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雷电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3783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线路雷电保护装置,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绝缘支撑体,绝缘支撑体的顶端与上连接头相连,上连接头上连有上放电环,上放电环上设有上弧形主体和与上连接座,上弧形主体上布置有多个上灭弧室,上弧形主体上连有上电极,上电极的外端头通过上玻璃盖盖合,绝缘支撑体的底端与下连接头相连,下连接头上连有下放电环,下放电环上设有下弧形主体和与下连接座,下弧形主体下布置有多个下灭弧室,下弧形主体上连有下电极,下电极的外端头通过下玻璃盖盖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减少该条线路雷击停电事故,提高防雷效果,减少雷击设备损毁及跳闸的经济损失,提高线路可靠性。提高线路可靠性。提高线路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路雷电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气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保护电气设备免受过电压的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防止1

35KV 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架空绝缘导线安装氧化物避雷器,在支柱绝缘子负荷侧安装耐弧金具。使用避雷器,虽然防护效果好,但施工安装复杂、投资大;使用支柱绝缘子负荷侧安装耐弧金具,其主要包括穿刺线夹、耐弧电极、接地引弧电极和绝缘护罩等,该方式存在易受环网供电负荷侧变化影响的缺点,并且只能起到防弧作用。
[0003]从专利CN200710042031.3中已知一种防雷电柱式绝缘子,其具有包括两个夹紧元件的夹具,下夹紧元件配备有导电杆,其中,其下端与绝缘子的下端端子形成固定气隙。
[0004]该绝缘子的缺点是需要电力线中的电压断开来熄灭固定放电间隙内由雷电过电压引起的放电电弧,因为这样的放电电弧具有高安培数并且在没有电压断开的情况下保持在自我维持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腔吹弧式线路防雷装置,当改造后的线路落雷后,多腔吹弧防雷装置可快速导通雷电电路并将其释放到空气中。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线路雷电保护装置,包括绝缘支撑体,绝缘支撑体的顶端与上连接头相连,绝缘支撑体的底端与下连接头相连。
[0007]上连接头上连有上放电环,上放电环包括上弧形主体和与上弧形主体同心布置的上连接座,上弧形主体与上连接座之间通过多个上连接杆相连,上弧形主体设有上缺口,上弧形主体上布置有多个上灭弧室,多个上灭弧室围绕上弧形主体的中心等角度间隔布置,上弧形主体上连有上电极,上电极的外端头通过上玻璃盖盖合。
[0008]上连接头与上弧形主体之间通过上固定支架相连。
[0009]下连接头上连有下放电环,下放电环包括下弧形主体和与下弧形主体同心布置的下连接座,下弧形主体与下连接座之间通过多个下连接杆相连,下弧形主体设有下缺口,下弧形主体上布置有多个下灭弧室,多个下灭弧室围绕下弧形主体的中心等角度间隔布置,下弧形主体上连有下电极,下电极的外端头通过下玻璃盖盖合。
[0010]下连接头与下弧形主体之间通过下固定支架相连。
[0011]绝缘支撑体为橡胶材质。
[0012]上电极上开有孔,下电极上开有孔。
[0013]本技术确保固定气隙中放电电弧的熄灭而不必断开电力线中的电压,这是因为多腔室避雷器包括许多限制可能的放电电流的放电间隙,由于放电电流通过固定气隙流动,其极限值导致过电压脉冲终止后多电极避雷器以及固定气隙中的放电电弧自动熄灭,
而不必断开电力线电压。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上放电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中下放电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为绝缘支撑体,2为上连接头,3为下连接头,4为上放电环,41为上弧形主体,42为上连接座,43为上连接杆,44为上缺口,45为上灭弧室,46为上电极,47为上玻璃盖,48为上固定支架,5为下放电环,51为下弧形主体,52为下连接座,53为下连接杆,54为下缺口,55为下灭弧室,56为下电极,57为下玻璃盖,58为下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如图1

