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芯片模拟前端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5296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芯片模拟前端电路,主要解决现有电路解码功耗较大及生成反向散射链路频率时需要对时钟频率进行校准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模拟解码控制电路检测输入的PIE信号,控制第一积分器、第二积分器和第三积分器分别在设定的时间内积分,并将第一积分器和第二积分器的积分结果通过比较器进行比较,完成对PIE信号的解码;在起始定界符delimiter之后的第三个下降沿,根据第一寄存器保存的数据以及第一比较器的输出来产生使能信号,与第三积分器产生的电压共同来控制弛张振荡器,可得到读写器要求的反向散射链路频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功耗低及无需进行频率校准的优点,可用于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芯片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电路
,涉及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芯片模拟 前端电路,可用于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芯片。
技术介绍
射频识别(RFID)包括将唯一的识别信息存储到IC芯片中,以及使用射频识别、 追踪或者管理附着于此IC芯片的物体的技术。RFID系统基本结构包括RFID标签,用 于存储唯一的识别信息;以及RFID读取器,用于读取或写入存储于标签的信息。图1是现有的RFID系统的基本结构,其中读写器按照一定的编码方式发送包含命 令的激励信号,标签从激励信号中获取能量并解码来自读写器的信息,同时根据解码 结果对读写器命令做出响应,以反向散射的方式将信号传递给读写器。读写器接收并 解码标签的反向散射信号,从而完成和芯片的一次通信。在IS0/IEC18000-6C标准中对读写器发送命令的编码方式以及标签的响应方式都 做了详细的规定。读写器R》标签T链路应采用PIE编码方式。Tari为读写器对标签 发信的基准时间间隔,其值即为数据0的持续时间。读写器应以前同步码或帧同步开 始所有I^〉T通信。前同步码应先于Query命令,表明盘存周期的开始。其它命令则以 帧同步开始。图2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芯片模拟前端电路,包括电荷泵电路(511)、电源管理电路(512)、解调电路(513)和调制电路(514),电荷泵电路(511)、解调电路(513)和调制电路(514)的输入端与天线连接,电荷泵电路(511)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电路(512)连接,电源管理电路(512)的输出端与芯片的其它电路相连,其特征在于,解调电路(513)的输出端连接有模拟解码控制电路(515),以产生控制逻辑;模拟解码控制电路(515)的输出端连接有解码及反向散射链路频率生成电路(516),以完成PIE信号的解码以及产生反向散射链路频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奕琪唐龙飞靳钊李小明刘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