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椅坐面背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30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椅坐面背靠,涉及竹椅技术领域,包括坐板,所述坐板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转槽,所述转槽的一侧开设在坐板的一侧,所述转槽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在靠板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转槽、转轴、固定盒、卡杆和插块的配合,靠板在转动调节角度时,带动底部的转轴沿转槽内部转动,同时,卡杆通过从固定盒中拉出,通过自身具有延长性,插接在不同位置的插块可以方便调节靠板的角度,解决了现有的竹椅坐面背靠中的背靠一般都是固定无法调节的,当人们想要调节背靠角度时,较为麻烦,影响人们使用竹椅坐面背靠的体验感的问题,达到此竹椅坐面背靠具有方便调节背靠角度的效果。此竹椅坐面背靠具有方便调节背靠角度的效果。此竹椅坐面背靠具有方便调节背靠角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椅坐面背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竹椅
,具体涉及一种竹椅坐面背靠。

技术介绍

[0002]在农业时代,因竹材取得容易,可塑性大,原料充足、低廉,且生长周期短,于是先人便利用竹来编制成竹椅,竹椅较现代的沙发更凉快且通风,为崇尚环保的人们视为时尚家居的新选择。竹椅就是竹材制成的椅子,一般挑选较为成熟的原竹为材,主要架构为不同粗细的竹管,应用竹家具制作的烘弯、钻孔、榫接、打竹钉等制作方法组合而成,其形式有方形、六角形、扶手靠背形等竹椅。常见的竹椅有餐椅、学士椅、太师椅及乳母椅等。竹椅主要由坐面和背靠构成。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现有的竹椅坐面背靠中的背靠一般都是固定无法调节的,当人们想要调节背靠角度时,较为麻烦,影响人们使用竹椅坐面背靠的体验感,现有的竹椅坐面背靠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在座面底部加装滚轮并不能方便其固定,导致竹椅坐面背靠的便捷性降低,同时,现有的竹椅坐面背靠不具有对靠着的人进行背部按摩的功能,影响竹椅坐面背靠的舒适度,降低了竹椅坐面背靠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竹椅坐面背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竹椅坐面背靠,包括坐板,所述坐板的顶部设置有靠板,所述坐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坐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腿,所述安装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坐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坐板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坐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转槽,所述转槽的一侧开设在坐板的一侧,所述转槽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在靠板的底部,所述靠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卡杆,所述坐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块。
[000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杆的一端插接在插块的中部,所述卡杆具有延长性。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卡杆通过从固定盒中拉出,通过自身具有延长性,插接在不同位置的插块可以方便调节靠板的角度。
[000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坐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的外部卡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第一电机通过转动带动传动杆一端的第一主动齿轮外部的第一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从动齿轮一侧的第一螺纹杆转动。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
套,所述第一螺纹套的外部固定连接在支撑腿的中部,所述坐板的底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支撑腿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活动槽的中部。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第一螺纹杆在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螺纹套在第一螺纹杆中部移动,使第一螺纹套带动支撑腿沿活动槽中部上下活动。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底块,所述底块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支撑腿的底部,所述底块的中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头。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底块通过接触地面时,沿转动槽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使转头转动地面达到固定的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靠板的中部开设有靠槽,所述靠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外部卡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第二电机通过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齿轮外部的第二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从动齿轮一侧的第二螺纹杆转动。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采用弹性材质。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第二螺纹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螺纹套沿第二螺纹杆中部移动,同时,第二螺纹套带动底部连接杆底部的弹性活动板活动在靠槽中部。
[001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靠垫,活动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按摩块。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靠垫可以在活动板沿靠槽活动向内时,对靠在靠槽的背部进行按摩,而活动板一侧的按摩块可以方便对人体侧边进行按摩放松。
[00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竹椅坐面背靠,采用转槽、转轴、固定盒、卡杆和插块的配合,靠板在转动调节角度时,带动底部的转轴沿转槽内部转动,同时,卡杆通过从固定盒中拉出,通过自身具有延长性,插接在不同位置的插块可以方便调节靠板的角度,解决了现有的竹椅坐面背靠中的背靠一般都是固定无法调节的,当人们想要调节背靠角度时,较为麻烦,影响人们使用竹椅坐面背靠的体验感的问题,达到此竹椅坐面背靠具有方便调节背靠角度的效果。
[002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竹椅坐面背靠,采用第一电机、传动杆、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套、活动槽、底块、转动槽、转动杆和转头的配合,第一电机通过转动带动传动杆一端的第一主动齿轮外部的第一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从动齿轮一侧的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在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螺纹套在第一螺纹杆中部移动,使第一螺纹套带动支撑腿沿活动槽中部上下活动,底块通过接触地面时,沿转动槽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使转头转动地面达到固定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竹椅坐面背靠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在座面底部加装滚轮并不能方便其固定,导致竹椅坐面背靠的便捷性降低的问题,达到此竹椅坐面背靠具有方便竹椅坐面背靠的固定和移动,从而提高其便捷性的效果。
[0023]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竹椅坐面背靠,采用靠槽、第二电机、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套、连接杆、活动板、靠垫和按摩块的配合,第二电机通过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齿轮外部的第二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从动齿轮一侧的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二螺纹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螺纹套沿第二螺纹杆中部移动,同时,第二螺纹套带动底部连接杆底部的弹性活动板活动在靠槽中部,靠垫可以在活动板沿靠槽活动向内时,对靠在靠槽的背部进行按摩,而活动板一侧的按摩块可以方便对人体侧边进行按摩放松,解决了现有的竹椅坐面背靠不具有对靠着的人进行背部按摩的功能,影响竹椅坐面背靠的舒适度,降低了竹椅坐面背靠的市场前景的问题,达到此竹椅坐面背靠具有方便对人体进行按摩从而提高竹椅坐面背靠舒适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机构细节放大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椅坐面背靠,包括坐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1)的顶部设置有靠板(2),所述坐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3),所述坐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腿(4),所述安装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5),所述坐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扶手(6),所述坐板(1)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7),所述坐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8),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有转槽(71),所述转槽(71)的一侧开设在坐板(1)的一侧,所述转槽(7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72),所述转轴(72)的外部固定连接在靠板(2)的底部,所述靠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73),所述固定盒(7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卡杆(74),所述坐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块(7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椅坐面背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74)的一端插接在插块(75)的中部,所述卡杆(74)具有延长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椅坐面背靠,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2),所述传动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13),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3)的外部卡接有第一从动齿轮(14),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竹椅坐面背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15)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飞陆烨婧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章飞竹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