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420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涉及石油行业中古地貌恢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步骤A、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确定参考面;步骤B、基于高分辨率层序解释技术,利用三维深度域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追踪参考面和目的层的顶、底界面;步骤C、确定地层倾角和目的层真厚度;步骤D、计算古地貌,并进行显示。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选择区域性等时面作为参考面,借助深度域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出目的层顶、底面,利用参考层和目的层的形态计算出地层倾角,最终通过计算恢复古地貌形态。本方法充分考虑到地层倾角因素和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因此恢复古地貌的精度较高。因此恢复古地貌的精度较高。因此恢复古地貌的精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行业中古地貌恢复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古地貌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才真正开始重视构造地貌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储油构造和地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指导了沾化凹陷孤北洼陷古潜山和华北油田古潜山等一批油气田的发现。古地貌是控制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古地貌恢复已成为含油气盆地的研究热点,但也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主要有残余厚度法、印模法、沉积学分析法等。残余厚度法作为简单易行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残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的基本思想是:选择目的层下伏未被剥蚀的稳定地层作为古地貌恢复的等时参考面。将选取的等时参考面拉平,其上部地层的残余厚度大小可以反应古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残余地层厚度大的古地貌高势区沉积高能相带,岩石中保留有较大的原生孔隙、泥质含量低,并且古地貌高势区易于发生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反之,残余地层厚度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确定参考面;步骤B、基于高分辨率层序解释技术,利用三维深度域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追踪参考面和目的层的顶、底界面;步骤C、确定地层倾角和目的层真厚度;步骤D、计算古地貌,并进行显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确定参考面,具体是指,通过录井、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对比,以及井震精细标定,确定参考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录井的岩性数据和测井曲线确定所述参考面;测井缺陷为伽马曲线,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和对比是指钻井剖面上的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和对比。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井和地震标定后,在地震资料能分辨的前提下,在地震剖面上精细解代表参考面的层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为:通过井震精细标定,确定出目的层顶、底界面,采用高分辨率层序解释技术,用最优化的分析思想对地震数据体进行空间解构,得到三维地层模型;再从三维地层模型中抽取参考面成为、目的层顶、底界面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杰冉崎徐伟黄天俊郭贵安张连进杨长城陶夏妍苏世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