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光圈镜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54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光圈镜头结构,所述多光圈镜头结构包括:第一镜筒;第二镜筒,所述第二镜筒装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后方;设置于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之间的第一透镜;可变光圈组件,所述可变光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外侧;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布的多片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搭配调心技术的多光圈镜头结构设计,采用前端镜片、镜筒、可变光圈调心的方式兼顾和平衡多个光圈的性能。调心的方式兼顾和平衡多个光圈的性能。调心的方式兼顾和平衡多个光圈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光圈镜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光学镜头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多光圈镜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快速迭代发展,摄像镜头在这些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越加广泛,甚至出现以手机镜头技术为主要亮点吸引消费者的营销方式。目前,手机摄像头中多配备长焦、大像面、广角、超广角、前置小头等类型摄像头。消费者在不同环境下拍摄时,手机通过在这些不同镜头的之间的切换,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环境下的拍摄需求。然而这些相互切换的单镜头本身的光学性能参数不会变化,就出现了将可控制光学镜头参数变化的元件引入到镜头中来。例如出现了一些诸如液态镜片镜头、TLENS镜头、连续变焦镜头、可变光圈镜头等特殊的手机镜头。
[0003]多光圈镜头的技术难点主要是在制造的过程中会出现多个光圈之间的性能难以平衡兼顾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传统的镜头结构需要调整光学系统和模具来优化改善,费时费力并耗费大量的资金,如果在多光圈镜头结构设计中引入调心技术就能够实现在调心时通过前端的镜片补偿和平衡不同光圈之间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制造的过程中会出现多个光圈之间的性能难以平衡兼顾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搭配调心技术的多光圈镜头结构设计,采用前端镜片、镜筒、可变光圈调心的方式兼顾和平衡多个光圈的性能。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光圈镜头结构,所述多光圈镜头结构包括:第一镜筒;第二镜筒,所述第二镜筒装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后方;设置于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之间的第一透镜;可变光圈组件,所述可变光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外侧;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布的多片透镜。
[0006]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具有位于中央的工作部和位于外端的连接部。
[0007]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镜筒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透镜的连接部连接的粘结部;所述第一透镜的连接部与所述粘结部之间通过第一胶水层连接固定。
[0008]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镜筒还包括:
[0009]用于与所述第一镜筒的后端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台阶;及
[0010]用于与所述可变光圈组件的后端连接的第二台阶。
[0011]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镜筒的后端连接部通过第二胶水层与所述第一台阶相粘结,所述可变光圈组件的后端通过第三胶水层与第二台阶相粘结。
[0012]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透镜组还包括:设置于相邻透镜之间的隔圈和/或遮光片,及设置于光轴像侧的压圈。
[0013]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透镜组还包括一个以上异形隔圈;所述异
形隔圈的内侧厚度H1和外侧厚度H2满足:H1≥0.15mm,H2≥0.3mm,1>H1/H2>0.5;所述异形隔圈的内侧承靠长度L1和外侧辅助承靠长度L2满足:L1≥0.3mm,L2≥0.3mm。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的利用可变光圈组件、第一镜筒、第二镜筒、第一透镜及透镜组的结构设计有利于调心技术的实现,第一层胶水在第一透镜调心完成之后直接进行UV固化。第一透镜与位于第二镜筒内的透镜组形成成像系统进行成像。其间在调心的过程中可以侧重的对某一成像视场进行调心,以平衡多光圈中各个光圈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多光圈镜头结构的镜头零件爆炸图;
[0018]图2为多光圈镜头结构的镜头外观图;
[0019]图3为多光圈镜头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4为可变光圈组件的示意图;
[0021]图5为第一透镜的剖视图;
[0022]图6为第一镜筒的剖视图;
[0023]图7为第二镜筒的立体图;
[0024]图8为胶水层的示意图;
[0025]图9为异形隔圈的剖视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1‑
可变光圈组件,2

第一镜筒,21

尖脚部,22

后端连接部,3

第二镜筒,31

粘结部,32

第一台阶,33

第二台阶,4

第一透镜,41

工作部,42

连接部,5

第二透镜,6

第三透镜,7

第四透镜,8

第五透镜,9

第六透镜,10

第七透镜,11

遮光片,12

隔圈,13

异形隔圈,14

压圈,15

胶水,151

第一胶水层,152

第二胶水层,153

第三胶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设置”、“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示例性实施例
[003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光圈镜头结构,所述多光圈镜头结构包括:可变光圈组件1、第一镜筒2、第二镜筒3、第一透镜4、透镜组。所述第二镜筒3装配于所述第一镜筒2的后方,第一透镜4设置于第一镜筒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光圈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光圈镜头结构包括:第一镜筒;第二镜筒,所述第二镜筒装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后方;设置于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之间的第一透镜;可变光圈组件,所述可变光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外侧;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布的多片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圈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位于中央的工作部和位于外端的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光圈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筒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透镜的连接部连接的粘结部;所述第一透镜的连接部与所述粘结部之间通过第一胶水层连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圈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筒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镜筒的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禹侯新新陈奇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