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总线仪表的连接结构,包括:总线箱体;插接于所述总线箱体上的至少两个接线端子排,所述接线端子排上设有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与所述接线端子排通过导线连接的总线仪表;与所述接线端子排通过第一导线连接的转接头;与所述转接头挂钩连接的手操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满足操作者独立完成总线仪表的通讯试验,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缩短调试周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总线仪表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总线仪表调试
,特别是指一种总线仪表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核化工领域大规模使用FF(FoundationFieldbus,基金会现场总线)总线通讯的试点工程,现场安装大量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类FF总线通讯仪表,总线仪表相对于传统仪表的优势在于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测量数据。达到更精确的测量和稳定控制,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分散控制系统)机柜采用的继承模块依赖网段的形式采集数据,一根通讯电缆对应一个网段,每个网段对应的就地FF总线箱最多可以同时通讯12块FF总线仪表。
[0003]因每块FF总线仪表需要操作人员在现场进行回路试验,用于验证是否其能进行远程通讯,目前市面具备调试各类FF总线仪表较好的手操作器有很多系列,但在调试过程中发现购买的原厂手操器配套表笔是挂钩式连接,由于现场很多FF总线仪表接线端子均采用螺钉紧固,手操器挂钩式表笔无法固定在仪表连接端,进行仪表参数修改或远程通讯试验。所以在前期调试时至少需要两名操作人员配合。一人手持挂钩式表笔并联在仪表接线端子或FF总线箱端子上,另一人手持手操器进行参数设置、远程通讯等操作,在调试过程中极其不便,且容易发生挂钩式表笔未与仪表接线柱充分接触造成虚接或表笔短接在一起的现象,造成远程通讯试验出现故障,且人员工作强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总线仪表的连接结构,能够满足操作者独立完成总线仪表的通讯试验,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缩短调试周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总线仪表的连接结构,包括:
[0007]总线箱体;
[0008]插接于所述总线箱体上的至少两个接线端子排,所述接线端子排上设有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
[0009]与所述接线端子排通过导线连接的总线仪表;
[0010]与所述接线端子排通过第一导线连接的转接头;
[0011]与所述转接头挂钩连接的手操器。
[0012]可选的,所述总线箱体上设有多个插孔;
[0013]所述接线端子排的一面设有至少一个插杆,用于插入所述插孔中与所述总线箱体插接。
[0014]可选的,所述总线仪表上设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
[0015]所述正极接线柱通过导线与所述正极接线端子可拆卸连接;
[0016]所述负极接线柱通过导线与所述负极接线端子可拆卸连接。
[0017]可选的,所述转接头包括:
[0018]底板;
[0019]嵌设于所述底板上的两组安装端子,两组所述安装端子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0020]其中,每组所述安装端子包括:第一安装端子和第二安装端子。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端子和所述第二安装端子均包括:
[0022]嵌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
[0023]与所述安装槽旋转连接的螺栓,所述螺栓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
[0024]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端子还包括:
[0025]设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螺栓之间的垫片;
[0026]所述垫片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0027]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旋入所述安装槽中与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
[0028]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与所述手操器挂钩连接。
[0029]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线包括:
[0030]线体,所述线体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排可拆卸连接;
[0031]设于所述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线体一体成型的U型的金属片,用于压接在第二安装端子的安装槽和螺栓之间与所述第二安装端子可拆卸连接。
[0032]可选的,所述手操器包括:
[0033]手操器本体;
[0034]设于所述手操器本体上的至少两个手操器接线柱;
[0035]与所述手操器接线柱可拆卸连接的表笔。
[0036]可选的,所述表笔包括:
[0037]表笔导线;
[0038]设于所述表笔导线的一端且与所述表笔导线一体成型的表笔头,用于与第二连接孔挂钩连接;
[0039]设于所述表笔导线另一端且与所述表笔导线一体成型的表笔连接头,用于与所述手操器接线柱插接。
[0040]可选的,所述表笔头的端部呈U形。
[0041]本技术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42]本技术的上述方案,通过总线箱体;插接于所述总线箱体上的至少两个接线端子排,所述接线端子排上设有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与所述接线端子排通过导线连接的总线仪表;与所述接线端子排通过第一导线连接的转接头;与所述转接头挂钩连接的手操器。能够满足操作者独立完成总线仪表的通讯试验,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缩短调试周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43]图1是本技术的总线仪表的连接结构的整体连接关系示意图;
[0044]图2是本技术的总线仪表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3是本技术的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4是本技术的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5是本技术的安装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6是本技术的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7是本技术的第一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8是本技术的手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9是本技术的表笔的结构示意图。
[0052]附图标记说明:
[0053]1、总线箱体;11、接线端子排;111、正极接线端子;112、负极接线端子;2、总线仪表;21、正极接线柱;22、负极接线柱;3、第一导线;31、线体;32、金属片;4、转接头;41、底板;42、安装端子;421、第一安装端子;4211、安装槽;4212、螺栓;4213、垫片;42131、第一连接孔;42132、第二连接孔;422、第二安装端子;5、手操器;51、手操器本体;52、手操器接线柱;53、表笔;531、表笔导线;532、表笔头;533、表笔连接头;6、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55]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总线仪表的连接结构,包括:总线箱体1;插接于所述总线箱体1上的至少两个接线端子排11,所述接线端子排11上设有正极接线端子111和负极接线端子112;与所述接线端子排11通过导线连接的总线仪表2;与所述接线端子排11通过第一导线3连接的转接头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总线仪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总线箱体(1);插接于所述总线箱体(1)上的至少两个接线端子排(11),所述接线端子排(11)上设有正极接线端子(111)和负极接线端子(112);与所述接线端子排(11)通过导线连接的总线仪表(2);与所述接线端子排(11)通过第一导线(3)连接的转接头(4);与所述转接头(4)挂钩连接的手操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仪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箱体(1)上设有多个插孔;所述接线端子排(11)的一面设有至少一个插杆,用于插入所述插孔中与所述总线箱体(1)插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仪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仪表(2)上设有正极接线柱(21)和负极接线柱(22);所述正极接线柱(21)通过导线与所述正极接线端子(111)可拆卸连接;所述负极接线柱(22)通过导线与所述负极接线端子(112)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仪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4)包括:底板(41);嵌设于所述底板(41)上的两组安装端子(42),两组所述安装端子(42)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41)上;其中,每组所述安装端子(42)包括:第一安装端子(421)和第二安装端子(4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总线仪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端子(421)和所述第二安装端子(422)均包括:嵌设于所述底板(41)上的安装槽(4211),所述安装槽(4211)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与所述安装槽(4211)旋转连接的螺栓(4212),所述螺栓(4212)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总线仪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林林,王毅,王鹏,罗坤,董春华,贺七一,张谞,浪海燕,房高峰,苟海全,刘军元,邹琛华,高旭,沙玉财,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四零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