雨水的收集和测量,并通过液位传感器实现雨量的实时测量,并将测量数据通过控制器传送至远程监测终端,量筒上部设置溢流孔和溢流管,方便将过多的雨水及时排出,以避免雨量过大时,雨水溢出。通过上中下分布的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立体掌握作物生长空间的温湿度传感器情况,对作物实现多方位的温湿度监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导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0021]参看图1
‑
3,一种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兼病害预警装置,包括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站,该采集站包括一立柱1,立柱1顶端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平台2,第一支架平台2上设置有网箱,网箱包括顶板5和底板6,顶板5和底板6通过金属网板4连接,并围合成箱体,金属网板4既对顶板5和底板6形成连接,又对其起到支撑作用,金属网板4上设置有开关门10,方便取换载玻片,网箱上设置有风向标7,风向标7通转轴8贯穿所述顶板5并延伸至底板6,并通过对应的转动轴承座9与所述顶板5和底板6转动连接,网箱内于所述转轴8上设置有导风筒
28,转轴8贯穿所述导风筒28并固定连接,导风筒28内设置有用于捕捉孢子的载玻片29。所述导风筒28上布设有载玻片插孔,导风筒28内对应插孔于转轴8上布设有插槽,载玻片29从插孔插入,一端与插槽连接,另一端与插孔通过防滑垫圈配合连接,实现对载玻片29的安装固定。通过网箱与风向标7相配合,网箱实现四周透风的同时还可以阻挡毛絮等杂物,避免对载玻片29上捕捉的孢子造成破坏,风向标7随风调整孢子捕捉方向,通过在网箱内的风向标7转轴8上设置导风筒28,并在导风筒28内布设用于捕捉孢子的载玻片29,从而实现导风筒28随风向标7转动,使孢子顺风进入导风筒28与孢子捕捉载玻片29接触,提高孢子捕捉效果。
[0022]优选的,导风筒28外对应插孔处设置有限位防脱机构30,限位防脱机构30为盖帽或弹性带,通过在插孔处设置凸起的卡环或螺纹连接套,盖帽与卡环卡接或与螺纹连接套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弹性带示例说明,弹性带于插孔两侧连接,一侧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挂钩挂接,方便打开,也方便利用弹性带的弹簧,提高载玻片29稳定可靠性。
[0023]所述立柱1上与第一支架平台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平台3,第二平台3高度低于第一平台2,第二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兼病害预警装置,包括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站,该采集站包括一立柱,其特征在于,立柱顶端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平台,第一支架平台上设置有网箱,网箱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通过金属网板连接,并围合成箱体,金属网板上设置有开关门,网箱上设置有风向标,风向标通转轴贯穿所述顶板并延伸至底板,并通过对应的转动轴承座与所述顶板和底板转动连接,网箱内,于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导风筒,转轴贯穿所述导风筒并固定连接,导风筒内设置有用于捕捉孢子的载玻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兼病害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筒上布设有载玻片插孔,导风筒内对应插孔于转轴上布设有插槽,导风筒外对应插孔处设置有限位防脱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兼病害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防脱机构为对应插孔设置有盖帽或弹性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兼病害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与第一支架平台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平台,第二平台高度低于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风速传感器、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红,靳前龙,王卫民,谢利芬,刘庆生,童燕,范阳,刘国涛,孙仁华,姬雪晶,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