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雾度、高亮度的扩散膜、其制备方法及背光模组技术

技术编号:378494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雾度、高亮度的扩散膜,包括基材、光扩散层、防粘连层和透光率调节层,并在透光率调节层中使用具有凸透镜结构的片状气相二氧化硅聚合物颗粒调节扩散膜的透光率;所述片状气相二氧化硅聚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2~1.7μm,折光率为1.84。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透光率调节层中使用具有凸透镜结构的片状气相二氧化硅聚合物颗粒,利用其凸透镜的特殊形态可实现聚光的原理,增加全光线的透光率,使透光率调节层在不影响光学扩散膜的雾度和遮盖的前提下能有效的提升和控制光学扩散膜的透光率,在既可以保持良好遮盖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背光膜组的亮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雾度、高亮度的扩散膜的制备方法及背光模组。高亮度的扩散膜的制备方法及背光模组。高亮度的扩散膜的制备方法及背光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雾度、高亮度的扩散膜、其制备方法及背光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雾度、高亮度的扩散膜、其制备方法及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光学扩散膜广泛应用于液晶背光模组显示器、广告背景照明、灯箱广告等领域。在液晶背光模组显示器中,扩散膜主要是将线型光源均匀的转变为一个均匀的面光源是关键的部件,尤其在手机使用的背光模组中由于其性能要求高,因此对扩散膜要求更严苛。
[0003]背光模组(BLU)通常由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扩散膜、增亮膜等)组成。目前市场常用的导光板主要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亚克力),其表面铅笔硬度高,挺型好,但是其价格昂贵,柔韧性差,不易加工。为了节省背光模组的成本,导光板的材质已经逐渐转变为聚丙烯酸酯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MS),其柔韧性好,便于加工生产,但是其表面铅笔硬度下降,自身耐划伤性能下降。手机背光模组里使用的导光板为聚碳酸酯(PC),其表面铅笔硬度更低,在震动、抗压以及跌落测试中经常会出现白点(自身点伤)不良,且手机背光模组亮度更高,导光板缺陷更容易暴露,因此需要高雾度(雾度93%以上)扩散膜来遮盖缺陷,但是扩散膜的雾度提升后,其透光率会明显下降,因此会大幅度降低整体背光模组的亮度。
[0004]一般的光学扩散膜包含基材、正面光扩散层和背面防粘连层。扩散层和防粘连层中一般都包含树脂成膜物、球型光扩散粒子(PMMA、PBMA、PA、PU、PS等)、助剂。
[0005]一般的光学扩散膜为了达到遮盖缺陷的效果因此需要高雾度的要求,所以在光扩散层内部添加很多的球型光扩散粒子,这样以来扩散膜的成本会大幅度提升,同时背光模组的亮度也会因为高雾度的要求而大幅度的降低,这样以来就需要更多的灯珠来提升光源的亮度,同步大幅度增加了背光模组色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雾度、高亮度的扩散膜、其制备方法及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中的扩散膜同时具有高雾度和高亮度,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雾度、高亮度的扩散膜,包括基材、设置在基材一侧的光扩散层、设置在基材另一侧的防粘连层与设置在光扩散层和基材之间的透光率调节层,并在透光率调节层中使用具有凸透镜结构的片状气相二氧化硅聚合物颗粒调节扩散膜的透光率;
[0008]所述片状气相二氧化硅聚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2~1.7μm,折光率为1.84。
[0009]优选的,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光扩散层包括16~18份树脂成膜物1,21.7~23.5份球形光扩散粒子1和0.5~1份助剂1;
[0010]所述树脂成膜物1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丙烯多元醇类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所述球形光扩散粒子1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聚苯乙烯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所述助剂1为分散剂、流平剂、光聚合剂、光稳定剂、消泡剂、固化剂、爽滑剂和抗静电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优选的,所述光扩散层的厚度为4~10μm;树脂成膜物1的折光率为1.4~1.6;所述球型光扩散粒子1的粒径为3~10μm。
[0014]优选的,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防粘连层包括13~14份树脂成膜物2,0.5~0.7份柔性的球型光扩散粒子2和0.8~0.9份助剂2;
[0015]所述树脂成膜物2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丙烯多元醇类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6]所述柔性的球型光扩散粒子2为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和聚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所述助剂2为分散剂、流平剂、光聚合剂、光稳定剂、消泡剂、固化剂、爽滑剂和抗静电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8]优选的,所述防粘连层的厚度为4~8μm,树脂成膜物2的折光率为1.4~1.6;所述柔性的球型光扩散粒子2的粒径为3~8μm。
