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砂池及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599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沉砂池及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坡道、进水管、进水筛网、出水筛网、出水管、出水坡道、集泥坑以及密封池体;密封池体内侧底部设置进水坡道和出水坡道,进水坡道和出水坡道之间设置多个集泥坑;密封池体上安装进水管、进水筛网、出水筛网以及出水管,进水管和进水筛网设置在进水坡道上侧,出水管和出水筛网设置在出水坡道上侧,进水筛网位于进水管和相邻集泥坑之间,出水筛网位于出水管和相邻集泥坑之间。本申请通过串联并用集泥坑,便于砂砾聚集,使沉砂池能高效去除砂粒,配合重力排泥,避免了底部砂粒层对上部液面的影响,使运行更为高效。使运行更为高效。使运行更为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砂池及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沉砂池及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沉砂池技术多集中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而在垃圾渗滤液处理方面较少。现有专利CN104645676A提供了一种沉砂池,其主要结构包括:沉砂池本体、本体上方的桁架、升降液压缸、吸砂泵、电机和吸砂管。该沉砂池可以实现连续不间断的工作,对砂粒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是仍存在如下不足:一是没有考虑密封性问题,若用来处理垃圾渗滤液,则会使臭气积累扩散,严重影响周围的空气环境;二是作为前端预处理设施,该沉砂池设计较复杂,不利于运行检修;三是沉砂池底部没有泥斗,没有针对性,不利于砂粒的汇聚。吸泥设备正常运行时,可能会搅散底部泥水,使沉降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沉砂池及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000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沉砂池,包括:进水坡道、进水管、进水筛网、出水筛网、出水管、出水坡道、集泥坑以及密封池体;
[0005]所述密封池体内侧底部设置所述进水坡道和所述出水坡道,所述进水坡道和所述出水坡道之间设置多个所述集泥坑;
[0006]所述密封池体上安装所述进水管、所述进水筛网、所述出水筛网以及所述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进水筛网设置在所述进水坡道上侧,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出水筛网设置在所述出水坡道上侧,所述进水筛网位于所述进水管和相邻所述集泥坑之间,所述出水筛网位于所述出水管和相邻所述集泥坑之间。r/>[0007]优选地,所述进水坡道和所述出水坡道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中间坡道,所述中间坡道和相邻所述进水坡道、所述出水坡道或所述中间坡道之间形成山谷状的所述集泥坑。
[0008]优选地,每个所述集泥坑底部设置排泥管,所述排泥管处设置螺杆泵。
[0009]优选地,所述密封池体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臭气管,所述臭气管处设置换气设备。
[0010]优选地,所述密封池体上设置多个检修人孔,所述进水筛网、所述出水筛网以及所述集泥坑处上侧均设置所述检修人孔。
[0011]优选地,所述密封池体设置为密封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3]1、本申请通过设计进水筛网,有效避免粒径较大的杂质对沉砂池处理效果的干扰,通过设计出水筛网,进一步保障沉砂池的出水效果;
[0014]2、本申请通过串联并用集泥坑,便于砂砾聚集,使沉砂池能高效去除砂粒,配合重力排泥,避免了底部砂粒层对上部液面的影响,使运行更为高效;
[0015]3、本申请池体结构简洁,便于设备化生产,撬装方便,操作灵活;
[0016]4、本申请通过密封池体和安装臭气导管,解决了渗滤液原液的臭气累积外溢难题,有效改善了沉砂池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
[0017]5、本申请通过在不同位置设计检修人孔,定期可以对池内的情况进行勘探和处置,使运行维护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图1为沉砂池主视剖视图;
[0020]图2为沉砂池俯视图;
[0021]图中所示:
[0022]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沉砂池,去除对象为粒径大于0.2mm、密度大于2.65g/cm3的砂粒,包括:进水坡道1、进水管2、进水筛网3、臭气管4、中间坡道5、检修人孔6、出水筛网7、出水管8、出水坡道9、排泥管10、集泥坑11以及密封池体12;
[0026]密封池体12内侧底部设置进水坡道1和出水坡道9,进水坡道1和出水坡道9之间设置多个集泥坑11,进水坡道1和出水坡道9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中间坡道5,中间坡道5和相邻进水坡道1、出水坡道9或中间坡道5之间形成山谷状的集泥坑11。
[0027]密封池体12上安装进水管2、进水筛网3、出水筛网7以及出水管8,进水管2和进水筛网3设置在进水坡道1上侧,出水管8和出水筛网7设置在出水坡道9上侧,进水筛网3位于进水管2和相邻集泥坑11之间,用于筛选从进水管2进入相邻集泥坑11的大颗粒泥沙,出水筛网7位于出水管8和相邻集泥坑11之间,用于筛选从最后集泥坑11进入出水管8的泥沙。
[0028]每个集泥坑11底部设置排泥管10,排泥管10处设置螺杆泵。密封池体12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臭气管4,臭气管4处设置换气设备,配合密封结构的密封池体12避免渗滤液原液的臭气累积外溢。密封池体12上设置多个检修人孔6,进水筛网3、出水筛网7以及集泥坑11
处上侧均设置检修人孔6。
[0029]实施例2
[0030]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优选例。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主要由进水坡道1、进水管2、进水筛网3、臭气管4、中间坡道5、检修人孔6、出水筛网7、出水管8、出水坡道9、排泥管10、集泥坑11以及密封池体12组成,整体形成密封结构。
[0032]渗滤液原液来时,由进水管2进入沉砂池前端的进水坡道1,渗滤液通过进水筛网3,较大的杂质被截留;渗滤液首先在第一个集泥坑11中汇集,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中的砂粒快速沉降,并沿斜坡滑落至第一个集泥坑11底部;随着渗滤液水量逐渐增加,渗滤液翻越第一个集泥坑11顶部流至第二个集泥坑11;渗滤液在第二个集泥坑11中汇集,同时继续沉降部分砂粒;渗滤液水量继续增加,沿出水坡道9通过出水筛网3后再次截留杂质;处理后的渗滤液由出水管8排出.
[0033]渗滤液在密封池体12内部产生的臭气由换气设备统一收集后从臭气管4导出;两个集泥坑11中收集的砂粒由两个集泥坑11底部的排泥管10导出,集泥坑11的砂粒由螺杆泵吸到排泥管10排出。
[0034]进水筛网3和出水筛网7需要检修时,可打开对应位置的检修人孔6处理;沉砂池内部需要检修时,也可打开对应位置的检修人孔6处理.
[003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6]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砂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坡道(1)、进水管(2)、进水筛网(3)、出水筛网(7)、出水管(8)、出水坡道(9)、集泥坑(11)以及密封池体(12);所述密封池体(12)内侧底部设置所述进水坡道(1)和所述出水坡道(9),所述进水坡道(1)和所述出水坡道(9)之间设置多个所述集泥坑(11);所述密封池体(12)上安装所述进水管(2)、所述进水筛网(3)、所述出水筛网(7)以及所述出水管(8),所述进水管(2)和所述进水筛网(3)设置在所述进水坡道(1)上侧,所述出水管(8)和所述出水筛网(7)设置在所述出水坡道(9)上侧,所述进水筛网(3)位于所述进水管(2)和相邻所述集泥坑(11)之间,所述出水筛网(7)位于所述出水管(8)和相邻所述集泥坑(1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沉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坡道(1)和所述出水坡道(9)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中间坡道(5),所述中间坡道(5)和相邻所述进水坡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东徐代平喻本宏全曜冬杨川刘有君陈晋康张栩聪王杰汤伟何春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