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少华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195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21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解决了传统式建筑模式施工速度慢,成本高,且连接处承压以及抗折能力不足,安装时不便调节,对孔非常麻烦的问题;包括地桩、叠合柱、叠合梁、叠合楼板,地桩上插接叠合柱,叠合柱包括第一承接座和第二承接座,工型钢预埋在支撑柱的内部,第一承接座与地桩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后两者接触边缘焊接,第二承接座内预埋有连接框架,连接框架的侧面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向一侧贯穿第二承接座,连接板上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第一键型孔,叠合梁包括工字钢连接头,工字钢连接头包括副板,副板包括多个呈矩形分布的第二键型孔,第一键型孔与第二键型孔一一对应且相互垂直;本设计装配方便快捷,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了人工成本。了人工成本。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未来的整个建筑行业里面,人工成本会越来越高,所以国家就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具有以下优点:它用机器在工厂里代替人工,大型的桥梁、高速公路都是用到装配式技术,把整个建筑混凝土的构件,在工厂里面用模具把它做好,做好之后运到施工现场,使用吊机进行装配连接,此种方法对于建筑的施工方便快捷,减少人工成本;传统框架结构不是装配式,它是由钢筋相互穿插,然后浇筑混凝土后包起来,建筑速度慢,成本高;装配式建筑在连接时,保证连接处的承压能力以及如何连接才能快速高效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在两个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都是采用高强度的螺栓组件进行连接,但是仅仅采用螺栓组件进行刚性连接,不仅承压能力不足,且在安装时,对孔也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解决了传统式建筑模式施工速度慢,成本高,且连接处承压以及抗折能力不足,安装时不便调节,对孔非常麻烦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包括地桩、叠合柱、叠合梁、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桩上设有第一工型槽(1),所述第一工型槽(1)内插接有竖直设置的工型钢(2),所述工型钢(2)上插接叠合柱,所述叠合柱包括第一承接座(3)和第二承接座(4),所述第一承接座(3)与第二承接座(4)之间通过钢筋、混凝土形成支撑柱(5),所述工型钢(2)预埋在支撑柱(5)的内部,所述第一承接座(3)与地桩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后两者接触边缘焊接,所述第二承接座(4)内预埋有连接框架(6),所述连接框架(6)的侧面焊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向一侧贯穿第二承接座(4),所述连接板(7)上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第一键型孔(8);所述叠合梁包括工字钢连接头(9),所述工字钢连接头(9)包括副板(901),所述副板(901)包括多个呈矩形分布的第二键型孔(10),所述第一键型孔(8)与第二键型孔(10)一一对应且相互垂直,所述连接板(7)与副板(901)之间通过螺栓组件(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桩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侧面设有竖直的插孔(14),所述插孔(14)内插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板(15)和第二连接板(16),所述第一连接板(15)与第二连接板(16)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少华白燕刘松辉杨喜勇韩建军刘登峰刘丽丽刘芳芳朱光伟刘静李鹏祥蒋玉李佳乐蒋欢欢张启园
申请(专利权)人:蒋少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