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MBR的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456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MBR的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外界的废水通过管道与进水泵连通,进水泵启动并将废水泵入至膜池,废水经过膜池内MBR膜过滤后通过排水管道排出;其次,在MBR膜工作的同时,循环泵启动工作,将膜池内的废液泵入到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内,超微细气泡发生器产生大量超微细气泡,超微细气泡分布在膜池内的废液中,超微细气泡附着在MBR膜表面。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喷射出超微细气泡,破裂的超微细气泡因气液界面的消失引发剧烈变化释放出气液界面上由高浓度正负离子所积累的能量,生成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分解附着在MBR膜表面以及MBR膜孔内的有机污染物,使MBR膜不易堵塞,延长MBR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延长MBR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延长MBR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MBR的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MBR的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水资源再利用领域,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

Reacto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按照膜的结构可分为平板膜、管状膜和中空纤维膜等,按膜孔径可划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但MBR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被污泥或其他污染物堵塞,从而导致膜通量下降,处理效率变低,需进行反冲洗或离线清洗。反冲洗和离线清洗时需停止处理工艺,严重影响工业进度且清洗十分不便。因此本专利技术将超微细气泡与MBR工艺耦合,可有效解决MBR频繁堵塞、清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延长MBR膜工作时长,降低清理频率,提高废水净化效果的超微细气泡耦合MBR的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MBR的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包括进水泵、膜池、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循环泵和MBR膜,所述的进水泵通过管道与膜池相连通,所述的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和MBR膜均设置在膜池内,MBR膜连通有排水管道,所述的膜池还与所述的循环泵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与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出水口设置在膜池内并向膜池内排放超微细气泡,所述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与空气相连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为:首先外界的废水通过管道与进水泵连通,进水泵启动并将废水泵入至膜池,废水经过膜池内MBR膜过滤后通过排水管道排出;其次,在MBR膜工作的同时,所述的循环泵启动工作,将膜池内的废液循环泵入到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内,超微细气泡发生器产生大量超微细气泡,超微细气泡分布在膜池内的废液中,超微细气泡附着在MBR膜表面,防止污染物堵塞膜孔;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喷射出超微细气泡,破裂的超微细气泡因气液界面的消失引发剧烈变化释放出气液界面上由高浓度正负离子所积累的能量,生成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分解附着在MBR膜元件表面以及MBR膜孔内的污染物。
[0005]更近一步地,所述的超微细气泡发生器位于MBR膜的正下方;优点在于通过将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置于MBR膜的正下方可在超微细气泡发生器产生大量超微细气泡的时候,使得大量的超微细气泡直接向上浮起并附着在MBR膜上,形成一层气膜,避免污染物或者杂质等直接堵塞MBR膜的膜孔。更进一步地,超微细气泡的直径小于1000纳米;好处在于超微细气泡可更好的附着在MBR膜表面及MBR膜孔内,减少MBR膜堵塞现象、延长MBR膜清理的间隔时长、降低MBR膜清洗频率。
[0006]更进一步地,超微细气泡提升溶解氧能力强,可以更大程度激活微生物活性,提高
微生物生化效率,进而降低MBR膜出水指标。
[0007]更进一步地,超微细气泡数量多,直径小,比表面积大,传质效率高,可以降低膜池的温度和均质提升溶解氧,因此可以节约MBR设备的冷却系统成本和曝气系统成本。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的MBR膜为MBR平板膜或MBR中空纤维膜;好处在于超微细气泡不局限应用于一种类型的膜元件。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循环泵将活性污泥连同废水一起泵入到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内,通过发生器内部结构的切割作用将活性污泥打散,使其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活性污泥吸附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循环泵的进水口与膜池的中部相连通,所述的超微细气泡发生器位于膜池的底部;优点在于通过将循环泵与膜池的中部相连通可对中上部的废液进行抽取并泵入到超微细气泡发生器产生大量的超微细气泡,从而保障膜池内废液中超微细气泡尽可能分布均匀,超微细气泡破裂时会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而提高废水的处理能力。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超微细气泡因自身特性压坏破裂产生羟基自由基分解附着在MBR膜表面和膜孔中的污染物,使MBR膜不易堵塞,延长了MBR工作间歇时间,提高了MBR的工作效率;2.超微细气泡附着在MBR膜表面使污染物不易附着在MBR膜表面,缓解了膜堵塞速度,减少膜清洗次数,延长了膜的寿命;3.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工作时通过自吸吸入空气,提高废液中的含氧量可以激活微生物、提高生化效率;4.超微细气泡直径小,比表面积大,传质效率高,可提高水中溶解氧,因此能减少MBR设备本身的供氧量,节约曝气成本;5. 超微细气泡直径小,比表面积大,传质效率高,可提高废水的热交换速率,有利于废水的散热,节约冷却成本;6.本专利技术可增加MBR膜的应用范围:超微细气泡可分解废水中的油,使膜更不易堵塞,使MBR膜可应用于油浓度高的废水;7.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不限于MBR平板膜,也可应用于MBR中空纤维膜等;8.循环泵将活性污泥连同废水一起泵入超微细气泡发生器,通过发生器内部结构的切割作用将活性污泥打散,使其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活性污泥吸附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9.超微细气泡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还能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而可以降低膜池出水指标。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膜池2、超微细气泡发生器3和MBR膜5的分布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
[0015]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
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16]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MBR的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包括进水泵1、膜池2、超微细气泡发生器3、循环泵4和MBR膜5,进水泵1通过管道与膜池2相连通,超微细气泡发生器3和MBR膜5均设置在膜池2内,MBR膜5连通有排水管道6,膜池2还与循环泵4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泵4的出水口与超微细气泡发生器3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超微细气泡发生器3的出水口设置在膜池2内并向膜池2内释放直径小于1000纳米的超微细气泡,所述超微细气泡发生器3的进气口与空气相连通。
[0017]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超微细气泡向上浮起时可以更加均匀的分布在膜池2内的废液中,超微细气泡发生器3位于MBR膜5的正下方,同时大量的超微细气泡向上浮起可以更好附着在MBR膜5上,从而间接增大MBR膜5的表面积,避免污染物或者杂质直接堵塞MBR膜5。
[0018]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循环泵4的进水口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MBR的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泵、膜池、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循环泵和MBR膜,所述的进水泵通过管道与膜池相连通,所述的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和MBR膜均设置在膜池内,MBR膜连通有排水管道,所述的膜池还与所述的循环泵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与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出水口设置在膜池内并向膜池内排放超微细气泡,所述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与外部空气相连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为:首先外界的废水通过管道与进水泵连通,进水泵启动并将废水泵入至膜池,废水经过膜池内MBR膜过滤后通过排水管道排出;其次,在MBR膜工作的同时,所述的循环泵启动工作,将膜池内的废液泵入到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内,超微细气泡发生器产生大量超微细气泡,超微细气泡分布在膜池内的废液中,超微细气泡附着在MBR膜表面。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喷射出超微细气泡,破裂的超微细气泡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晨陈钰珺翁伟超朱荣麟吴伟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长净环保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