[0019]优选的,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透光率调节层包括12~13份树脂成膜物3、1.2~3.6份片状气相二氧化硅聚合物和0.8~1.0份助剂3;
[0020]所述树脂成膜物3为丙烯酸类树脂和/或聚氨酯类树脂;
[0021]所述助剂3为分散剂、流平剂、固化剂、爽滑剂、抗静电剂和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2]优选的,所述透光率调节层的厚度为1~2μm;树脂成膜物3的折光率为1.67。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上文所述高雾度、高亮度的扩散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将透光率调节层涂布液涂布在基材的一个表面,干燥固化,得到透光率调节层;
[0025]将光扩散层涂布液涂布在透光率调节层表面,干燥固化,得到光扩散层;
[0026]将防粘连层涂布液涂布在基材的另一个表面,干燥固化,得到防粘连层。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文所述的高雾度、高亮度的扩散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雾度、高亮度的扩散膜,包括基材、光扩散层、防粘连层和透光率调节层,并在透光率调节层中使用具有凸透镜结构的片状气相二氧化硅聚合物颗粒调节扩散膜的透光率;所述片状气相二氧化硅聚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2~1.7μm,折光率为1.8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透光率调节层结构,并在透光率调节层中使用具有凸透镜结构的片状气相二氧化硅聚合物颗粒,利用其凸透镜的特殊形态可实现聚光的原理,增加全光线的透光率,使透光率调节层在不影响光学扩散膜的雾度和遮盖的前提下能有效的提升和控制光学扩散膜的透光率,在既可以保持良好遮盖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背光膜组的亮度。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高雾度、高亮度的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1]1为基材,2为透光率调节层,3为光扩散层,4为防粘连层,5为光扩散层和防粘连层中的树脂成膜物,6为光扩散粒子,6为透光率调节物,7为助剂,8为助剂,9为透光率调节层中的树脂成膜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雾度、高亮度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设置在基材一侧的光扩散层、设置在基材另一侧的防粘连层与设置在光扩散层和基材之间的透光率调节层,并在透光率调节层中使用具有凸透镜结构的片状气相二氧化硅聚合物颗粒调节扩散膜的透光率;
[0033]所述片状气相二氧化硅聚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2~1.7μm,折光率为1.84。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扩散膜具有图1所示结构,包括依次接触的光扩散层、透光率调节层、基材和防粘连层。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光扩散层包括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雾度、高亮度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设置在基材一侧的光扩散层、设置在基材另一侧的防粘连层与设置在光扩散层和基材之间的透光率调节层,并在透光率调节层中使用具有凸透镜结构的片状气相二氧化硅聚合物颗粒调节扩散膜的透光率;所述片状气相二氧化硅聚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2~1.7μm,折光率为1.8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光扩散层包括16~18份树脂成膜物1,21.7~23.5份球形光扩散粒子1和0.5~1份助剂1;所述树脂成膜物1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丙烯多元醇类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球形光扩散粒子1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聚苯乙烯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助剂1为分散剂、流平剂、光聚合剂、光稳定剂、消泡剂、固化剂、爽滑剂和抗静电剂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层的厚度为4~10μm;树脂成膜物1的折光率为1.4~1.6;所述球型光扩散粒子1的粒径为3~1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防粘连层包括13~14份树脂成膜物2,0.5~0.7份柔性的球型光扩散粒子2和0.8~0.9份助剂2;所述树脂成膜物2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丙烯多元醇类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成冯正午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壹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