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包带肋钢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17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包带肋钢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结构,包括外包钢板和混凝土旧柱,所述外包钢板设置有四块,四块所述外包钢板设置在混凝土旧柱外侧,四块所述外包钢板与混凝土旧柱间形成钢管空腔,所述外包钢板内侧设置有若干纵向加劲肋和若干横向加劲肋进行加固,相对两个所述外包钢板间通过穿设有对拉螺栓固定;能够对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柱构件进行承载力提升加固,且加固效果好,操作便捷,加快了施工进度。工进度。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包带肋钢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外包带肋钢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结构,属于钢筋混凝土的改造加固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受混凝土老化、钢筋锈蚀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构件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特别是竖向承载的柱构件,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改造加固。此外由于增层改造的需求,荷载的增加也需要对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柱构件进行承载力提升加固。现有的针对钢筋混凝土柱常用的加固方案有外包纤维材料加固法、粘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等,这些方案或者需要进行繁杂的后支模、绑扎钢筋笼、养护后拆模等工序,现场作业量大施工进度慢,或者柱构件截面承载力能力提升较小,加固效果有限。
[0003]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并推广一种设计更为合理、施工更为便捷、性能更为可靠的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方案,对于既有建筑改造加固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包带肋钢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结构,能够对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柱构件进行承载力提升加固,且加固效果好,操作简单。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外包带肋钢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结构,包括外包钢板和混凝土旧柱,所述外包钢板设置有四块,四块所述外包钢板设置在混凝土旧柱外侧,四块所述外包钢板与混凝土旧柱间形成钢管空腔,所述外包钢板内侧设置有若干纵向加劲肋和若干横向加劲肋进行加固,相对两个所述外包钢板间通过穿设有对拉螺栓固定。
[0007]其中,四块所述外包钢板沿高度方向的上中下三个横截面位置各设置两个水平方向的预留孔洞,所述对拉螺栓穿过相对两个预留孔洞设置。
[0008]其中,所述预留孔洞四周设置有钢垫片。
[0009]其中,所述对拉螺栓两端通过设置有螺帽夹紧固定于外包钢板上。
[0010]其中,所述外包钢板上部设置有灌料口。
[0011]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该装置通过对外包钢板和混凝土旧柱间的钢管空腔浇筑混凝土,并通过纵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的设置,实现混凝土横向和竖向受压承载力的提高,在有限增大柱截面积的前提下,实现钢筋混凝土柱的改造加固,加固效果良好。
[0013]该装置通过分层浇筑、分层对拉螺栓,使得外包钢板作为模板其自身具有一定刚度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模板支设工序,操作便捷,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外包钢板内侧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18]1、外包钢板;2、纵向加劲肋;3、横向加劲肋;4、对拉螺栓;5、灌料口;6、混凝土旧柱;7、螺帽;8、钢垫片;9、预留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0]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1]一种外包带肋钢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结构,包括外包钢板1和混凝土旧柱6,外包钢板1设置有四块,四块外包钢板1设置在混凝土旧柱6外侧,四块外包钢板1与混凝土旧柱6间形成钢管空腔,外包钢板1内侧设置有若干纵向加劲肋2和若干横向加劲肋3进行加固,相对两个外包钢板1间通过穿设有对拉螺栓4固定;能够保证四块外包钢板1的自身刚度。
[0022]进一步的,四块外包钢板1沿高度方向的上中下三个横截面位置各设置两个水平方向的预留孔洞9,对拉螺栓4穿过相对两个预留孔洞9设置;具体的,外包钢板1上的预留孔洞9,可以作为后浇筑混凝土的入口,同时也作为对拉螺栓的定位孔洞。
[0023]进一步的,预留孔洞9四周设置有钢垫片8;能够使得在浇筑过后的密封保护,防止内部浇筑混凝土的溢出。
[0024]进一步的,对拉螺栓4两端通过设置有螺帽7夹紧固定于外包钢板1上;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0025]进一步的,外包钢板1上部设置有灌料口5。
[0026]工作原理实施例:
[0027]首先对混凝土旧柱6表面进行凿毛清洗,然后通过焊接包围四块外包钢板1,坡口设在相向设置的两个外包钢板1的两侧;而后在外包钢板1内侧设置纵向加劲肋2和横向加劲肋3,以增加外包钢板1自身刚度,纵向加劲肋2和横向加劲肋3的高度约为外包钢板1至混凝土旧柱6表面厚度尺寸的1/3~1/2,以确保外包钢板1在浇筑混凝土的侧向压力下不发生外鼓,同时不影响混凝土的后浇筑;再沿柱高度方向均匀设置外包钢板1上的三道预留孔洞9,每道均有2个预留孔洞9,分别布置在四面的外包钢板1中,并两两相对;接着通过预留孔洞9进行混凝土后浇筑,采用由下至上分层进行,首先通过第一层预留孔洞9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浇筑完成面临近第一层孔洞标高后,完成第一层对拉螺栓4定位,安装好钢垫片8,并使用螺帽7拧紧完成螺栓固定,即完成对第一层预留孔洞9的封堵;然后依次通过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预留孔洞9进行混凝土浇筑,并同样采用螺帽7及钢垫片8完成螺栓固定,即可完成第二层、第三层预留孔洞9的封堵;最后在完成所有对拉螺栓4固定后,通过靠近柱顶标高的灌料口5进行混凝土浇筑,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灌料口5进行临时封堵,待混凝土完成初凝后即可去除。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包带肋钢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混凝土旧柱(6)外侧的外包钢管,所述外包钢管由四块环列分布的外包钢板(1)围合构成,所述外包钢管与混凝土旧柱(6)之间形成钢管空腔,所述外包钢板(1)内侧通过设置若干纵向加劲肋(2)和若干横向加劲肋(3)用于加固外包钢板(1)自身刚度;相对两个所述外包钢板(1)间通过穿设对拉螺栓(4)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包带肋钢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金龙吴志鸿张峰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