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染水域的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602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染水域的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使用微生物复合漂浮板进行修复的步骤,所述的微生物复合漂浮板首先将复合微生物菌、酶组合、藻组合、膨胀炭黑和助剂按一定的比例制得膨胀炭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染水域的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污水修复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污染水域的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资源。自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的兴起、农业的机械化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市化的迅速发展等,造成大量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导致水环境的恶化。城市污水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城市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城市降水以及部分受到污染的地表水。城市污水的可生化性能较好,通常BOD5/COD可达到0.5~0.6,显著特点是水质、水量的变化具有季节周期性和昼夜周期性;工业污水甚至还包含了铬和铅等重金属。重金属污水的治理是一个长期持续发展进步的过程,对重金属污水治理目前有化学、生物等方法。但是各种措施均有一定的优缺点。而生物原位修复的方法和植物修复是目前最环保的方法。
[0003]专利CN107585879 A公开了一种水体生态自修复光热微生物漂浮板及制备方法,所述水体生态自修复光热微生物漂浮板首先将微生物菌、膨胀炭黑、助剂按一定的比例制得膨胀炭黑

微生物混合凝胶材料,然后将漂浮板在该混合凝胶材料中浸泡、提拉制得。
[0004]尽管现有技术所公开的用于水体修复的化学制剂在水体修复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这些制剂由于微生物不够多样,同时缺乏一些酶类,不能从更加广泛的除去水体中的众多污染因子,因此,在CN107585879 A的基础上,本申请增加了微生物的种类和酶类,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污染水域的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含使用微生物复合漂浮板进行修复的步骤,所述的微生物复合漂浮板是在可漂浮板材表面涂覆一层光热转化材料;所述的光热转化材料包括复合微生物菌、酶组合、藻组合、膨胀炭黑和助剂;
[0007]所述可漂浮板为聚氯乙烯泡沫板;
[0008]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包含啤酒酵母、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东洋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栗褐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乳球菌、浮游球衣菌、双歧杆菌、亚硝化螺菌、反硝化杆菌、亚硝化球菌、亚硝化叶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嗜硫红假单胞菌、紫菌红螺菌;
[0009]所述的酶组合包含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脂肪酶;
[0010]所述的藻组合包含椭圆小球藻(GY

D20 Chlorella ellipsoidea)、巨大螺旋藻粉、普通小球藻ZF藻株(GY

D25 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
[0011]所述的膨胀炭黑是将可膨胀炭黑在800~1000℃高温下加热膨胀10~60s,重复2
~5次得到;
[0012]所述的助剂包括缓冲盐体系、活化剂、絮凝剂;所述的缓冲盐体系为氯化钠/柠檬酸钠;所述的活化剂为氧化铝;所述的絮凝剂为聚乙烯醇。
[0013]所述的微生物复合漂浮板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14](1)将絮凝剂、活化剂加入到水中,使其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1~5%,水浴加热至80~85℃,加入膨胀炭黑,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静置4~6小时,得到基体溶液A;
[0015](2)往基体溶液A中加入缓冲盐体系,搅拌均匀,调节pH为7.1~8.4,得到基体溶液B;
[0016](3)将酵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包含(按重量计)啤酒酵母5份、假丝酵母5份、枯草芽孢杆菌2份、地衣芽孢杆菌2份、解淀粉芽孢杆菌1份、东洋芽孢杆菌1份、纳豆芽孢杆菌1份、蜡状芽孢杆菌1份、栗褐芽孢杆菌1份、巨大芽孢杆菌1份、乳酸乳球菌3份、浮游球衣菌3份、双歧杆菌3份、亚硝化螺菌3份、反硝化杆菌3份、亚硝化球菌3份、亚硝化叶菌3份、沼泽红假单胞菌3份、嗜硫红假单胞菌3份、紫菌红螺菌3份;
[0017]所述的酶组合包含纤维素酶10份、淀粉酶10份和脂肪酶10份;
[0018]所述的藻组合包含椭圆小球藻(GY

