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桨毂连接用拉扭条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直升机旋翼结构部件设计技术,具体为一种桨毂连接用拉扭条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作为新型功能、结构材料,具有重量轻、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耐疲劳、耐腐蚀及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在直升机旋翼系统设计中,早期直升机桨叶变距一般通过变距轴承实现,变距轴承需要承受桨叶离心力、弯矩,通过轴承转动实现变距,轴承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同时轴承的维护工作量大,用户体验不好。拉扭组件是桨毂中拉扭结构受力件,是国内外轻型直升机桨毂通常采用的一种主要结构承力件,其主要功能是承受桨叶旋转传递过来的所有离心力,同时通过自身的扭转变形实现桨叶的变距,从而大大改善桨毂轴向铰的受力情况,使桨毂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使用安全和维护简便。但是,现有技术中拉扭条结构形式主要有钢丝绳结构形式、钢丝树脂复合材料结构形式、开槽拉扭片叠层结构形式、不开槽拉扭片叠层结构形式和人字形拉扭片叠层结构形式等多种形式。这些结构形式中金属薄片选材要兼顾强度和韧性,通常选用低强度不锈钢片,并且每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桨毂连接用拉扭条成型方法,所述拉扭条两端包括衬套(1),其特征在于:先将纤维缠绕两端衬套(1)的立柱(12)外表面形成预制件后,将预制件至于成型模具中,再将液体的弹性体(2)浇注至成型模具中,令弹性体(2)包裹除衬套(1)端面(13)外的预制件部分,最终热压固化一体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毂连接用拉扭条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纤维缠绕两端衬套(1)之前,先将衬套(1)与纤维的接触表面预硫化弹性体(21),再将纤维缠在两端衬套(1)预硫化弹性体(21)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桨毂连接用拉扭条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采用线状或绳状纤维,采用螺旋往复方式紧密多层缠绕衬套(1)的立柱(12)外表面形成预制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桨毂连接用拉扭条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采用带状纤维,宽度与衬套(1)高度匹配,采用层叠缠绕方式紧密多层缠绕衬套(1)的立柱(12)外表面形成预制件。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桨毂连接用拉扭条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纤维缠绕两端衬套(1)的立柱(12)外表面之前对纤维进行表面预处理,以在形成预制件时将纤维缠绕层叠之间粘结融合为一体。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桨毂连接用拉扭条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纤维的预处理是将纤维的表面涂敷粘结剂进行,再将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绍祥,黄河,易宽寒,郑永,郭晓军,唐毅平,张亚新,罗杰,张万里,郭舜华,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橡塑元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