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49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锚索结构,包括第一锚筋体,第一锚筋体包括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活动套接在第一锚筋体终端的外壁,所述第一锚筋体终端的外壁且靠近第一承载板的右侧固定套接有绑扎线,所述第一锚筋体的内壁且远离第一承载板的一端活动套接有架线环,所述架线环的右侧活动套接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的外壁活动套接有第三承载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第一承载固定器于第二承载固定器,由于第一承载固定器于第二承载固定器的外壁设有两个方向的固定杆,再将锚索放进孔内的时候,固定杆可有效的将孔的内壁牢牢抓实,进一步的达到了不易脱落的目的。进一步的达到了不易脱落的目的。进一步的达到了不易脱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锚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锚索,是通过外端固定于坡面,另一端锚固在滑动面以内,稳定岩体中穿过边坡滑动面的预应力钢绞线,直接在画面产生抗滑阻力、增大抗滑摩擦阻力,使结构面处于压紧状态,以提高边坡岩体的整体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能,有效的控制岩体的位移。
[0003]但是目前的锚索结构都比较简单,直接一根锚索插入孔内,不能有效的将其固定住,在遇到晃动的时候,很容易的锚索就会被晃出来,不能使其直接在孔内完成浇灌,后期也会面临脱落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提供一种锚索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可以将锚索有效的固定在孔内,且在遇到晃动的时候,不易脱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锚索结构,包括第一锚筋体,第一锚筋体包括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活动套接在第一锚筋体终端的外壁,所述第一锚筋体终端的外壁且靠近第一承载板的右侧固定套接有绑扎线,所述第一锚筋体的内壁且远离第一承载板的一端活动套接有架线环,所述架线环的右侧活动套接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的外壁活动套接有第三承载板。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承载板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中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承载固定器,所述第一承载固定器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中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承载固定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锚筋体终端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导向帽,所述导向帽的左侧固定套接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左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终端的左侧活动套接有第四承载板,所述第四承载板的左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的外壁活动套接有承压螺旋筋。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锚筋体的底端设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底端设有第二锚筋体。
[0009]进一步的,所述架线环的中心开设有第一注浆孔,所述架线环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固定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杆,所诉和第一固定杆尾端的内壁固定套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承载固定器内壁的中心开设有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二注浆孔的右侧且位于第一承载固定器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锚筋孔,远离所述第一锚筋孔的一端且位于第二注浆孔的左侧开设有第二锚筋孔,所述第二注浆孔的下方且位于第一承载固定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螺栓,所述第一拉杆螺栓的底端固定套
接有第一螺锁,所述第二注浆孔的上方且位于第一承载固定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螺栓,所述第二拉杆螺栓的底端固定套接有第二螺锁。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跟优点:
[0012]本技术通过设有第一承载固定器于第二承载固定器,由于第一承载固定器于第二承载固定器的外壁设有两个方向的固定杆,再将锚索放进孔内的时候,固定杆可有效的将孔的内壁牢牢抓实,进一步的达到了不易脱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架线环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承载固定器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承载固定器反面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为:1、第一锚筋体;2、绑扎线;3、架线环;301、固定孔;302、第一注浆孔;4、第二承载板;5、第三承载板;6、第一承载板;7、第一承载固定器;701、第一固定杆;702、第二注浆孔;703、第一锚筋孔;704、第二锚筋孔;705、第一拉杆螺栓;7051、第一螺锁;706、第二拉杆螺栓;7061、第二螺锁;707、第二固定杆;8、第二承载固定器;9、注浆管;10、第二锚筋体;11、承压螺旋筋;12、第四承载板;13、限位片;14、导向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锚索结构,包括第一锚筋体1,第一锚筋体1包括第一承载板6,第一承载板6活动套接在第一锚筋体1终端的外壁,第一锚筋体1终端的外壁且靠近第一承载板6的右侧固定套接有绑扎线2,第一锚筋体1的内壁且远离第一承载板6的一端活动套接有架线环3,架线环3的右侧活动套接有第二承载板4,第二承载板4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的外壁活动套接有第三承载板5。
[0020]参照图1,第三承载板5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中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承载固定器7,第一承载固定器7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中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承载固定器8。
[0021]参照图1,第一锚筋体1终端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导向帽14,导向帽14的左侧固定套接有限位片13,限位片13的左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终端的左侧活动套接有第四承载板12,第四承载板12的左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的外壁活动套接有承压螺旋筋11。
[0022]参照图1,第一锚筋体1的底端设有注浆管9,注浆管9的底端设有第二锚筋体10。
[0023]参照图2,架线环3的中心开设有第一注浆孔302,架线环3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301。
[0024]参照图3

4,第一承载固定器7的外壁固定套接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杆701,所诉和第一固定杆701尾端的内壁固定套接有第二固定杆707,第一承载固定器7内壁的中心开设有第二注浆孔702,第二注浆孔702的右侧且位于第一承载固定器7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锚筋孔703,远离第一锚筋孔703的一端且位于第二注浆孔702的左侧开设有第二锚筋孔704,第二
注浆孔702的下方且位于第一承载固定器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螺栓705,第一拉杆螺栓705的底端固定套接有第一螺锁7051,第二注浆孔702的上方且位于第一承载固定器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螺栓706,第二拉杆螺栓706的底端固定套接有第二螺锁7061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6]再组装锚索的时候,首先按照设计要求标化锚索下料的长度,应包含张拉段长度1.5米,切割时,必须用切割机机械切割第一锚筋体1与第二锚筋体10,严禁使用电焊和气割第一锚筋体1与第二锚筋体10,用切割机在第一锚筋体1与第二锚筋体10的端头标志分组,标准要求切入第一锚筋体1与第二锚筋体10中,预防张拉时,剥掉外套皮、弄混第一锚筋体1与第二锚筋体10的分组,将第一承载板6、第二承载板4、第三承载板5与第四承载板12分别穿入第一锚筋体1与第二锚筋体10的内部,用第一拉杆螺栓705与第二拉杆螺栓706固定,同时在第四承载板12的顶端固定好承压螺旋筋11,最后将导向帽14固定在第一锚筋体1与第二锚筋体10的底端,随后,将注浆管9安装至第一锚筋体1与第二锚筋体10的中间,最后在将整体锚索放置孔内,第一承载固定器7与第二承载固定器8外壁的第一固定杆701与第二固定杆707就会把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索结构,包括第一锚筋体(1),其特征在于:第一锚筋体(1)包括第一承载板(6),所述第一承载板(6)活动套接在第一锚筋体(1)终端的外壁,所述第一锚筋体(1)终端的外壁且靠近第一承载板(6)的右侧固定套接有绑扎线(2),所述第一锚筋体(1)的内壁且远离第一承载板(6)的一端活动套接有架线环(3),所述架线环(3)的右侧活动套接有第二承载板(4),所述第二承载板(4)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的外壁活动套接有第三承载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承载板(5)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中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承载固定器(7),所述第一承载固定器(7)的右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中部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承载固定器(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筋体(1)终端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导向帽(14),所述导向帽(14)的左侧固定套接有限位片(13),所述限位片(13)的左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终端的左侧活动套接有第四承载板(12),所述第四承载板(12)的左侧且位于第一锚筋体(1)的外壁活动套接有承压螺旋筋(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白杨尹镖范金海杨柯王友杨光虓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