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LEVCD
‑
2SFCA模型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可达性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设施规划分析领域,涉及一种基于LEVCD
‑
2SFCA模型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可达性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作为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其规划和建设是电动汽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在缺少完善的电动汽车规划和布局方法的情况下,仅有少量的城市开始了充电设施的建设,制约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0003]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合理规划部点有利于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和行驶充电的便利性,通过对充电设施规划的积极探索和研究,能够为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优化充电基础设施位置,从而节约充电站建造成本,并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服务质量。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中,充电站的可达性是评判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平等化的重要性因素,也是判断充电服务资源配置过剩或短缺的重要指标;同时,可达性是城市电动汽车充电站空间配置现状的分析手段,也是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LEVCD
‑
2SFCA模型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可达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研究区内一定时期的电动汽车轨迹数据和影响充电站选址的驱动因子POI点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形成数据集;S2、采用充电需求算法分析电动汽车轨迹数据,得到历史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点;S3、分析步骤S1中的影响充电站选址的驱动因子数据的属性,根据属性信息划分等级,利用ArcGIS软件生成不同驱动因子对应的核密度图,将关于POI点数据的核密度数据归一化,并通过权重叠加求和,得到研究区各个位置的适应度F;S4、根据步骤S3中得到的适应度F,将落在栅格内点的适应度通过该栅格适应度表示,将研究区域最大需求与当下研究区希望达到的最小服务半径对应,计算得到待求点充电站的服务半径;S5、根据步骤S1~S4得到的数据进行2SFCA可达性分析;S6、根据步骤S5的分析结果得到所有充电站定量的可达性数据,形成可达性地图,根据可达性地图为充电站可达性做评价,作为充电站选址的参考依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电动汽车轨迹数据包括:汽车的唯一标识、剩余电量、经纬度、车辆状态、充电状态、载客状态、速度和时间;所述驱动因子POI点数据包括:学校、医院、商场、道路和停车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数据的预处理为:对电动汽车轨迹数据的异常值和缺失值进行修正、补充和数据重构,对POI点数据的属性信息进行分析,对POI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并采用词频加权算法获取POI点数据的权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根据不同性质的车辆选择对应的充电需求算法,得到历史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动汽车为出租车时,充电需求算法如下:1)以每辆新能源汽车为单位,筛选速度为0以及载客情况为0的点;2)判断1)中筛选出的点是否在充电站半径50m的圆形区域范围内;3)将位于范围内的点放入集合中,找出该点所在轨迹中符合速度始终为0且持续时间为40~120min的片段;4)找出3)中得到的片段最邻近的载客情况为1的点,以作为充电需求点;5)遍历每条新能源汽车的轨迹,收集所有符合要求的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动汽车为普通乘用车时,充电需求算法如下;1)通过电动汽车剩余电量上升的时间、停车地点和停车时长来确定充电...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