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筛查点蜂缘蝽刺吸大豆荚的染色检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462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筛查点蜂缘蝽刺吸大豆荚的染色检验方法,包括清洗、染色、洗脱、观察、结果判定5个步骤,采用苯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筛查点蜂缘蝽刺吸大豆荚的染色检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被害状检测
,具体为一种筛查点蜂缘蝽刺吸大豆荚的染色检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监测田间害虫发生动态是植物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科学地防治农林业害虫具有重要意义。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是主要为害豆科植物的刺吸类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地区持续发生为害大豆。在大豆生长后期,点蜂缘蝽造成结荚稀疏或正常,整个植株或部分分枝大豆荚不能正常鼓粒或者完全不鼓粒。在本专利技术之前,一般是根据经验在田间采用目测法观察上述大豆整株或、分枝或豆荚的症状,推测是否有点蜂缘蝽或其它害虫为害。当目测观察到症状时,点蜂缘蝽等害虫已经在一段时间内危害大豆荚和籽粒。这种方法无法判断是否有点蜂缘蝽刺吸危害造成,也无法判断大豆荚上的被刺吸部位及被害状。该方法仅适用于症状呈现后的推断,而且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有挽回余地。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检测流程短、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可广泛使用的方法,为田间地头即时检测提供一种便捷方式,提高点蜂缘蝽刺吸危害大豆荚的检测效率,从而有助于实现有效监测点蜂缘蝽早期发生动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筛查点蜂缘蝽刺吸大豆荚的染色检验方法,可用于点蜂缘蝽刺吸后大豆荚的被害部位及被害状的定性和初步定量分析。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筛查点蜂缘蝽刺吸大豆荚的染色检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制备苯酚

品红染色试纸;
[0006]S2,清洗:用清洗液清洗采集到的待测大豆荚或籽粒0.5min~1min;
[0007]S3,染色:在合适容器内放入步骤S1中制备的苯酚

品红染色试纸1至2片,倒入适量的水,直至苯酚

品红染色试纸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助染液,再将待测的大豆荚或者籽粒放入容器中浸泡10min~30min,直至充分染色;
[0008]S4,洗脱:随后用镊子夹取染色后的大豆荚或者籽粒置于洗脱液中,清洗大豆荚或者籽粒表面的溶液,清洗时间不超过1min;
[0009]S5,观察:依靠肉眼或目视光学仪器对经上述步骤获得的被点蜂缘蝽刺吸危害的大豆荚或者籽粒进行仔细观察;
[0010]S6,结果判定:被点蜂缘蝽刺吸为害的主要特征是:凡大豆荚或者籽粒出现直径约0.3mm的小红点,即为点蜂缘蝽刺吸点;如大豆荚或者籽粒不显现为小红点,即非点蜂缘蝽刺吸点,亦非机械损伤点。
[0011]优选的,步骤S1,制备苯酚

品红染色试纸的具体操作为:
[0012]S11,取空白的中性滤纸,裁成特定尺寸为1~5cm
×
1~5cm;
[0013]S12,制备苯酚

品红染色液,苯酚

品红染色液由苯酚、碱性品红、柠檬酸和水组成;
[0014]所述苯酚

品红染色液中,碱性品红质量浓度为1%~5%,柠檬酸质量浓度为10%~20%,苯酚质量浓度为1%~5%;
[0015]S13,在0~35℃环境下,将所述特定尺寸中性滤纸浸渍于苯酚

品红染色液,直至中性滤纸饱和;
[0016]S14,将饱和后的中性滤纸松散地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将真空干燥箱抽真空后静置,温度保持在30℃~40℃,抽真空后静置1h~3h,得到所述苯酚

