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减振轨道全生命周期的振动控制性能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地铁减振轨道全生命周期的振动控制性能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和线网的日益密集,其引起的环境振动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日益显著。为了解决城轨环境振动问题,越来越多的振动控制产品上线使用,包括振源减振、路径隔振、受振体隔振等措施,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振动控制方式是采用振源减振产品,以北京为例,一些新建线的减振轨道使用长度达到线路长度的50%以上。在轨道减振的设计选型阶段,设计单位会根据城轨沿线的敏感点分布情况,按照低、中、高级减振要求选取不同等级的振源减振产品,以使其满足振动环评要求。
[0003]但是,在振源减振产品实际使用过程中,减振轨道的大范围敷设,并未带来尽如人意的实际减振效果,常常会由于振动超标而遭到投诉。在不考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减振轨道弹性元件服役状态劣化、随机激励等多种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轨道的减振性能具备显著的不确定性;(2)随着轮轨磨耗状态的持续发展,减振轨道区段振动响应本身显著增强。
[0004]再比如:由于评价方法未考虑到实际应用的不确定性等,导致减振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未达到标称的减振量级;设计时并未考虑实际地层条件和减振产品的工作频率的匹配,导致对主要频段的减振能力不足;列车车况下降以及钢轨磨耗等,导致了振动量级的增加;减振轨道弹性元件的服役性能退化,等等。然而,目前在减振轨道的设计及选型过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减振轨道全生命周期的振动控制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目标区域减振轨道和相邻普通轨道的隧道壁位置的垂向振动进行长期监测,获得振动加速度数据;对预设监测周期内全天候的所述振动加速度数据进行最大Z振级分析和Z振级插入损失分析;根据所述最大Z振级分析和所述Z振级插入损失分析的结果,综合定量评价所述减振轨道的振动控制能力和/或减振轨道的服役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减振轨道全生命周期的振动控制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目标区域减振轨道和相邻普通轨道的隧道壁位置的垂向振动进行长期监测,获得振动加速度数据;包括:将振动加速度测点设置于目标区域减振轨道和相邻普通轨道的轨面以上预设高度处的隧道壁铅垂向;采用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对目标区域减振轨道和相邻普通轨道进行长期实时振动监测,获得振动加速度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减振轨道全生命周期的振动控制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预设监测周期内全天候的所述振动加速度数据进行最大Z振级分析,包括:采用式(1)评价城市区域的环境振动水平:式中,VL
Z
反映1~80Hz频段内振动响应的统计结果;VL
i
为第i个频带的振动加速度级;α
i
为第i个频带的计权因子;VL
Z
计算积分常数设为1s、重叠系数为β。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铁减振轨道全生命周期的振动控制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预设监测周期内全天候的所述振动加速度数据进行Z振级插入损失分析,包括:采用式(2)计算减振轨道减振效果的定量评价指标,为插入损失IL;式中,VL
w0
为通过式(1)计算得出的普通轨道的振动级;VL
w1
为通过式(1)计算得出的减振轨道的振动级;a
w0
为普通轨道的振动加速度;a
w1
为减振轨道的振动加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铁减振轨道全生命周期的振动控制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最大Z振级分析和所述Z振级插入损失分析的结果,综合定量评价所述减振轨道的振动控制能力和/或减振轨道的服役性能,包括:采用减振轨道插入损失计算公式(2),推导出减振余量;根据所述减振余量,得出减振轨道服役时间t后在一个预设监测周期内的减振失效概率;所述减振失效概率与轮轨动态激励的随机性和减振元件自身服役性能的劣化相关;采用减振轨道插入损失计算公式(2),计算出减振轨道服役时间t后插入损失的损失率;
根据所述减振轨道服役时间t后的减振失效概率、插入损失的损失率,综合定量评价所述减振轨道的振动控制能力和/或减振轨道的服役性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铁减振轨道全生命周期的振动控制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减振轨道插入损失计算公式(2),推导出减振余量,包括:根据减振轨道插入损失计算公式(2),推导出减振余量计算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航,吴宗臻,王文斌,张胜龙,李玉路,魏志恒,周安国,王小锁,吴泽宇,戴源廷,李洋,赵正阳,朱彬,尹文泽,
申请(专利权)人: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