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流分汇对下游干流河道冲淤及防洪影响的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运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支流分汇对下游干流河道冲淤及防洪影响的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支流分汇现象普遍存在于河流系统中,直接影响支流自身和干流河道的冲淤演变,同时支流分汇的变化也受干流来水来沙和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干流如何影响支流,如:
[0003](1)干流上游水库拦沙造成干流河床冲刷,同流量下干流向支流的分流比减小,支流向干流的汇流比增大;
[0004](2)干流上游水库对径流“削峰补枯”造成汛期和枯期干流向支流的分流比分别减小和增大,支流向干流的汇流比分别增大和减小;
[0005](3)干流向支流的分流比减小造成支流分流口门和河道的淤高,支流向干流汇流比的增大造成支流汇流口门和河道的冲低。
[0006]以上问题的定量成果较多,多采用数学模型或相关性分析获得。而支流分汇变化如何反作用于干流河道冲淤,特别是该作用的定量识别,缺少快速简便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r/>[0007]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流分汇对下游干流河道冲淤影响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利用实测数据率定待测河段冲积河流断面输沙率经验公式中的系数α以及指数β;步骤2:基于步骤1中的冲积河流断面输沙率经验公式以及获取的λ
汇
‑
λ
分
差值、无量纲常数θ和相应的冲淤比ζ、增淤比ξ的历史数据,定量识别获得待测河段的冲淤比ζ与增淤比ξ关于待测河段支流分流比λ
分
、支流汇流比λ
汇
以及无量纲参数θ的定量模型;步骤3:基于步骤2中的定量模型,分别获取待测河段的冲淤比ζ为0、冲淤比ζ为最大值、增淤比ξ为0、增淤比ξ为最大值时λ
汇
‑
λ
分
差值与无量纲参数θ的函数关系式;步骤4:根据步骤3中的函数关系式,绘制函数关系图,将所述函数关系图分成若干图块,对各图块区域标定为不同的河段冲淤类型;步骤5:基于结合步骤4中获取的函数关系图,推测预测时间节点的λ
汇
‑
λ
分
差值、无量纲常数θ落入的图块区域,从而快速判定预测时间节点河段的冲淤类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积河流断面输沙率经验公式为如下公式:G=KQ
α
S
β
;其中:G为某断面输沙率,kg/s;Q为该断面流量,m3/s;S为上游相邻断面含沙量,kg/m3;K、α、β为系数和指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待测河段的上游进口断面和下游出口断面分别标记为断面1
‑
1和断面2
‑
2,分别计算得出断面1
‑
1与断面2
‑
2输沙经验公式的K、α、β,并选定断面1
‑
1的上游相邻断面,标记为断面0
‑
0,断面0
‑
0和断面1
‑
1之间无支流分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1:对待测河段定义为两种情形:情形I:实际河段,即考虑河段上游实际的支流分汇情况;情形II:假想河段,即假设河段上游没有支流分汇;所述实际河段与假想河段均在断面0
‑
0的上游;步骤2.2:分别计算实际河段进出口断面输沙率G1、G2、冲淤速率ΔG以及假想河段进出口断面输沙率G
′1、G
′2、冲淤速率ΔG
′
;步骤2.3:根据步骤2.2中获取的实际河段以及假想河段的进出口断面输沙率、冲淤速率定义河段的冲淤比ζ以及增淤比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淤比ζ以及增淤比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博渊,徐琪,刘凌峰,程永舟,张贵金,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