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泵控制板的调速辅助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16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泵控制板的调速辅助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源,设置于主控板上的水泵控制引脚、开关电路、设置于水泵控制板上的控制输出端以及第二电源;主控板上的水泵控制引脚向水泵控制板的控制输出端单向连通;开关电路连接于水泵控制板的控制输出端、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水泵电源输入端之间;主控板上的水泵控制引脚与第一电源相连,且向水泵的控制输出端单向连通;在水泵控制引脚输出第一电平时,开关电路导通,水泵电源输入端与第一电源或第二电源连通,水泵控制板得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单线控制方案实现主控板和水泵MCU通信及水泵待机的目的。和水泵MCU通信及水泵待机的目的。和水泵MCU通信及水泵待机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泵控制板的调速辅助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卫浴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水泵控制板的调速辅助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坐便器现有大功率水泵冲水方案,使用的是通电即充水的方案,由于没有通信端口,所以采用的是固定转速充水方案。这种方式一方面在匹配不同陶瓷和工况时不能做出有效变化,并不能起到良好的冲水效果。第二方面:更多智能坐便器使用大功率水泵来提高冲水性能,并且为了有更好的冲水效果,其水泵功率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待机功率,需要在主控板和水泵之间加一个开关来控制水泵工作,因此增加了成本和降低了产品可靠性。
[0003]本技术提出采用单线控制方案实现主控板和水泵MCU通信及水泵待机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水泵控制板的调速辅助控制电路,用以解决现有的水泵采用固定转速充水方案不能适应不同工况的使用条件以及功率浪费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基于水泵控制板的调速辅助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源,设置于主控板上的水泵控制引脚、开关电路、设置于水泵控制板上的控制输出端以及第二电源;主控板上的水泵控制引脚向水泵控制板的控制输出端单向连通;
[0007]开关电路连接于水泵控制板的控制输出端、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水泵电源输入端之间;
[0008]主控板上的水泵控制引脚与第一电源相连,且向水泵的控制输出端单向连通;
[0009]在水泵控制引脚输出第一电平时,开关电路导通,水泵电源输入端与第一电源或第二电源连通,水泵控制板得电。
[0010]作为本技术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0011]优选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以及第三晶体管,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第一电源的负极以及水泵控制板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一电源的正极以及第二电源;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水泵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三晶体管驱动端连接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当第三晶体管截止时,第一电源与第二电源单向连通。
[0012]优选地,第三晶体管为P沟道MOS管,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与衬底以及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漏级与第一电源的正极相连。
[0013]优选地,第三晶体管的漏级向第三晶体管的源极单向连通。
[0014]优选地,主控板上的水泵控制引脚与第一电源的正极之间串联有第一电阻。
[0015]优选地,第一电源的正极与负极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基于水泵控制板的调速辅助控制电路,在主控板无需冲水时,通过水泵控制引脚输出第一电平,导通开关电路来控制水泵控制板上的MCU供电来满足待机功率需求,实现了单线控制水泵工作,实现减少主控板功率切换器件和在复杂工况下的受控工作模式。
[00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基于水泵控制板的调速辅助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调速辅助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电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3]图1是本实施例的基于水泵控制板的调速辅助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设置于主控板上的水泵控制引脚RX(水泵控制板上也设置有水泵控制脚RX,二者相连)、开关电路S、设置于水泵控制板上的控制输出端V

SP以及第二电源EC1;开关电路S连接于水泵控制板的控制输出端V

SP、第一电源V、第二电源EC1以及水泵电源输入端VCC之间;主控板上的水泵控制引脚RX与第一电源V相连,且向水泵的控制输出端V

SP单向连通;在水泵控制引脚RX输出第一电平(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平为高电平)时,开关电路S导通,水泵电源输入端VCC与第一电源V+或第二电源EC1连通,水泵控制板得电(即水泵的MCU得电)。
[0024]上述结构实现了单线控制水泵工作,在主控板无需冲水时,通过水泵控制引脚RX输出第一电平,导通开关电路S来控制水泵控制板上的MCU供电来满足待机功率需求,实现减少主控板功率切换器件和在复杂工况下的受控工作模式。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开关电路S包括第一三极管Q6、第二三极管Q7以及第三晶体管Q5,第一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与第一电源的负极V

以及水泵控制板的控制输出端RX连接,第一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一电源的负极V

连接;第二三极管Q7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一电源的正极V+以及第二电源EC1(本实施例采用12V电池);第二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水泵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三晶体管Q5的驱动端连接于第一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7的基极之间,当第三晶体管Q5截止时,第一电源与第二电源单向连通。实施时,第三晶体管为P沟道MOS管(或MOSFET管),第
三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6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第三晶体管Q5的源极与衬底以及第二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第三晶体管Q5的漏级与第一电源的正极相连。
[0026]实施时,当第三晶体管Q5选用MOSFET管,第三晶体管的漏级向第三晶体管的源极之间通过内部二极管单向连通。主控板上的水泵控制引脚RX与第一电源的正极V+之间串联有第一电阻。第一电源的正极V+与负极V

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C2。
[0027]第一电源的负极通过并联的整流二极管ZD1与第五电阻R26接地,水泵的控制输出端V

SP与水泵控制信号输入引脚RX之间还连接有二极管D1,防止电流从控制输出端V

SP流到水泵控制信号输入引脚RX。D1不限制为二极管,可以是其他的单向导电器件或电路;Q6、Q7不限制为三极管,可以是其他的控制器件或电路。
[0028]本实施例工作时:
[0029]参见图2,水泵控制引脚RX默认为高电平,MCU上电工作,如果主控板需要水泵进入待机状态,可以把RX脚置为低电平,则电路中的Q6则进入截止状态,因Q6截止,所以Q7也截止,水泵进入待机状态。...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泵控制板的调速辅助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V)、设置于主控板上的水泵控制引脚(RX)、开关电路(S)、设置于水泵控制板上的控制输出端(V

SP)以及第二电源(EC1);主控板上的水泵控制引脚(RX)向水泵控制板的控制输出端(V

SP)单向连通;所述开关电路(S)连接于水泵控制板的控制输出端(V

SP)、所述第一电源(V)、所述第二电源(EC1)以及所述水泵电源输入端(VCC)之间;所述主控板上的水泵控制引脚(RX)与所述第一电源(V)相连,且向所述水泵的控制输出端(V

SP)单向连通;在所述水泵控制引脚(RX)输出第一电平时,所述开关电路(S)导通,水泵电源输入端(VCC)与第一电源(V)或第二电源(EC1)连通,水泵控制板得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泵控制板的调速辅助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S)包括第一三极管(Q6)、第二三极管(Q7)以及第三晶体管(Q5),所述第一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与第一电源(V)的负极(V

)以及水泵控制板的控制输出端(V

SP)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一电源(V)的负极(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麦格米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