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行器用翼梢小翼和配备有该翼梢小翼的飞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民用飞行器的气动外形优化设计领域,具体地涉及飞行器用翼梢小翼的气动外形设计,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开缝的翼梢小翼。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配备有该翼梢小翼的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典型的长航程飞行器,燃油消耗约占其直接成本的22%。减阻能够直接减少航空公司的运行成本,通常来说,阻力每减少1%就能够降低长航程飞行器的运行成本约0.2%。
[0003]在民用飞行器的真实飞行过程中,翼梢小翼起到降低诱导阻力的作用。在巡航马赫数下,由于小翼本身的翼型及扭转分布,小翼上表面存在较高的吸力峰值。同时,在低速大攻角状态下,机翼前缘增升装置的上洗效应使得小翼失速攻角比干净机翼提前1至2
°
。因此,小翼表面易出现流动分离,会对副翼的操纵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全机的飞行安全。考虑到高低速协同设计需求,研究翼梢小翼的流动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0004]目前,业内针对翼梢小翼的流动控制技术作出了各种改进。
[0005]在由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器用翼梢小翼(9),包括:位于所述翼梢小翼(9)的基部区域的第一控制段(L1);位于所述翼梢小翼(9)的梢部区域的第三控制段(L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控制段(L1)和所述第三控制段(L3)之间的第二控制段(L2),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段(L2)是流动控制段,其沿所述翼梢小翼(9)的展向的至少一部分开设有小翼开缝(11),而所述第一控制段(L1)和所述第三控制段(L3)为非流动控制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梢小翼(9),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翼开缝(11)沿所述展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翼梢小翼(9)沿所述展向的总长度的30%至80%,优选地为5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梢小翼(9),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翼开缝(11)的宽度被设计成在翼梢小翼下表面(17)的开缝处具有第一宽度(D1),并且在翼梢小翼上表面(16)的开缝处具有第三宽度(D3),所述宽度从所述翼梢小翼下表面(17)朝向所述翼梢小翼上表面(17)单调变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梢小翼(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度(D1)与所述第三宽度(D3)的比值大于1.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梢小翼(9),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翼开缝(11)的第一开缝形状控制面(14)和第二开缝形状控制面(15)被间隔开以构成S形渐缩曲面空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梢小翼(9),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翼开缝(11)在所述翼梢小翼下表面(17)开缝处的第一切线与所述翼梢小翼下表面(17)形成前缘入流夹角(θ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虞佳磊,翟晨,罗佳茗,马涂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