3所示,线路雷电保护装置,包括绝缘支撑体1,绝缘支撑体1的顶端与上连接头2相连,绝缘支撑体1的底端与下连接头3相连,上连接头2于下连接头3均为金属链接头,上连接头2与横担固定支架相连,下连接头3与引线相连。
[0020]上连接头2上连有上放电环4,上放电环4包括上弧形主体41和与上弧形主体41同心布置的上连接座42,上弧形主体41与上连接座42之间通过多个上连接杆43相连,上弧形主体41设有上缺口44,上弧形主体41上布置有多个上灭弧室45,多个上灭弧室45围绕上弧形主体41的中心等角度间隔布置,上弧形主体41上连有上电极46,上电极46的外端头通过上玻璃盖47盖合。
[0021]上连接头2与上弧形主体41之间通过上固定支架48相连。
[0022]下连接头3上连有下放电环5,下放电环5包括下弧形主体51和与下弧形主体51同心布置的下连接座52,下弧形主体51与下连接座52之间通过多个下连接杆53相连,下弧形主体51设有下缺口54,下弧形主体51上布置有多个下灭弧室55,多个下灭弧室55围绕下弧形主体51的中心等角度间隔布置,下弧形主体51上连有下电极56,下电极56的外端头通过下玻璃盖57盖合。
[0023]下连接头3与下弧形主体51之间通过下固定支架58相连。
[0024]上放电环4与下放电环5均为硅橡胶材质的无伞裙结构。
[0025]采用上放电环4与下放电环5结构,分别安装于绝缘支撑体1上下两端的金属部分,上放电环4与下放电环5是由一定数量的金属内电极组成,这些金属内电极安装在一个外包硅橡胶的绝缘环上,每两个金属内电极之间有一个小的间隙又称灭弧室。在被保护的35kV架空电网上安装多腔型线路防雷装置时,如果是防直雷造成的危害,每条回路在每个杆塔上需安装三个保护装置;如果只需预防感应雷过电压造成的危害,每条回路在每根杆塔上安装一个保护装置,需要交错安装。当雷击发生时,多腔型线路防雷装置可接收到过电压,上下环电极之间的空气间隙会被击穿,随后外部电极间的放电现象就传播到简易淬弧系统内部,所有中间金属内电极之间的电气间隙会连续放电。此系统可将一个大功率的雷电过
电压所产生的大电弧转化为大量的小电弧,这些小电弧再由两个相邻电极之间的小灭弧室排出。在电弧释放的过程中灭弧室所产生的高压气体将电弧吹至周围的空气中,从而把电弧熄灭。最大灭弧时间不超过10 毫秒,从而保证使电网稳定运行,减少供电系统断电或重合闸操作,多腔吹弧能够保护架空线路免遭直击雷和感应雷袭击,有助于防止断线、绝缘支撑体1被击穿和停电,线路防雷设备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接地,特别适用于降租困难的土壤电阻率地区及接地施工困难的山区。
[0026]其中,作为优选的,绝缘支撑体1为橡胶材质。
[0027]上电极46上开有小孔,下电极56上开有小孔,通过小孔与外部空气连通,当防雷装置遭受雷击过电压时,气腔内的空气间隙会被击穿。
[0028]线路防雷的关键在于防雷装置与线路的绝缘配合,需要调整防雷装置的临界闪络电压,使其小于受保护绝缘子的基本绝缘水平,以确保在有直击雷或感应雷时,防雷装置可以先于绝缘子发生动作,从而避免绝缘子的闪络。
[0029]由于线路连接变压器,当线路上的防雷装置动作闪络时,线路中便会产生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线路雷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支撑体(1),所述绝缘支撑体(1)的顶端与上连接头(2)相连,所述绝缘支撑体(1)的底端与下连接头(3)相连;所述上连接头(2)上连有上放电环(4),所述上放电环(4)包括上弧形主体(41)和与上弧形主体(41)同心布置的上连接座(42),所述上弧形主体(41)与上连接座(42)之间通过多个上连接杆(43)相连,所述上弧形主体(41)设有上缺口(44),所述上弧形主体(41)上布置有多个上灭弧室(45),多个上灭弧室(45)围绕上弧形主体(41)的中心等角度间隔布置,所述上弧形主体(41)上连有上电极(46),所述上电极(46)的外端头通过上玻璃盖(47)盖合;所述上连接头(2)与上弧形主体(41)之间通过上固定支架(48)相连;所述下连接头(3)上连有下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毅超周灵燕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朗坤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