品红染色试纸。
[0017]优选的,步骤S2中清洗液选用纯净水。
[0018]优选的,将所述的苯酚

品红染色试纸密封在添加有抗氧化剂和干燥剂的密封袋中。
[0019]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助染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0020]所述助染液由山梨醇的水溶液制成,质量浓度为1%~5%。
[0021]优选的,步骤S4中所述洗脱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0022]Na2HPO4质量浓度为0.1%~0.5%,KH2PO4质量浓度为0.01%~0.05%、NaCl质量浓度为0.1%~5%,KCl质量浓度为0.01%~0.1%,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浓盐酸调至混合液的pH至7~8.5。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筛查点蜂缘蝽刺吸大豆荚的染色检验方法简单,可保证浓度的稳定,更易于携带和保存,可以快捷和直观地获得大豆荚的刺吸情况,可更大程度地避免交叉污染。
[0025](2)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流程短、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适用于筛查点蜂缘蝽在大豆荚和籽粒上的刺吸位点,可以提高对点蜂缘蝽刺吸危害的检测效率,从而有助于实现点蜂缘蝽早期发生动态监测,适合于农业生产、植物保护、检验检疫等部门使用。
[0026]说明书附图
[0027]图1为点蜂缘蝽成虫昼夜取食节律图;
[0028]图2为点蜂缘蝽5龄若虫昼夜取食节律图;
[0029]图3为点蜂缘蝽3龄若虫昼夜取食节律图;
[0030]图4为点蜂缘蝽3龄若虫在15日龄大豆籽粒上的刺吸位点的示意图;
[0031]图5为点蜂缘蝽成虫在15日龄大豆籽粒上的刺吸位点的示意图;
[0032]图6为点蜂缘蝽成虫在15日龄大豆荚上的刺吸位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请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实施例1
[0035]参阅说明书附图1

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筛查点蜂缘蝽刺吸大豆荚的
染色检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S1,制备苯酚

品红染色试纸;
[0037]S2,清洗:用清洗液清洗采集到的待测大豆荚或籽粒0.5min~1min;
[0038]S3,染色:在合适容器内放入步骤S1中制备的苯酚

品红染色试纸1至2片,倒入适量的水,直至苯酚

品红染色试纸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助染液,再将待测的大豆荚或者籽粒放入容器中浸泡10min~30min,直至充分染色;
[0039]S4,洗脱:随后用镊子夹取染色后的大豆荚或者籽粒置于洗脱液中,清洗大豆荚或者籽粒表面的溶液,清洗时间不超过1min;
[0040]S5,观察:依靠肉眼或目视光学仪器对经上述步骤获得的被点蜂缘蝽刺吸危害的大豆荚或者籽粒进行仔细观察;
[0041]S6,结果判定:被点蜂缘蝽刺吸为害的主要特征是:凡大豆荚或者籽粒出现直径约0.3mm的小红点,即为点蜂缘蝽刺吸点;如大豆荚或者籽粒不显现为小红点,即非点蜂缘蝽刺吸点,亦非机械损伤点。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筛查点蜂缘蝽刺吸大豆荚的染色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苯酚

品红染色试纸;S2,清洗:用清洗液清洗采集到的待测大豆荚或籽粒0.5min~1min;S3,染色:在合适容器内放入步骤S1中制备的苯酚

品红染色试纸1至2片,倒入适量的水,直至苯酚

品红染色试纸充分搅拌溶解,然后加入助染液,再将待测的大豆荚或者籽粒放入容器中浸泡10min~30min,直至充分染色;S4,洗脱:随后用镊子夹取染色后的大豆荚或者籽粒置于洗脱液中,清洗大豆荚或者籽粒表面的溶液,清洗时间不超过1min;S5,观察:依靠肉眼或者目视光学仪器对经上述步骤获得的被点蜂缘蝽刺吸危害的大豆荚或者籽粒进行仔细观察;S6,结果判定:被点蜂缘蝽刺吸为害的主要特征是:凡大豆荚或者籽粒出现直径约0.3mm的小红点,即为点蜂缘蝽刺吸点;如大豆荚或者籽粒不显现为小红点,即非点蜂缘蝽刺吸点,亦非机械损伤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筛查点蜂缘蝽刺吸大豆荚的染色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制备苯酚

品红染色试纸的具体操作为:S11,取空白的中性滤纸,裁成特定尺寸为1~5cm
×
1~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宇史树森田径李进步王月英李小花尹毛珠王朝伟高亮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