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传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291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量传导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能量传导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导电连接件和至少两个电极片,第二壳体自第一壳体的一端插入第一壳体内,且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至少两个电极片相对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周向,电极片包括本体和连接端,连接端位于本体的下方,本体的外表面凸出第一壳体的外表面设置,连接端伸入第一壳体内部与第一壳体卡接。导电连接件固定于第二壳体,导电连接件包括导电部和插接口,导电部能与连接端导电连接,插接口伸出第一壳体的插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该能量传导装置,无需在其内设置线束,减小占用空间,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套筒形式,沿轴线方向依次装配,易于拆装,便于维护。护。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量传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能量传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女性的盆底组织的治疗,包括阴道电极的电刺激输出等治疗方法,此类医疗器械较多采用电极片输出电刺激。
[0003]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极片进行输出电刺激的医疗器械,其电极片接线端多采用线束连接的方式输出电流,且较多此类医疗器械采用注塑结构,内部结构单一。采用线束连接的电连接形式存在装配困难,占用空间较多的问题,同时不利于拆装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量传导装置,该能量传导装置能够实现电连接的稳定传导且便于拆装维护。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能量传导装置,其包括:
[0007]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自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0008]至少两个电极片,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所述电极片包括本体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本体的下方,所述本体的外表面凸出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所述连接端伸入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卡接;
[0009]导电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导电部和插接口,所述导电部能与所述连接端导电连接,所述插接口伸出所述第一壳体的插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0010]作为能量传导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能量传导装置还包括弹性电连接件,所述弹性电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导电部,且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所述弹性电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端抵接,以使所述导电部与所述连接端导电连接。
[0011]作为能量传导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连接端包括连接部和卡接头,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卡接头,所述卡接头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抵接,以将所述电极片卡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卡接头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弹性电连接件抵接,以使所述导电部与所述连接端导电连接。
[0012]作为能量传导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内壳插入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内壳上设有第二通孔和配合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所述配合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连接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后,所述内壳继续向所述外壳内移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配合孔配合,以使所述卡接头与所述内壳的内壁抵接。
[0013]作为能量传导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电极片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槽内,所述本体的边缘设置
有翻边部,所述翻边部与所述密封圈压紧配合。
[0014]作为能量传导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壁上设有导向凸台,所述第二壳体插入所述第一壳体内时,所述导向凸台位于所述弹性电连接件的内侧,且所述弹性电连接件靠近所述导向凸台的一端低于所述导向凸台设置。
[0015]作为能量传导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弹性电连接件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导电部连接,所述上连接部的一端为导电配合端,所述导电配合端向远离所述下连接部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导电配合端与所述连接端抵接,以使所述电极片与所述弹性电连接件电连接。
[0016]作为能量传导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导电配合端位于所述上连接部远离所述导向凸台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壳体插入所述第一壳体内时,所述上连接部靠近所述导向凸台的一端低于所述导向凸台设置;所述导电配合端与所述导电部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间隙;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导电配合端抵接的抵接面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向凸台与所述弹性电连接件之间的距离。
[0017]作为能量传导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导电连接件设置为一体式,一体式的所述导电连接件围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周;或,
[0018]所述导电连接件设置为分体式,分体式的所述导电连接件分布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周,且与至少两个所述电极片一一对应设置。
[0019]作为能量传导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每个所述电极片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线方向设置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端,每个所述连接端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弹性电连接件。
[0020]作为能量传导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插入端的一端设置为半球形,所述第一壳体的插入端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0021]作为能量传导装置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能量传导装置为盆腔仪。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提供的能量传导装置,通过设置套筒形式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将电极片设于位于外面的第一壳体的周向,电极片包括本体和连接端,本体的外表面凸出第一壳体的外表面设置,便于与人体更好的贴合。连接端卡接于第一壳体,并伸入第一壳体内部与固定于第二壳体上的导电连接件的导电部电连接,导电连接件的插接口伸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与外部电源连接,至少两个电极片在人体内部形成回路进行电刺激输出。本技术提供的能量传导装置,通过将设于第一壳体外的电极片与第一壳体卡接,且能通过第二壳体上的导电连接件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无需在能量传导装置内设置线束,减小占用空间,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套筒形式,沿轴线方向依次装配,易于拆装,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能量传导装置的爆炸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壳体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壳体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导电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能量传导装置的纵剖图;
[0031]图8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壳体的内壳插入外壳时,连接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伸入内壳的状态示意图;
[0032]图9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壳体的内壳插入外壳后,连接端与内壳卡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0033]图10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弹性电连接件的导电配合端被压缩前和被压缩后的两个状态示意图;
[0034]图1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壳体插入第一壳体时,弹性电连接件与连接端抵接前的状态示意图;
[0035]图1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弹性电连接件与连接端抵接前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1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端与第二壳体上的弹性电连接件抵接前与导向凸台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7]图1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壳体插入第一壳体,弹性电连接件与连接端抵接后的状态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能量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自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壳体(1)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至少两个电极片(3),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周向,所述电极片(3)包括本体(31)和连接端(32),所述连接端(32)位于所述本体(31)的下方,所述本体(31)的外表面凸出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所述连接端(32)伸入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与所述第一壳体(1)卡接;导电连接件(4),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导电连接件(4)包括导电部(41)和插接口(42),所述导电部(41)能与所述连接端(32)导电连接,所述插接口(42)伸出所述第一壳体(1)的插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传导装置还包括弹性电连接件(6),所述弹性电连接件(6)固定于所述导电部(41),且与所述导电部(41)电连接,所述弹性电连接件(6)与所述连接端(32)抵接,以使所述导电部(41)与所述连接端(32)导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32)包括连接部(321)和卡接头(322),所述连接部(321)用于连接所述本体(31)和所述卡接头(322),所述卡接头(322)靠近所述连接部(32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壁抵接,以将所述电极片(3)卡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所述卡接头(322)远离所述连接部(321)的一侧与所述弹性电连接件(6)抵接,以使所述导电部(41)与所述连接端(32)导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所述内壳(12)插入所述外壳(11)内,所述外壳(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21),所述内壳(12)上设有第二通孔(121)和配合孔(1221),沿所述第一壳体(1)的轴线方向,所述配合孔(1221)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21)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通孔(121)连通,所述连接端(32)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21)和所述第二通孔(121)伸入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后,所述内壳(12)继续向所述外壳(11)内移动,所述连接部(321)与所述配合孔(1221)配合,以使所述卡接头(322)与所述内壳(12)的内壁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电极片(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伟盛高杨陈佩胡田涛魏鹏石显成
申请(专利权)人:大悦创新苏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