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器及具有其的静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4681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节流器及具有其的静压系统。节流器包括底座和旋转流道盖板。底座上设置有圆柱台,圆柱台的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道;旋转流道盖板可转动地安装在圆柱台上,旋转流道盖板上设置有第二通道以及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入口端与第二通道连通;圆柱台靠近旋转流道盖板的一侧和/或旋转流道盖板靠近圆柱台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节流通道,环形节流通道围绕第一通道的外周设置,导流通道与出口端连通,且圆柱台上设置有与环形节流通道连通的出油口。该节流器可以实现液阻调节,当将该节流器使用在静压系统中时,静压系统具有不同承载能力范围,可以适应不同实际工况的载荷范围。应不同实际工况的载荷范围。应不同实际工况的载荷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流器及具有其的静压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液体静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节流器及具有其的静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液体静压技术是一种借助于液体静压力来支承载荷的滑动支承技术,相对于传统滚动支承液体静压支承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精度要求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精密机械设备。
[0003]节流器在静压系统中会根据支承端载荷变化情况而自动进行压力分配。节流器相当于静压系统中的控制调节部分,是静压系统中最核心的零部件。
[0004]目前,常见的具有固定液阻特性的节流方式有小孔节流、毛细管节流和缝隙节流等。以上所提到的节流方式一般集成于支承端,无单独的节流装置,因此一经制造完成便无法修整,增加了产品支承端因节流器设计和制造错误而报废的风险;同时,随着制造完成其节流特性和支承特性也随即确定而无法调整,严重制约了设备的应用范围;其次,每种节流方式均是根据实际压力分配需求进行单独的设计计算的,对于闭式支承结构需要进行节流器的匹配设计,大大提高了设计难度,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应用。
专利技术内容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圆柱台(11),所述圆柱台(11)的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道(12);旋转流道盖板(20),所述旋转流道盖板(20)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圆柱台(11)上,所述旋转流道盖板(20)上设置有第二通道(21)以及导流通道(22),所述第二通道(21)沿所述旋转流道盖板(20)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通道(12)连通,所述导流通道(22)沿所述旋转流道盖板(20)的径向延伸,且所述导流通道(22)具有入口端(221)和出口端(222),所述入口端(221)与所述第二通道(21)连通;其中,所述圆柱台(11)靠近所述旋转流道盖板(20)的一侧和/或所述旋转流道盖板(20)靠近所述圆柱台(1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节流通道(23),所述环形节流通道(23)围绕所述第一通道(12)的外周设置,所述导流通道(22)与所述出口端(222)连通,且所述圆柱台(11)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节流通道(23)连通的出油口(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节流通道(23)包括第一环形节流通道(23a)和第二环形节流通道(23b),所述第一环形节流通道(23a)和所述第二环形节流通道(23b)沿远离所述第一通道(12)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出油口(13)包括第一出油口(13a)和第二出油口(13b),所述第一出油口(13a)与所述第一环形节流通道(23a)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13b)与所述第二环形节流通道(23b)连通;所述导流通道(22)包括第一导流通道(22a)和第二导流通道(22b),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2a)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22b)朝向彼此背离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流通道(22a)的所述出口端(222)与所述第一环形节流通道(23a)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22b)的所述出口端(222)与所述第二环形节流通道(23b)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流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鹤刘文志陈洪林鸿榕罗星薛松海占稳叶明林家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