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品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工艺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能够对蓬松食品(例如茶叶)实现自动化成型加工,申请人研制了一种食品成型装置及其食品加工设备,具体如专利申请号为ZL202221868016.0的专利文献中所记载,其具有蒸汽室,在蒸汽室的顶部设置蒸汽进入口将蒸汽引入蒸汽室使其内的食品软化,同时在底部设置加热部件对底部形成的部分冷凝水加热蒸发,而当蒸汽室内的食品厚度较大时,由于食品对蒸汽的阻碍,食品的顶部软化效果优于底部,导致食品的整体软化效果不均衡,在后续的成型室内挤压成型后的食品底部被挤压破碎情况严重,影响食品的最终品质;另外,由于采用蒸汽软化后的食品温度较高,在成型室中挤压成型需要保压较长时间方能最终定型,导致定型效率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食品加工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蒸汽室内的食品厚度较大时,由于食品对蒸汽的阻碍,食品的顶部软化效果优于底部,导致食品的整体软化效果不均衡,在后续的成型室内挤压成型后的食品底部被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食品加工设备进行,所述食品加工设备具有蒸汽室(5)及成型室(3),与所述成型室(3)对应设置有上模组件(1)与下模组件(2),所述上模组件(1)与下模组件(2)上下相对设置以能够挤压成型被推入所述成型室(3)内的物料,所述食品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将预设量的物料投入所述蒸汽室(5)内,向置有所述物料的蒸汽室(5)内沿第一方向通入蒸汽实现对所述物料在所述蒸汽室(5)内的软化;S200,将软化后的所述物料推入所述成型室(3)内;S300,控制所述上模组件(1)与下模组件(2)相向运动,以挤压成型处于所述成型室(3)内的物料,并在挤压过程中向所述成型室(3)沿第二方向通入蒸汽实现对所述物料在所述成型室(3)内的软化,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S400,在所述上模组件(1)以及下模组件(2)分别处于预设挤压成形位置后,保持两者挤压力持续预设时间;S500,解除所述上模组件(1)以及下模组件(2)的挤压力并取出成型的物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0中,所述第一方向为自上而下,当向置有所述物料的蒸汽室(5)内沿第一方向通入蒸汽的时候,还对所述蒸汽室(5)的内部加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00中,在所述上模组件(1)以及下模组件(2)处于预设挤压成形位置保持挤压力持续预设时间期间,向所述成型室(3)内通入冷却气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2)具有第一蒸汽引入结构,所述蒸汽室(5)具有处于其顶部的第二蒸汽引入结构(51)以及处于其底部的加热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品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2)包括底座(21)以及依次组装于所述底座(21)朝向所述成型室(3)一侧的U形支撑块(22)、平面支撑板(23),所述第一蒸汽引入结构包括第一蒸汽进孔(212),所述第一蒸汽进孔(212)构造于所述底座(21)上,所述平面支撑板(23)的顶面上构造有与所述成型室(3)能够连通的下模出气口,所述第一蒸汽进孔(212)与所述下模出气口通过第一流道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品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上还构造有第一进气孔(211),所述第一进气孔(211)与所述下模出气口通过第二流道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品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由分别构造于所述底座(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志恩,卢意康,李伟萍,温武德,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安溪县兴安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