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组件及其互配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88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及其互配端子,电源连接器组件由相互配对的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2)组成,互配端子由安装在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公、母端子对(120、220)组成,每个公、母端子对收容在对应绝缘本体内的一个对应端子收容通道内且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独立的公、母端子组成,母端子包括平板状基部(2201)及自基部延伸形成的接触臂(2203),公端子具有平板状主体部(1201),母端子对的接触臂向外张开而与公端子对的主体部的内侧面的接触区域弹性抵接。通过两件式的端子结构设计,制程简单且品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及其互配端子,特别是一种用于电路板之 间传输电力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組合件及其中相互配接的公、母端 子。
技术介绍
电子电路的设计者通常会关注于两个基本电路部分,即逻辑(或信号)部 分以及电源部分,且在设计逻辑电路时,因为在逻辑电路中流动的电流较低,使得设计者通常不会考虑由于状态改变所造成(如温度)在电气属性中的任 何变化(如电路组件的阻抗),然而,高电流的流动将使得电源电路在电气 属性上会产生变化,因此针对使用于电源电路中而设计的电源连接器必须能够 散热(主要由焦耳效应所产生),使得因电流改变所造成的电气属性变化可有 效减至最低。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19540号揭示了 一种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组件, 这种电源连接器组件由安装于电路板上相互配对插接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 接器组成,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本体和组装在插座绝缘本体内的母端子 组,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和组装在插头绝缘本体内的公端子組。每一向前延伸形成的上、下两片对接臂,公端子的两片对接臂呈平板状,母端子的 两片对接臂呈弯曲状。当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相互对接并形成电性导通 时,公、母端子的对接臂相互弹性接触。端子的大面积的平板状本体及两片式本体间的空隙设计有助于电力传输时的散热。插座和插头绝缘本体的顶壁上成 排开设有若干通孔,也有助于电力传输时的散热。该专利所揭示的现有技术中虽然端子和绝缘本体的结构已经对如何实现 有效的散热有了一定的设计考量,但其互配的公、母端子均为一件式结构,端子主体部为u型结构,此结构需要先沖压出端子主体部然后再折弯,此折弯制程常会造成端子折弯处龟裂,进而影响材料电导特性而降低品质,且折弯后端 子因焊接时受高温影响造成金属内应力释放,造成端子外扩影响焊脚正位度, 导致与电路板接合时出现不顺畅或连接器焊脚折脚现象。所以,针对此类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设计,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及其互配端子,其端子的两件 式结构设计制程简单且品质稳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对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所述 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 内的母端子组,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 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公端子组,所述母端子组包括排成一排的若干母端子 对,每个母端子对收容在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内的一个对应端子收容通道内且由 两个相对设置的独立的母端子组成,每个母端子包括平板状的一个基部及自基 部延伸形成的一个弹性接触臂,所述公端子组包括排成一排的若干公端子对, 每个公端子对收容在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内的一个对应端子收容通道内且由两 个相对设置的独立的公端子组成,每个公端子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所述两个 母端子的接触臂相对的向外张开而与所述两个公 触区域相抵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又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6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的互配端子,其包括相互配对的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为面对面设置且镜像对称的相互独 立的一对母端子,每个母端子包括平板状的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接触 臂及自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安装脚,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为面对面设置且镜像对 称的相互独立的一对公端子,每个公端子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主体部的前部 形成有接触部,所述一对母端子的两个接触臂位于所述一对公端子的两个接触 部之间并与公端子的接触部相对的内侧面弹性抵接。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两件式的端子设计,制程简单且品质稳定。而且,可以实现对所传输 的高电压高电流进行更佳的分流,使端子在材料电导特性规格内可以传导更高的电压电 流o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源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对接后的立体组合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源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对接后的另 一角 度的立体组合图3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4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5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的立体图7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沿图1中A-A线方向剖开的立体局部 剖视示意图8为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沿图1中A-A线方向剖开的立体局部剖视示意图9为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IO为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的立体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沿图9中B-B线方向剖开的立体局 部剖视示意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沿图9中B-B线方向剖开的立体局部剖视示意图15为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组件沿图1中C-C线方向剖开的立体局部 剖视示意图16为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绝缘本体与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绝缘本体 对接后沿图1中D-D线方向剖开的剖视示意图17为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与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对接前的立体 示意图18为本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与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对接后的立体 示意图19为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电源连接器组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两个相互配对且通过各 自的电源端子相互对接而实现高电压高电流传输的两个电源连接器,分别为笫 一电源连接器和第二电源连接器,第一电源连接器包括第 一绝缘本体与安装在 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与安 装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电源端子,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连接器为插座连 接器2,第二电源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1,安装在插座连接器2的第一电源端 子为母端子,安装在插头连接器1的第二电源端子为公端子,插头连接器l和 插座连接器2用来分别安装在一块电路板上,二者可相互插接而实现电源端子公端子和母端子之间的电性导通,进而实现两块电路板之间的电力传输。请一并参阅图3至5所示,插座连接器2包括插座绝缘本体21、组装在插 座绝缘本体21内的母端子组22和第一信号端子组23。插座绝缘本体21大体为射出成型的纵长构形的一长方体状塑料体,其包 括用来收容端子的主体部210及位于主体部210纵长方向两端的侧部211,主 体部210包括相互平行的顶壁212、底壁213及位于顶壁212与底壁213之间 的中间壁214,顶壁212和底壁213之间形成有一纵长构形的在主体部210的 前端面开口的对接空腔215。侧部211形成有一与对接空腔215相连通的导引 腔216,导引腔216从侧部211的前端向后延伸贯穿,在侧部211顶壁上开设 有与导引腔216和对接空腔215相连通的贯穿孔217。在顶壁212下表面自主 体部210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形成若干肋条218。请重点参阅图6,母端子组22包括多个沿纵长方向排列成一排的用来传输 电力的母端子对220,每个母端子对220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独立的母端子221、 222组成。每个母端子包括矩形平板状的基部2201、自基部2201向下延伸形 成的安装脚2202及自基部2201向前延伸形成的接触臂2203。本实施方式中, 每个母端子的安装脚2202为四个,自基部2201后部的底缘向下延伸,用来通 过穿孔焊接技术(Through-H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对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母端子组,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通道内的公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子组包括排成一排的若干母端子对,每个母端子对收容在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内的一个对应端子收容通道内且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独立的母端子组成,每个母端子包括平板状的一个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形成的一个弹性接触臂,所述公端子组包括排成一排的若干公端子对,每个公端子对收容在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内的一个对应端子收容通道内且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独立的公端子组成,每个公端子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所述两个母端子的接触臂相对的向外张开而与所述两个公端子的主体部的内侧面的接触区域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义宏戴宏骐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