D20 Chlorella ellipsoidea)5份、巨大螺旋藻粉5份、普通小球藻ZF藻株(GY

D25 Chlorella vulgaris)5份和斜生栅藻5份通过蠕动泵滴加到基体溶液B中,升温至30~40℃,搅拌速度为600~800r/min,充分搅拌12~24小时,交联放置24小时,得到膨胀炭黑

微生物混合凝胶材料;
[0019](4)在30~40℃条件下,将可漂浮板放入膨胀炭黑

微生物混合凝胶中浸泡30
±
5分钟,浸泡过程中提拉漂浮板,浸泡完成后低温干燥漂浮板,然后再次放入膨胀炭黑

微生物混合凝胶中浸泡,浸泡完成后低温干燥,重复3~5次,使漂浮板表面的膨胀炭黑

微生物凝胶厚度保持2~5mm,制得微生物复合漂浮板。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显著的优势是膨胀炭黑与微生物菌组成的涂层可产生光热,为微生物发酵和酶反应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存在多种微生物、酶类和藻类,其能更加高效的更加广泛的降低水体的多种污染因子,从而实现水体自修复目的。该微生物复合漂浮板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高效,可大大降低污水治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用于污染水域的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使用微生物复合漂浮板进行修复的步骤,所述的微生物复合漂浮板制作过程如下:
[0024]步骤1:微生物菌、酶和藻类的准备(均购买自商业渠道)。
[0025]按重量计准备相应的复合微生物菌、酶和藻类:啤酒酵母5份、假丝酵母5份、枯草芽孢杆菌2份、地衣芽孢杆菌2份、解淀粉芽孢杆菌3份、东洋芽孢杆菌3份、纳豆芽孢杆菌3份、蜡状芽孢杆菌3份、栗褐芽孢杆菌3份、巨大芽孢杆菌3份、乳酸乳球菌3份、浮游球衣菌3份、双歧杆菌3份、亚硝化螺菌3份、反硝化杆菌3份、亚硝化球菌3份、亚硝化叶菌3份、沼泽红假单胞菌3份、嗜硫红假单胞菌2份、紫菌红螺菌2份;
[0026]所述的酶组合包含纤维素酶10份、淀粉酶10份和脂肪酶10份;
[0027]所述的藻组合包含椭圆小球藻(GY

D20 Chlorella ellipsoidea)2.5份、巨大螺旋藻粉2.5份、普通小球藻ZF藻株(GY

D25 Chlorella vulgaris)2.5份和斜生栅藻2.5份。将上述生物材料混合。
[0028]步骤2:膨胀炭黑的制备
[0029]将可膨胀炭黑放入微波炉,在900W条件下加热膨胀30s得到,重复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染水域的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含使用微生物复合漂浮板进行修复的步骤,所述的微生物复合漂浮板是在可漂浮板材表面涂覆一层光热转化材料;所述的光热转化材料包括复合微生物菌、酶组合、藻组合、膨胀炭黑和助剂;所述可漂浮板为聚氯乙烯泡沫;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包含啤酒酵母、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东洋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栗褐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乳球菌、浮游球衣菌、双歧杆菌、亚硝化螺菌、反硝化杆菌、亚硝化球菌、亚硝化叶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嗜硫红假单胞菌、紫菌红螺菌;所述的酶组合包含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所述的藻组合包含椭圆小球藻(GY

D20 Chlorella ellipsoidea)、巨大螺旋藻粉、普通小球藻ZF藻株(GY

D25 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所述的膨胀炭黑是将可膨胀炭黑在800~1000℃高温下加热膨胀40s,重复4次得到;所述的助剂包括缓冲盐体系、活化剂、絮凝剂;所述的缓冲盐体系为氯化钠/柠檬酸钠;所述的活化剂为氧化铝;所述的絮凝剂为聚乙烯醇。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微生物复合漂浮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絮凝剂、活化剂加入到水中,使其质量浓度分别为10~15%、1~5%,水浴加热至80~85℃,加入膨胀炭黑,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静置4~6小时,得到基体溶液A;(2)往基体溶液A中加入缓冲盐体系,搅拌均匀,调节pH为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焕胜罗雪芳陈培宇陈培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盛德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