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更换耗能元件自复位装配式梁柱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技术,属于结构工程
技术介绍
[0002]工业技术和要求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建筑业的工业化,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是近年来各国大力研发推广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现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如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结构”(申请号202120370705.8)将外露钢筋锚固后浇注混凝土完成节点区域的制作导致施工周期长;专利技术“装配式混凝土自复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申请号202010202727.3)存在预应力筋高空张拉问题;专利技术“一种基于T形连接件和长圆孔的全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申请号201911113328.3)设置T形连接件存在占用建筑空间影响建筑功能问题;专利技术“一种型钢螺栓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申请号202120698703.1)存在震后残余变形较大,可恢复性能差,节点的不可恢复的塑性破坏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为解决存在的后浇混凝土、预应力筋高空张拉、占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更换耗能元件自复位装配式梁柱节点,由预制混凝土柱(1)、预制混凝土梁(3)及连接件(2)装配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柱(1)包括:四边形外包钢(1
‑
2);所述连接件(2)包括:H型钢二(5)、H型钢一(4)以及垂直焊接于H型钢一(4)端头的端板一(4
‑
1)和垂直焊接于端板一(4
‑
1)的预埋件(4
‑
3)、垂直焊接于H型钢二(5)端头的端板二(5
‑
1)、焊接于H型钢二(5)内部的预应力筋锚固板(5
‑
2)及锚固板加劲肋(5
‑
3);预制混凝土柱(1)与四边形外包钢(1
‑
2),用于实现与连接件(2)和预制混凝土梁(3)的组合装配体干连接;所述的连接件(2)包括H型钢一(4)、垂直焊接于H型钢一(4)端头的端板一(4
‑
1)、垂直焊接于端板一(4
‑
1)的预埋件(4
‑
3);H型钢二(5)、垂直焊接于H型钢二(5)端头的端板二(5
‑
1)、焊接于H型钢二(5)内部的预应力筋锚固板(5
‑
2)及锚固板加劲肋(5
‑
3);H型钢一腹板(4
‑
2)与H型钢二腹板(5
‑
4)开有螺栓孔,连接件腹板连接位置设有摩擦耗能元件(6)与连接板(7)并通过高强螺栓(8)连接实现H型钢一(4)与H型钢二(5)的连接,翼缘盖板设置成内弧形耗能盖板(9),实现与过渡连接件(2)干连接;所述的述钢绞线(10)一端通过第一锚具(14)设置于固定端锚固板(5
‑
2)且将钢绞线(10)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第二锚具(15)用于将张拉端的钢绞线(10)锚固于锚垫板(13);高性能弹簧(12)的数量和型号可根据耗能和恢复力需求选取,一端固定于锚固板(5
‑
2),另一端固定于端板一(4
‑
1),高性能弹簧(12)通过压缩拉伸实现耗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耗能元件自复位装配式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耗能盖板(9)相应位置设有固定螺栓孔,连接件(2)相应位置设有固定螺栓孔用于固定弧形耗能盖板(9),翼缘盖板设置成内弧形耗能盖板(9)避免与楼板的相互干扰;H型钢一腹板(4
‑
2)与H型钢二腹板(5
‑
4)左右内侧设置摩擦耗能元件(6),滑动螺栓用于位移变形时对连接板(7)和摩擦耗能元件(6)的限位作用,摩擦耗能元件(6)通过摩擦实现耗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耗能元件自复位装配式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钢绞线(10)一端固定于H型钢二(5)内部的预应力筋锚固板(5
‑
2),另一端固定于锚垫板(13);钢绞线(10)从固定端到张拉端依次穿过H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润,王怡宁,高海旺,马彦凯,陈建华,杜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