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交直流混联系统的阻抗网络建模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424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09:47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建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的阻抗网络建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建立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各电力设备的阻抗模型,并建立除变流器外的交流网络节点导纳矩阵,通过建立包含变流器的交流系统导纳矩阵和直流网络的多端口模型,得到交直流混联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电路方程连接可表征设备动态特定的阻抗模型,并建立系统节点的电压电流关系,从而得到可表征系统整体动态特性的阻抗网络模型,能够适用于大规模实际交直流混联系统建模,且有利于振荡机理分析,增强了建模方法的通用性和全面性,使建模结果更加可靠。使建模结果更加可靠。使建模结果更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直流混联系统的阻抗网络建模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建模
,特别涉及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的阻抗网络建模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对交直流混联电网系统进行建模,从而对电力系统振荡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以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0003]然而,相关技术中,由于现有建模方法建模过程复杂,难以适用于大规模实际系统建模,且适用范围有限,无法针对大规模复杂交直流混联系统进行准确建模,增大了建模计算的复杂程度,降低了所建系统模型的可靠性,导致建模方法的通用性和全面性不足,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问题的认识作出的:
[0005]随着电力系统向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方向发展,电力系统中接入了大量的电力电子变流器,用于交直流电能转换,未来的电力系统将表现为交直流混联电网。
[0006]然而,大量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入显著影响系统的动态特性,可能引发振荡稳定性问题,严重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振荡稳定性问题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的阻抗网络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各电力设备的阻抗模型;根据所述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各电力设备的阻抗模型,建立除变流器外的交流网络节点导纳矩阵;根据所述节点导纳矩阵建立包含变流器的交流系统导纳矩阵;建立直流网络的多端口模型;以及结合所述包含变流器的交流系统导纳矩阵和所述直流网络的多端口模型,得到所述交直流混联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变流器外的交流网络节点导纳矩阵的建立公式为:其中,为除变流器外的交流网络节点导纳矩阵,为对角矩阵,对角线元素为各交流设备的导纳模型,为节点

支路关联矩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变流器的交流系统导纳矩阵的建立公式为:其中,为变流器的交流系统导纳矩阵,为除变流器外的交流网络节点导纳矩阵所拓展的2n+m维矩阵,Y
j
为三端口导纳模型拓展所得2n+m维矩阵,j为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变流器设备编号,n为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存在交流节点数,m为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存在变流器数;将分块记为其中,Y
11
为2n维矩阵,Y
11
为m维矩阵,Y
12
为2n
×
m维矩阵,Y
21
为m
×
2n维矩阵,n为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存在交流节点数,m为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存在变流器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网络的多端口阻抗模型为Y
dc
,其为m维矩阵,Y
dc
可以通过短路系数测量方法或者节点电压法得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直流混联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的建立公式为:其中,Y
ext
为交直流混联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Y
dc
为直流网络的多端口m维矩阵,Y
11
为2n维矩阵,Y
22
为m维矩阵,n为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存在交流节点数,m为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存在变流器数。6.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的阻抗网络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构建模块,用于建立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各电力设备的阻抗模型;第二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各电力设备的阻抗模型,建立除变流
器外的交流网络节点导纳矩阵;第三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傲宇谢小荣梅勇汪林光高永强许诘翊黄方能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