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装置及智能穿戴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288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耳机装置及智能穿戴设备。耳机装置包括夹持件和耳机主体;夹持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转动连接于耳机主体,第二端与耳机主体间隔设置,夹持件相对于耳机主体的旋转轴线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垂直;夹持件与耳机主体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空间,避让空间用于容纳耳部的边缘。在本实施例的耳机装置中,通过设置转动接的耳机主体和夹持件配合,佩戴时仅需转动夹持件以打开避让空间,之后使用户耳部的边缘容置于该避让空间内,此时通过夹持件与耳机主体配合即可将耳机装置佩戴于用户的耳部以对耳机装置进行固定,结构简单,佩戴便捷度高。佩戴便捷度高。佩戴便捷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装置及智能穿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耳机装置及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蓝牙耳机和智能手表的普及,用户对便携式和沉浸式的运动音乐/通话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可以做到组合蓝牙耳机和智能手表两者功能的设备却很少,其中有些设备在耳机与手表组合时存在结构件外漏、破坏一二级外观面等问题。
[0003]比如,通常佩戴智能手表的同时还需携带蓝牙耳机及其收纳盒,携带便捷性不佳,并且蓝牙耳机在使用过程中当人体动作幅度大时还容易出现脱落丢失的风险,佩戴稳定性不佳;同时蓝牙耳机与智能手表两者的组合还存在诸多限制,组合效果和使用效果不佳。
[0004]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以改变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耳机装置及智能穿戴设备,用于解决现有蓝牙耳机佩戴稳定性不佳,并且蓝牙耳机和智能手表组合效果以及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耳机装置,包括:
[0007]耳机主体;以及
[0008]夹持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耳机主体,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耳机主体间隔设置,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耳机主体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垂直;所述夹持件与所述耳机主体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容纳耳部的边缘。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耳机装置还包括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夹持件和耳机主体,所述复位结构用于驱使所述第二端具有靠近所述耳机主体的趋势。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复位顶块和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顶块与所述耳机主体相对活动设置,所述复位弹性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复位顶块和所述耳机主体,所述复位顶块用于驱使所述第二端具有靠近所述耳机主体的趋势。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夹持件通过转轴与所述耳机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开设有复位槽,且所述复位槽沿所述转轴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复位顶块与所述复位槽相对滑动设置以驱使所述第二端具有靠近所述耳机主体的趋势。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位结构具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复位结构沿所述旋转轴线排布并对称设置。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夹持件包括延伸部和夹持部,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夹持部,且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夹持部远离所述延伸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耳机主体,所述夹持部
与所述耳机主体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避让空间。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耳机主体包括壳体和听筒部,所述壳体与所述夹持部间隔设置,所述听筒部设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夹持部的一侧,且所述延伸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部。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
[0016]主机装置,包括穿戴主机和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穿戴主机;以及
[0017]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带,在所述耳机装置连接于所述主机装置时,所述连接带穿设于所述避让空间内。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带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在所述耳机装置连接于所述主机装置时,所述夹持件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带还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于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在所述耳机装置连接于所述主机装置时,所述耳机主体容置于所述固定槽内。
[0020]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在本实施例的耳机装置中,通过设置转动接的耳机主体和夹持件配合,在佩戴时,仅需转动夹持件以打开避让空间,之后使用户耳部的边缘容置于该避让空间内,此时通过夹持件与耳机主体配合即可将耳机装置佩戴于用户的耳部以对耳机装置进行固定,结构简单,佩戴便捷度高。
[0022]在本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中,通过设置上述耳机装置与主机装置配合,耳机装置可以通过夹持件与耳机主体的配合夹持于连接带上进行收纳,拆装便捷,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其中:
[0025]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耳机装置的佩戴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耳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复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智能穿戴设备;
[0032]10、耳机装置;
[0033]100、夹持件;110、延伸部;120、夹持部;130、转轴;131、复位槽;
[0034]200、耳机主体;210、壳体;220、听筒部;
[0035]300、避让空间;
[0036]400、复位结构;410、复位顶块;420、复位弹性件;
[0037]20、主机装置;201、穿戴主机;202、连接带;2021、安装槽;2022、固定槽;
[0038]2、耳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装置10,其包括夹持件100和耳机主体200,耳机主体200用于例如播放音乐、通话等;夹持件1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转动连接于耳机主体200,第二端与耳机主体200间隔设置,夹持件100相对于耳机主体200的旋转轴130线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垂直;夹持件100与耳机主体200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空间300,避让空间300用于容纳耳部2的边缘。
[0041]在本实施例的耳机装置10中,通过设置转动接的耳机主体200和夹持件100配合,在佩戴时,仅需转动夹持件100以打开避让空间300,之后使用户耳部2的边缘容置于该避让空间300内,可以对用户耳部2的边缘进行避让,此时通过夹持件100与耳机主体200配合即可将耳机装置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主体;以及夹持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耳机主体,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耳机主体间隔设置,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耳机主体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垂直;所述夹持件与所述耳机主体间隔设置以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用于容纳耳部的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装置还包括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夹持件和耳机主体,所述复位结构用于驱使所述第二端具有靠近所述耳机主体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复位顶块和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顶块与所述耳机主体相对活动设置,所述复位弹性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复位顶块和所述耳机主体,所述复位顶块用于驱使所述第二端具有靠近所述耳机主体的趋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通过转轴与所述耳机主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开设有复位槽,且所述复位槽沿所述转轴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复位顶块与所述复位槽相对滑动设置以驱使所述第二端具有靠近所述耳机主体的趋势。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具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复位结构沿所述旋转轴线排布并对称设置。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