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剂和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剂和修复方法,涉及石油污染土壤治理
技术介绍
[0002]石油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因为各种原因污染周围土壤环境,对土壤的物化特征以及生态作用造成破坏。石油污染物包含石油烃、多环芳烃和卤代烃等有机污染物,石油污染物进入土壤之后会进一步通过扩散、迁移以及雨水冲刷等因素增加污染范围,引起严重的二次污染,增加了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难度。
[0003]目前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集中于筛选高活性菌株以及开发菌剂的强化使用方法,忽视了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污染物迁移扩散过程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经济高效且环境友好的生物石油污染土壤处理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持续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剂,包括含有产脲酶菌的第一修复剂,以及含有石油烃降解菌的第二修复剂,首先通过产脲酶菌的生物矿化过程稳定固化石油污染物,随后使用石油烃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修复剂包括第一修复剂和第二修复剂,其中:所述第一修复剂包括产脲酶菌、尿素和氯化钙;所述第二修复剂包括石油烃降解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产脲酶菌为产脲酶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产脲酶真菌Aspergillus sp.、产脲酶真菌Neurospora crassa、产脲酶细菌Staphylococcus succinus中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产脲酶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保藏于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ACCC 32593;所述产脲酶真菌Aspergillus sp.保藏于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ACCC 32701;所述产脲酶真菌Neurospora crassa保藏于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ACCC 32256;所述产脲酶细菌Staphylococcus succinus保藏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ICC 2436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产脲酶菌为细菌时,基于所述第一修复剂的体积,所述产脲酶菌的浓度为7
×
108‑9×
10
10
cells/ml;当所述产脲酶菌为真菌时,基于所述第一修复剂的体积,所述产脲酶菌的浓度为5
×
106‑8×
106spores/m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修复剂的体积,所述尿素的浓度为5
‑
技术研发人员:李倩玮,张苗,韦标,陈春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