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之江实验室专利>正文

双面式芯片组及其散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429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09:48
本申请涉及高功率密度芯片嵌入式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式芯片组。双面式芯片组包括第一基板,中间基板,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上加工有第一芯片;第二基板上加工有第二芯片,中间基板开设有入流口、出流口、入流通道以及出流通道,冷却介质从入流口通入入流通道,然后直接流入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进行换热,升温后的冷却介质在出流通道汇流,汇流后的冷却介质再从出流口排出,本申请通过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中间基板的加工,在其本体上形成冷却通道,无需额外的冷却管路,且第一芯片以及第二芯片贴合各自所在的基板,使得整个双面式芯片组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因此大大提升了芯片的散热能力。大提升了芯片的散热能力。大提升了芯片的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式芯片组及其散热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高功率密度芯片嵌入式冷却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式芯片组及其散热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市场对于算力要求的提升,制造商对于提高同尺寸器件算力密度的需求日益增长,但随着算力密度提高的同时,同尺寸器件产生的热流密度也不可避免的随之增大,导致芯片的发热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芯片发热量过大,而芯片本身的散热系统无法及时把热量带走,则芯片的温度会不断升高,一旦芯片的温度超过本身的工作温度上限,则芯片内的电路可能会被烧坏,导致芯片报废。
[0003]传统的表面式冷却方式是在芯片表面上配一块冷却板,这种散热方式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散热能力的双面式芯片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面式芯片组,包括:
[0007]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一表面设有第一开口设置的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表面用以加工第一芯片;
[0008]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式芯片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芯片(101),第一基板(10),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表面设有第一开口(10a)设置的第一换热腔(11),所述第一基板(10)的另一表面用以承载所述第一芯片(101);第二芯片(102),与所述第一芯片(101)相对设置;第二基板(30),所述第二基板(30)的一表面设有第二开口(30a)设置的第二换热腔(31),所述第二基板(30)的另一表面用以承载所述第二芯片(102);中间基板(20),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和所述第二基板(30)之间,所述中间基板(20)朝向所述第一基板(10)的表面密封地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中间基板(20)朝向所述第二基板(30)的表面密封地盖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其中,所述中间基板(20)开设有入流口(21)、出流口(26)、入流通道(22)以及出流通道(27),所述入流口(21)位于所述中间基板(20)的一侧面,所述出流口(26)位于所述中间基板(20)另一侧面;所述入流通道(22)与所述入流口(21)连通且沿着所述中间基板(2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中间基板(20),以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腔(11)、所述第二换热腔(31)连通;所述出流通道(27)与所述出流口(26)连通且沿着所述中间基板(2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中间基板(20),以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腔(11)、所述第二换热腔(3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式芯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流口(21)的位置与所述出流口(26)的位置相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式芯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流口(2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入流通道(22)的数量与所述入流口(21)一一对应并连通,且多个所述入流口(21)沿着所述中间基板(20)的长度或者宽度方向并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式芯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口(26)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出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军亮杨嘉帆徐璐王颖韩银和栾俊达
申请(专利权)人:之江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